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消防体系下的防火策略研究
2018-01-15崔彬
崔彬
摘 要:城市消防体系是一项具有高度综合化特征的城市防范体系,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的快速化发展影響,城市消防体系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与完善,人们对于城市的公共消防安全也越来越重视。本文基于城市消防体系的基本架构之下,对于具体的城市防火策略展开相关的探究工作,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工作能够为相关的城市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消防规划;管理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174-02
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历史来看,火灾险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重大安全威胁,大量的火灾灾害事故时刻在警示着我们。随着目前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对于城市消防体系下的防火减灾体系更应予以高度关注,这也将是保障城市健康、平稳发展的一项基础保障措施。本文将对城市消防体系予以简要介绍,并进一步指出了城市消防规划的基本管理原则,最终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城市消防规划的策略方法。
1 概述
自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化时代以来,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承担着人类的主要经济活动。就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发展现状来看,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火灾险情的发生几率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升高趋势。导致这一现状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受到城市人口、建筑、生产的过度集中所引起的。城市化的发展决策与推进演变也对城市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改进并完善相关的城市消防安全环境,保障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促成城市化发展目标的顺利达成,是一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直接面对的城市发展课题。而要想将火灾威胁对城市发展的不利危害降至最低,就必须要依据有关的法律规范,充分应用相关技术手段,来建立起完备的消防体系,而且,还应当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火安全意识。
2 城市消防规划管理原则
在开展城市消防规划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将相关的城市规划法规作为基础保障,严格按照相关的消防安全法规条款与政策,开展城市消防规划管理工作。城市消防规划管理是市政建设与管理工作最为核心的一项构成内容,在开展城市消防建设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
(1)要按照相关城市的实际规模大小、功能定位与性质来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合理设置消防站点与消防设备并开展相应的建设规划工作。(2)要综合城市发展建设的规模与性质,基于城市功能布设的前提下尽量要能够符合于消防安全规划的设计要求,综合城市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的有关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基于稳定的技术标准前提下,妥善开展相关的市政消防设施建设工作。(3)综合市政工程建设规划,全面权衡城市防火、抗震与人防规划。在实施城市消防规划工作时必须要通过相关的城市公安消防监管部门以及城市规划主管单位,甚至是一些其他相关联的单位一同进行规划安排的制定与实施。针对和消防安全有密切关联性的城市建设工程,要能够由设计规划直至最终的工程竣工验收环节,安排相关的消防监督部门共同参与。
3 城市消防规划策略
3.1 城市避难设施
在城市当中要达到无需避免便可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在遭遇一些重大灾害险情时有可能会导致火灾情况的大规模成片发生,因而,充分考虑到各类有可能会发生的意外险情,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设置城市避难设施,这一方面的工作在整个城市消防体系当中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所设置的城市避难设置主要就包括了避难区域、场地与道路三种[2]。
(1)避难区域。避难区域通常是指应在避难场地避难的人们居住或滞留的一定空间范围。通常是将区域内最终总避难场所作为中心,范围一般可确定在3km内。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一定区域当中的避难场所通常为公园、广场、绿地等城市公共空地,以及一些不易燃烧或难以饶绍的高级别防火建筑。(2)避难场地。避难场所即为在火灾发生时为人们提供避难之用的公共场所,一般可分成永久性避难场地与临时性避难场地。永久性是指受到火灾影响的居民在避难时的居留地,通常为公园、绿地、广场、高级别耐火住宅小区等,规模通常在15~20公顷左右。(3)避难道路。避难道路即为避难群众前往避难场所的道路,主要有绿地、道路等,可以让避难群众快速、安全的撤离到避难区域内的避难场所进行避难。通常在避难道路的设置上应当充分考量到日常生活需求,将避难区域当中的各处避难场所安全、便捷的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网络结构。应确保避难道路具备疏散人员不滞留、可顺利通过避难的宽度,有着较少的障碍物等[3]。
3.2 城市防火隔离带
设置城市防火隔离带即为在城市当中进行区域分割,将城市分成多个防火负责区域,以避免火灾险情的大规模蔓延扩散,限制火灾过火面积的不断扩大,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防火隔离带的设置方式,主要是要保证距离与间隔物的充分结合,同时要能够确保发生火灾情况的建筑或相关设施附近不易燃烧。隔离物通常即为实现对火灾险情做出遮挡的水域、垄土、广场、耐火级别较高的建筑物等。保证距离即为预留出适当的空旷场地,促使发生火灾险情区域不像周边扩散,避免大规模成片燃烧情况的发生。附近设施不易燃烧即为提升附近具备较高级别耐火能力的建筑比例。在应用具备较高耐火级别的建筑物来充当隔离物,并以此来建立起具有良好持续性的防火隔离带之时,建筑物本身必须要能够达到相应的高度标准,而且发挥防火隔离带作用的建筑高度还必须要完全符合于城市设计规定,在确保建设良好城市公共景观的同时能够符合于防火隔离的要求[4]。
3.3 城市特殊危险场所缓冲绿地
在一些存放有高度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尤其是是哦与化工企业素在区域,一旦出现火灾险情极易引发严重的爆炸事故,且火灾险情将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不但会对企业内部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将会导致附近的城市地区面临重大隐患。因而,为避免出现严重的灾害险情,应当重点做好预防控制措施,如配备具备良好耐火特性的设备,对设施规模与容量大小做出适当的约束,部署适当的绿化缓冲区域,明确灾害预防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工作。万一发生意外火灾,为降低爆炸损失,还应当在此类场所附近和城市周边地区设置一定的间隔空地,亦或是配备遮断物,以防止出现严重的爆炸危险。遮断物的具体配置方法即为布设放在缓冲绿地,栽种适当的树林绿化带,以加强对缓冲绿地亦或是相关设施的建设工作[5]。
4 结语
总而言之,单从城市消防体系的防火方面来看,其本身有着一定的可预见性,科学化的消防规划是防火工作当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内容,只有保证规划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方可促使城市消防工作取得更好效果。同时也应注意到建筑物是城市消防体系内部最关键的一项基础性要素内容,是规划体系内的核心要点。只有基于良好的建筑消防的基础上方可实现对火灾数量的有效减少,并降低人员与财产损失。对于城市消防的研究必须基于综合性的考量,引入多方面的交叉体系才能够实现对城市消防问题的立体化解决。
参考文献
[1]史健勇,刘湃,许清风等.高层住宅外保温层火灾特性及防火策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11):1220-1223.
[2]瞿晓波.探讨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防火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2017,(6):192.
[3]赵志强.城市建筑消防检查和消防管理路径探究[J].科技资讯,2017,(10):77-78.
[4]凌文超.城市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与应对措施[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s1):189-192.
[5]董宁宁.城市防火规划与消防工程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4):2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