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8-01-15李清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疗效

李清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6.1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 较单钢板固定术, 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效果更佳, 值得应用。

【关键词】 双钢板内固定;肱骨干下段骨折;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37

肱骨干下段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多发型骨折, 针对有明显移位的不稳定骨折, 若采用传统保守治疗, 易出现骨折愈合期生活质量差及不愈合率高等缺点。基于生物力学层面而言, 肱骨后侧为其张力侧位, 因此, 采取内固定时, 将钢板放置后侧, 与生物力学要求相符[1]。另经生物力学模型得知[2], 采用双钢板于后方、前方或侧方的弯曲应力加载, 较单钢板, 均偏优。本次研究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 排除桡神经麻痹者,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h~5 d。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7例;AO分型:A型2例, B型13例, C型11例。对照组中男21例, 女9例;AO分型:A型5例, B型18例, C型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完成麻醉后, 取侧卧位, 患肢放于体位架上(“工”型), 围绕骨折部位, 取肱骨后侧正中位置, 作一切口, 将肱三头肌充分显露, 将肱三头肌腱膜以纵形方式切开, 并与外侧头、肱三头肌长头分开, 将肱三头肌骨膜、内侧头切开, 充分显露骨折处, 利用触摸法找出患者桡神经, 并解剖, 然后运用皮片作牵拉保护。手术操作中, 大多肱骨下段骨折者均会不同程度的伴有蝶型碎骨块, 对此, 于直视下将骨折碎片复位, 用皮质骨螺钉(1~2枚, 3.5 mm)将其固定。观察组患者对位对线满意后, 在肱骨后外侧, 采用1块肱骨直型加压钢板(创生医疗公司)固定, 然后挑选重建钢板塑型, 于患者肱骨内侧柱加以固定。术中, 经C型臂X线机透视显示, 患者均有较好的骨折复位效果, 最后置负压引流管引流。而对照组患者在骨折复位且满意后, 采用1块肱骨直型加压钢板(创生医疗公司)固定, 固定位置可以在肱骨后侧或后外侧, 经C型臂X线机复查, 复位良好, 置入引流管。术后进行常规性预防感染处理, 并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术后随访12个月, 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并观察并发症情况。依据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3]

系统, 对患者患肢肘关节的总体功能进行评价, 日常功能25分, 关节活动20分, 疼痛45分, 稳定程度10分, 优:评分≥90分;良:评分75~89分;可:评分60~74分;差:评分<6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优18例, 良7例, 可1例, 差0例, 优良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优9例, 良13例, 可6例, 差2例, 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情况, 也无感染发生;对照组内固定物松動与断裂各1例。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在各类型骨折中占比约为45%, 通过手术治疗所造成的不愈合率为6%~11%, 非手术为0~12%[4]。肱骨干骨折若治疗不当, 极易造成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的情况。肱骨骨折术后出现骨不连状况, 大多数由上肢过早活动或一期处理不妥所造成。理论上来讲, 采用双钢板固定方法固定, 无论是刚度还是抗疲劳作用, 均优于其他固定方法, 有实验指出, 在两个均呈90°的平面上, 双钢板有着最强的抗疲劳作用及固定刚度。有学者通过生物力学试验得知[5-7], 肱骨下段骨折采用单钢板固定时, 钢板的扭转角度明显增高, 另外, 其轴向压缩位移以及三点弯曲位移也明显增高, 应力容易在内侧骨缺损区汇集, 使对应的钢板部形成高负重区, 易出现钢板断裂。当解剖并复位肱骨下段内侧骨块后, 尽管骨折的稳定性有所增加, 但一些应力却由此而分散, 单钢板固定所承载的应力仍大于双钢板固定, 另外, 其抗扭转应力、抗弯曲应力等, 同样不及双钢板固定;而对于双钢板固定而言, 其除了能够将压力侧骨皮质相应完整性较好的恢复之外, 还能促进压力侧骨皮质抗弯曲力的增强, 使压力侧骨皮质相应抗弯曲力显著提升, 避免由于固定不稳所导致的治疗失败[8-10]。endprint

本次研究可知, 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未出现钢板螺丝钉松动或断裂的情况, 骨折愈合时间为(8.92±1.14)个月,

早期均有较好的骨性愈合。而采用单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内固定断裂、松动均有1例, 骨折愈合时间为(9.93±1.28)个月, 骨折无法愈合, 不得不进行骨折翻修, 而通过更换内固定, 选用双钢板内固定, 最终骨性愈合。

综上所述, 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 较单钢板固定术, 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效果更佳,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白洪涛, 常利民, 贾卫斗, 等. 锁定加压钢板闭合插板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粉碎骨折.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17(4):

597-599.

[2] 回丙盼, 关鹏飞, 陈杰, 等.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干下1/3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11):1208-1209.

[3] 陈谷才, 刘刚, 刘进南, 等. 前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 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创伤外科杂志, 2016, 18(5):298-299.

[4] 苏振炎, 赵玉峰. 累及远干骺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外科治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11):1211-1212.

[5] 李骁伟, 任科伟, 周枫, 等. 后正中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干中下1/3骨折六例分析. 江苏医药, 2016, 42(20):

2277-2278.

[6] 程刚, 季建华, 陈仲.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5):110-113.

[7] 张勇, 杨立峰, 庄云强, 等. 双钢板治疗C3型肱骨干骨折的临床分析. 浙江医学, 2017, 39(10):811-815.

[8] 王俊頎, 许海燕.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中上段骨折. 中医正骨, 2011, 23(10):39-40.

[9] 李绍琴, 肖裕华, 李建飞, 等. 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远端1/3关节外骨折14例. 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1):48-50.

[10] 田军, 夏春. 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及骨不连22例总结. 中国伤残医学, 2014(12):68-69.

[收稿日期:2017-09-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