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现实的自足补偿
2018-01-15寒友
寒友
建立一种丰满的作者生活,而非单纯的语言练习,召引着诗和诗人的来临。我们选择回到眼前的生命现实中,从沉溺语言的歧途中回到朴素的自足、敞开的现场,经由我们发声的器官,塑造出一个真实的歌者,这样诗歌才所以为诗歌。吉布日洛她身份和生活的单纯性,恰恰地避开了曲折的语言回归、指认,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充分可靠的生命现实的歌者和爱者。
但生命现实不是一种可控的东西,它往往携带了缺憾、无奈、否认、迷离、不可捉摸、不可逆转,所以在吉布日洛的诗歌里充满了否定词,她言声中包含了大量的“不”“没有”,而且很多是劝诫式的:“不要贪恋人间/也不要有太多的邪念/不要踩着别人的脚/也不要被别人踩着”。这种语气背后是小心翼翼的心灵,她充分地知道“我没有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一个平方的空间让我踱步”,现代生活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每个人在急促过往的时间里感到过分的压力,他们做出了两种极端的选择,一种是,必须强烈地奋发,不停地用励志语言刺激自己,告诉自己,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另一种是彻底地自暴自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陷入深度的抑郁和空虚状态,失去了自我认可和自信。除此之外,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可如果某天有人赞美我的劳动/我会买份报纸和一块热红薯/给街边那个瘸脚的乞丐/我还会利用一个女人的角色生一个孩子/在千千万万个女人的痛苦中去感受爱/在我最喜悦的时刻”“我独自应对十一月的风与雪/不去在意还剩下多少善与恶/若这世界真的存在光/愿有天我的孤独都能变成糖/让那些在黑暗中走失的孩子/也能尝尝生活的甜”。对于正在历经的现实,吉布日洛选择的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在场者,同样的她也作为一个“不在场者”,不带有抱怨和偏见地接受这一切,甚至说要成为一个有去爱的能力的人。
说到“不在场者”我们又必须注意到,吉布日洛这组诗歌中那几首非常精彩的寻找生命归置的诗歌,它们究竟携带了一些什么,她的心态来源有没有受造于它。我简单地提出几个词语“民族身份”“故乡”“生命”,她是个极度有追问欲的人,可非常奇怪的是,当她来临到它们面前,所有的句子都是陈述句,她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将这个现实完完整整再现。她描述时间和轮回是这样看待的,一个干活归来的农夫,在山坡上遇见一个牧人,两个人非常恬淡地交谈起来,时间仿佛就停止住了,这成为一个永远不会改变的场景,这让她想起了新生儿和死去的男人,生和死是自然交替的,这样的旅程是让人享受的。这首诗题目叫做《温柔的秋》,秋是衰败的时候,和它联系起来的更多的还有收獲,还有温和的季节时光,是温柔而没有苛责和悲伤的。当面对身份远离的困惑的时候,比如说《顾虑》这首诗,因为投入现代生活,以往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不可避免地逐渐远离了生活的重心,但这些事物从来没有停止,我们又一次地见证它的存在时我们和它是怎样的关系,我们还属于它吗?彝文时彝族人专有的语言文字,这是她身份的一种辨识线索,它们像一种血脉,当她和它面对面的时候,她们认出了彼此,这遥远而相近的亲人“我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庆幸我/那仅存的血液还未冷却”。
在短少的篇幅中,详细地去读一个人的诗歌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不妨来欣赏她诗歌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很多诗名,似乎和诗歌本身无关,而且带有很明显的个人趣味和表达:《在秋天长在树上,像一片红色枫叶》《我们放声高歌,为我们永久的沉默》《一棵树遇到另一棵树》《我们都要回到山上》 《我想和你一起,把时间忘记》《爱,是我们给这世界最美的情怀》《放牧星星,或者成为被放牧的羊》《把木屋修在你目光所及的地方》。这些非常简单的语言和比喻,也同样展露了一种生命的自足。所以虽然在创作上,语言还不够精准,但像她那些爱情诗里写的“这一刻,你属于世间一切美好的幻想/而从今以后,我将代表我的人类深爱你”,对于诗歌在她生命里也是这样,这种自足将补偿所有的困惑的生命现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