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晚晴
2018-01-15李昊
李昊
《晚晴》是我生命中“伺候”过的第二本期刊,也是工作时间最长的期刊,跟《晚晴》,真有感情。
从2008年12月,33岁的我调动到当代贵州杂志社,在杂志社主管的晚晴杂志社工作到辞职。七载岁月,二千日夜。我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跟《晚晴》联系在一起。
初到《晚晴》,任社长助理、副社长。在王东社长指导下,主要分管经营和内容。当年,主要策划、执行了贵州长寿之乡评审项目。而今,貴州已经有石阡、印江、赤水、罗甸、兴仁等5个中国长寿之乡。这一切,均始于当初《晚晴》的策划。
2010年1月,杂志社决定我任晚晴杂志社社长、朱梅任总编辑。我俩在当代贵州杂志社领导班子特别是宇飞社长的领导下,团结带领晚晴的同事,完成了几件工作:
带领晚晴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初到晚晴,实际发行量、年收入较低。通过5年的努力,晚晴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经营收入翻了两翻,在保证职工收入与集团员工同等待遇条件下,实现了稳定盈利。在此,特别感谢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历届领导和全体干部对我和晚晴的大力支持。
在内容建设上走到了全国老年期刊前列。2010年后我们对《晚晴》三次改版(扩版),内容一直受到读者的称赞。自2011年起,《晚晴》长期居中国公共图书馆老年类期刊借阅率第一。2014年,在第二届中国期刊博览会上,《晚晴》荣获“中国最美期刊”。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对《晚晴》非常支持、重视。省新闻出版局将《晚晴》纳入到贵州省期刊“一个品种工程”和“农家书屋”采购目录。
建立了风清气正的团队文化。我任社长(后期兼任总编辑)的五年,晚晴内部非常团结。朱梅总编辑、熊铭副社长、梁健副总编辑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也培养了副总编辑梁健、发行部主任樊一、编辑部副主任叶力等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在此,对以上各位和晚晴的全体同事,深表感谢。
期待《晚晴》把走出去的路走下去,在《晚晴》创刊40年的时候,能够成为真正意义的全国老年期刊第一品牌。(作者曾任晚晴杂志社社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