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2018-01-15安鸣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盈利模式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安鸣旭

[提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几乎在社会经济的各个行业都能见到互联网的身影,尤其是金融行业更为普及。从当前情况来看,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第三方支付软件就是互联网在金融行业应用的成功案例,也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我国金融行业在盈利模式方面正在打破传统进行新的改革。这对于国内金融产业来说,不僅仅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分析,研究其对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继而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和优势,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当前互联网金融环境,最终实现整个金融行业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18日

一、互联网金融理论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形成了现代化的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秉持开放、平等、分享等互联网精神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不仅仅依托于互联网媒介,更重视通过互联网工具来发挥互联网金融精神,推动金融模式的演变,让金融业务具有更强的透明度、更少的中间成本、更高的参与度和更便捷的业务流程操作。从时代的潮流来看,互联网金融格局主要以金融机构和非金融结构的网络化、电商化改革与创新为主要发展趋势。对比传统金融行业来讲,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行业与社会公众之间更加贴近,打破了金融行业与普通百姓之间的隔阂,让更多的国民能够切实的参与到金融运作中,实现财富的积累和增值。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定位。存贷款型盈利模式是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最基本的盈利模式,相较于其他盈利模式来讲,存贷款型盈利模式具有操作简单、可持续性强、利润空间稳定、业务开展风险较小等优势。但是同样的,也正因为存贷款型盈利模式具有上述优势特点,所以各大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型盈利模式方面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现象,服务差异化较小,在现代互联网金融逐渐发展的情况下,该种盈利模式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

零售业务型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将客户进行分类,针对个人客户或者是家庭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产品的盈利模式。该种盈利模式主要面对的是大多数的个人客户,通过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理财收益和规避金融风险来汇集资金,实现自身收益增长。零售业务型盈利模式的客户广泛、风险分散、利润空间稳定,但是这主要考验商业银行一线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个人素养。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盈利模式也受到了普遍影响,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持续推出各种零售型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已经与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通常所说的中间业务型盈利模式指的是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在网点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及长处,在承办各种收付以及委托业务的过程中以业务规模为依据收取合适的手续费。一般说来商业银行的中介业务并没有强制要求具备启动银行资金的条件,但却有能力为商业银行提供一定年限且相对更加稳定、风险较低的盈利产品和服务,具体说来有结算、信托、代收、租赁以及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业务,但客观说来中介业务型盈利模式毫无疑问成为了商业银行最为主要的盈利模式。

私人银行型盈利模式不同于前几种盈利模式,其对客户群体有绝对的区分,主要是针对银行重要客户进行个性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通过为高净值的个人客户提供综合的理财计划和资产管理服务来获得基本的利润空间。该种业务模式位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塔尖,且是商业银行众多业务中的核心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现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利差收入及非利差收入是当前我们国家传统商业银行制定利润结构的基础。具体说来,利差收入指的是包含以存贷业务的利率差异来获得盈利的各种模式。相比较而言,非利差收益还包括利差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这些都是通过中间业务的形式来实现的。这主要是出于中间业务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即高稳定性、低风险性的特征,因此中间业务也一般被用作去评估商业银行利润质量稳健性的重要指标。通常来说,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利润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其利润质量更高,更能够保障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传统中间业务中包含了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业务、理财类业务等。具体利润结构如表1所示。(表1)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具备了时代性和现代化的金融模式,其也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改进以及发展的结果。对于很多商业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产生不仅仅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但是从当下的发展现状来说,互联网技术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其更多的是体现在金融业务方面。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有效避免互联网网金融的劣势和不利之处,这成为当下商业银行和相关专家所面临的急迫问题。

(一)对存贷利差盈利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影响存在着两面性,即有着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较大的挑战和风险。从有利的方面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盈利模式的网络化发展,简化了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的流程。尤其是现阶段随着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网络化体系逐渐成形,各大商业银行都在积极的设计具有本行特色的互联网金融软件,诸如中国工商银行的APP软件、中国农业银行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官网之外也设计了农行掌上银行,这些商业银行APP软件中都设有存贷款业务功能,客户可以借助这些软件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资金的存入和贷出。相较于传统的存贷利差盈利模式来讲,这种网络化的存贷利差业务无疑给很多客户提供了方便,客户可以不用再到银行进行繁琐的手续办理,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一键办理存款和贷款业务,而且这样还避免了客户在存贷款的过程中出现的财务损失风险。所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同样的,在商业银行推动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同时,更多非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也通过这些简易的金融业务程序稀释了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原有的客户群体。以支付宝来看,支付宝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余额宝,其实余额宝很大程度上就相当于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而且相较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受中央银行的严格调控来说,余额宝在利率的设置上受到的调控力度相对较小,因此余额宝的存款业务的利率相较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要高一些。例如,目前工商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为0.35%,而余额宝的存款利率却可以达到4.06%,而且余额宝的年化收益是随着用户资本的积累而不断增长的,这种增长机制就很大程度上会吸引商业银行的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冲击。而且同样的,支付宝虽然没有明确的贷款业务项,但是却有蚂蚁借呗。当然,相较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来讲,支付宝的蚂蚁借呗可能在规模上不如前者,但是实际上支付宝本身并不是明确的贷款金融平台,与商业银行竞争的是各大非银行贷款金融机构,例如福州三六零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因此,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带来的不利之处远大于其有利之处。endprint

(二)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的征信体系的完善有着巨大的影响。像大众所熟知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开展的基础就是银行的征信体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银行征信体系的完善。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推动了各非银行金融机构类似征信业务的发展,例如支付宝中的蚂蚁花呗,相较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来讲,支付宝的蚂蚁花呗更适合现代人的网络消费模式。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直接使用蚂蚁花呗,而无需通过信用卡。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这也是近几年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开始下滑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于信用卡的需求程度,尤其是支付宝不仅在线上市场独占鳌头,而且也逐渐将市场空间拓展到了线下市场,而这就促使原本在线下市场很有优势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相较于信用卡的随身携带,很多消费者更愿意直接通过手机来进行消费,这不仅是消费理念的问题,同时也是金融行业整体转变的主流发展趋势。

(三)对代理业务的影响。一直以来,代理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基础,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点,相较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讲,银行所具有的信誉度和稳定性是其能够始终保持代理费用业务开展的核心优势。而在这一点上即便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也无法撼动。诸如工资代发、保险代缴等代理业务仍然是以商业银行为主,这是银行深厚的信誉积淀的结果,不是非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轻易赶超的。更何况,互联网金融也推动了商业银行代理业务流程的简化和优化,这对于商业银行代理业务的发展来说是绝对的优势。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商业银行代理费用确实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产生了代理市场的稀释,包括保险代理业务、证券代理业务等这些都在非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冲击下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综合来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代理业务确实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是相较于其他业务来讲,这种影响的优势要大于劣势。

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对策

(一)强化互联网体系,优化存贷业务效率。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在面对非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对自身存贷业务市场空间的影响时必须要借助于互联网体系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存贷业务。虽然说在现有的银行管制限制下,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改革空间狭小,但是即便如此,商业银行也只能借助于互联网体系的建设来强化存贷业务的效率,改变存贷业务的现有结构。例如平安银行曾经推出了口袋银行、橙e网、行e通等互联网金融平台,这些平台构建意义在于将传统的存贷业务视角放宽,在金融行业网络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借助于这种趋势来完善自我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将客户群从传统的客户群体转移到那些更需要存贷款业务的新型金融机构上,也包括那些中小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现有的金融行业中,并不存在绝对的竞争对手也不存在绝对的客户群体,如何转变业务发展视角,推动业务网络化和现代化发展是大多数商业银行目前发展的重要关注内容。

(二)扩大信用评级体系,拓展信用卡业务范围。虽然说互联网体系的构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商业银行传统的征信体系,拓展了信用卡业务的范围,但是实际上,现有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空间极其狭小。商业银行要想重新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找到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落脚点就必须要进一步扩大信用评级体系,调整广大用户的征信能力,以刺激广大用户对信用卡业务的兴趣。当然,这指的是要在信用评级体系完善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的征信能力调整,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提高用户征信能力来刺激用户信用卡业务的办理,这样只会给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埋下隐患。而除了调整征信能力以外,商业银行还必须要调整信用卡的业务范围,信用卡不仅应该支持线下消费,同时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开辟线上消费的可能性,当然,在这方面需要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把关,但是如果仍然将信用卡单纯作为线下交易途径的话,只能促使信用卡沦为其他非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库”,而丧失其所具有的银行金融属性。

(三)整合业务体系,推动业务升级。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代理业务产生的影响是最小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在代理业务的发展上高枕无忧。尤其是在非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始终都在向着代理业务发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是占据了发展基础的优势而已,这种优势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被掩盖掉。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通过互联网金融来实现代理业务体系的整合,进一步推动业务升级,通过网络体系推动代理业务办理效率的提高,促进代理业务种类的增多和服务质量的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代理业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发展。至于现阶段商业银行在生活费用代缴方面存在的劣势,客观来讲并不能直接通过业务升级来打破发展僵局,只能通过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网络金融平台的功能,扩大商业银行网络代缴业务的范围来逐渐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国峰,常戈.互联网金融时代零售银行经营转型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4.7.

[2]洪娟.互聯网金融浪潮下的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武汉金融,2014.3.

[3]刘英,罗明雄.大数据金融促进跨界整合[J].北大商业评论,2013.11.

[4]田华茂.大数据时代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与路径[J].银行家,2013.11.

[5]裴改艳.新互联网金融浪潮下银行业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以阿里金融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3.23.

[6]郑良芳.商业银行奋起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J].金融与经济,2013.9.endprint

猜你喜欢

盈利模式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从盈利模式角度看腾讯公司的发展之路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之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