APP下载

紧贴民生,构造新闻广播新模式

2018-01-15马一鸣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23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新模式创新思维

马一鸣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的收听习惯,以及接受信息的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就使新闻广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面对激烈的竞争,就需要新闻广播媒体与时俱进,创思维新,要紧贴民生,构造新闻广播新模式。

关键词:新闻广播媒体;创新思维;民生新闻;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242-02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广播节目的生存受到了较大的挑战,现如今,观众的收听习惯、观看喜好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以提升新闻广播节目的竞争力,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变革,如此方能够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1 当前新闻广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新闻同质化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从节目的题材、包装再到节目的内容都非常的相似,这就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往往一个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之后,其他新闻电视台就会纷纷模仿,这样就会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会导致我国媒体市场的竞争无序混乱。如,相亲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之后,就有许多电视台纷纷模仿,开办同类型的节目,这样就导致相亲类节目的市场迅速饱和。

1.2 娱乐性节目挤占新闻存在空间

新闻节目应当立足于百姓的立场,要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但是有许多新闻广播节目却存在被压缩挤占的现象。由于娱乐节目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能够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所以许多新闻电视台将发展的重点放到开办娱乐节目上,这就使得该电视台的新闻广播节目发展较为缓慢[1]。然而,新闻广播节目其本质工作应当是播报新闻,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掌握最新的新闻信息,尤其是与他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新闻信息,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广播媒体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要紧贴民生,播放与人民群众生活有关的新闻信息。

1.3 选题泛平民化

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新闻广播媒体存在着选题泛平民化的现象,它们将发展重点放在新闻的播报上,但是他们所选择的播报内容脱离了人民群众,都是一些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无关的新闻,很多都是新奇、偏庸俗的视点,这只能赚取瞬时眼球,很难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广播应当紧贴民生,要反映百姓生存、生活方面的新闻信息,但是这些新闻不能够将重点放在百姓的家长里短上,不能够放在人民群众的情感纠纷上,要防止使新闻变得低俗化以及庸俗化。

2 解决对策

2.1 创新思维,紧贴民生

面对日渐激烈的媒体竞争形势,新闻广播电台应当与时俱进,要创新思维,紧贴民生,以百姓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去思考问题。在这之中,有“小民生”与“大民生”之分,所谓小民生,指的是以百姓的视角去看待百姓的生存或者生活状态;而大民生则是指从百姓的视角出发,去对国家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进行思考,反思这些政策对百姓的生活状态的影响。当前,许多广播电视节目在播报新闻时,大多处于小民生的状态,它们所关注的新闻节目大多为百姓的家长里短,或者是一些情感纠纷,虽然这能够满足一部分人们好奇、看热闹的心理,但是终非长久之计。当务之急,新闻广播电视节目应当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报道一些“大民生”题材的新闻,要侧重与社会的“大民生”,这样才能够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2]。

新闻广播节目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反映民生,要在“小民生”的新闻题材中渗透人文关怀,以提升人们的公共意识;此外,还需要在“大民生”题材中强化平民视角,如此一来,才使新闻广播节目的内容变得更加的饱满,使得新闻的价值变得更加的突出。

2.2 强化“理性”与“建设性”

在工作过程中,新闻广播节目工作人员切忌一味的迎合观众,这样会使得报道与观点发生失衡。在民生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要强化“理性”和“建设性”,要以开放的心态,以多维的视角去展现事件发展的背景。一方面要从平民的视角去对民生新闻进行报道,另一方面也要体现事件相关各方的意见。在对新闻事件进行点评时,一方面要表现出对立双方观点的交锋,另一方面也要提供专家的点评。在多方的观点碰撞中,去发现新闻事件的真相,继而达成共识。如此一来,民生新闻就能够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就能够掌握舆论导向。

要创新思维,紧贴民生,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而民生新闻节目自诞生之初,就具备较强的亲民性以及草根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能够为广大老百姓说话。在为百姓办实事的过程中,民生新闻节目就会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所接触,就会揭露一些社会矛盾,进而对这些事件展开批评性报道[3]。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来看,民生新闻节目除了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还应当具备思想家的气质。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民生新闻节目就需要承载深刻的思想内涵,要以更加整体的视角,更加系统的方式去进行报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报道形式,来提高对新闻事件的认知能力,(1)跟踪报道;(2)连续报道;(3)新闻评论等,要提高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3 增强内容的服务性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广播节目的内容要增加服务性,紧贴民生,使所报道的新闻内容能够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对百姓的生活进行更好的引导。民生新闻节目就需要尝试改变,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具体引导,推动社会问题的良好解决。在新闻编辑过程中,要用百姓可以理解的语言去报道新闻内容,使老百姓能够对新聞内涵有着更好的了解。此外,新闻报道要为百姓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百姓的生活习惯,改善他们的生活态度,进而引导他们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2.4 拓宽新闻的传播渠道与信息来源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民生新闻节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分流了部分的新闻观众;(2)将民生新闻强制性地置于新媒体体系之中。虽然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新闻广播媒体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然而通过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也能够开辟出新的出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环境下,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共享性,对于新闻广播而言,可以在大量的信息上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新闻线索,并且对这些新闻线索进行权威性的解读[4]。

在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过程中,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其提供了助力。微博、微信传播的草根性非常适合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它们都是以平民为主要关注对象,在微博以及微信中,都夹杂了大量的民生信息,通过转发、评论,我们能够深入的了解观众的关切点,继而找出独特价值的民生新闻,这样就可以是新闻的采编更具针对性,更能够引发观众的关注。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广播节目需要将微博或者微信线索与深度报道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从互联网中,从微博微信中去筛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要做好第二落点,要挖掘已知的新闻资源,对这些新闻资源进行深度的报道,对新闻事件的真相进行探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事件的真相。

3 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新闻广播媒体应当与时俱进,要运用创新型思维,紧贴民生,站在百姓的视角上去报道新闻,以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要强化“理性”与“建设性”,以提高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要增强内容的服务性,以改善百姓的生活习惯,改善他们的生活态度,进而引导他们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此外,新闻广播节目还需要将微博或者微信线索与深度报道有机结合起来,对这些新闻资源进行深度的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事件的真相。

参考文献

[1]杨波.创新思维 紧贴民生 构造新闻广播新模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7):34-35.

[2]陈思源.地方民生新闻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J].西部广播电视,2017,(8):164-164.

[3]丁艳燕.广播民生新闻的采访和写作问题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4,(06):83-83.

[4]许盛循.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发展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新模式创新思维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