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检定中误判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焦点尺寸偏大的原因

2018-01-15邓和平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23期

邓和平

摘 要:本文分析了计量检定中X射线辐射源焦点尺寸偏大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有效检定辐射源焦点尺寸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X线机组成;焦点检定;焦点尺寸偏大

中图分类号:R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186-01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焦点尺寸是衡量X射线源电离辐射的重要参数,在检定中若该值大于规程要求,则该X射线机不合格,必须停用或检修。在平常的检定工作中有时误判医用诊断X射线源的焦点尺寸偏大,本文重点分析产生误判的原因。

1 医用诊断X射线的基本组成

医用诊断X射线机主要由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辅助设备等组成。X射线管的作用是产生X射线,其原理是在高真空的玻璃管内,阴极(灯丝)表面的原子在外加高压(几万伏以上)静电场的作用下,逸出阴极表面形成电子流,以极高的速度撞击阳极表面原子,产生X射线。高压发生器及控制装置为X射线管提供高压,加速阴极电子流撞击阳极,为产生X射线创造条件,是影响X射线生成的重要部件。因此,检定规程中要求对新制造、使用中和影响射线部件修理后的医用诊断X射线源都要进行检定弹。

2 X射线管的焦点

焦点就是电子在阳极上的撞击面,焦点尺寸就是撞击面的有效面积,焦点尺寸的大小,在医学诊断上很重要,它与X射线影像的清晰度有着密切关系,在相同条件下,焦点尺寸越小,透视或摄片所观察的影像越清晰,有利于医生及时发现病灶。在检定规程中控制焦点尺寸的大小主要是为了防止软X射线辐射对患者的损害。在相同条件下,焦点尺寸大产生软X射线多,焦点尺寸小产生的软X射线少。X射线分为软射线和硬射线,软射线是指能量低、速度慢、穿透能力差的X射线。软射线一旦穿人人体就“吐”不出来,在人体内长期积累,损害人们的健康。硬X射线能量高、速度快、穿透能力强,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医用诊断X射线机就是利用硬X射线为人们诊断病情服务,抑制软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X射线管焦点尺寸偏大的主要原因有:①觚射线管本身的质量问题。如:真空度不够、阴极(灯丝)老化、阳极靶面龟裂等;②X射线机本身的原因。如:高压发生器电路、灯丝电路、千伏补偿等方面有问题或设备老化等都会造成X射线管焦点尺寸偏大,软X射线增加。但在日常检定中有时会发生误判焦点尺寸偏大的情况。

3 误判医用诊断X射线源焦点尺寸偏大的原因

3.1 由检定规程引起

按规程要求选定检定条件:①管电压kV:标称电压大于75kV时,取75kV;标称电压小于或等于75kV时,将管电压调为标称电压;②管电流:调至额定电流的一半;③毫安秒:电流与时间的乘积为20-50mAs。

按上述检定条件检定国产医用诊断X射线机时,常出现曝光过度,在底片上难以分辨失真区域计算焦点尺寸偏大的现象,其原因我国现行的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是参考欧盟标准制定,而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质量不如欧盟,请示该规程起草单位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同意,用工作电压、工作电流代替标称电压、电流,国产X射线机的焦点尺寸符合规程要求。

3.2 由星卡擺放的位置和距离引起星卡与焦点及胶片摆放位置

如图1。

星卡与焦点及胶片的距离由图1确定。放大倍率与焦点尺寸关系,见表1。

检定中我们发现焦点尺寸偏大的主要原因是星卡和胶片的入射面与射线束不垂直,使射线束没有有效地投影到胶片上,致使胶片感光后,底片影像不真实,造成焦点尺寸偏大的假象。

3.3 由人为因素引起 由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判焦点尺寸偏大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冲洗底片时,因人为的原因,冲洗底片的质量不理想,难以分辨星卡在底片上的失真区域;其二,观察和测量失真区域最外层纵向和横向长度时人为误差。如图2Zw为与X射线管纵轴平行方向的底片上的失真长度,ZL为与X射线管横轴平行方向的底片上的失真长度。对于20星卡来说分别用ZW和ZL代入:

Ftq=0.0349ZW/M-1或Ftq=0.034ZL/M-1

就可计算出有效焦点的宽度和长度,由于人为因素有时造成焦点尺寸偏大。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可知,每个检定人员,在整个检定过程中,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医用X射线管的焦点尺寸,尽量排除人为因素造成焦点尺寸偏大的情况发生,保证检定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