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工匠精神”修复浮躁心态

2018-01-15宋树东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宁静致远精益求精故宫

宋树东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了“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2016年1月,一部反映文物修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经央视和网络传播后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片中的主人公一故宫文物修复师。

55岁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已经在故宫修复文物39年,早八晚五,日复一日,几十年如一日地与钟表类文物打交道,打磨出了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我看来,《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文物修复,是一个十分精细的工作,本来就非常脆弱而又非常珍贵的文物容不得半点闪失。

以王津师傅为代表的故宫文物修复师们长年累月地精益求精,以淡定从容的气质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成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代言人。

就像王师傅自己说的:“干这一行要坐得住,必须安静,安静,再安静。”整部纪录片所透露出来的正是这种有条不紊、禅意十足的安静,有一种宁静致远的神圣感。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人们才得以欣赏到瑰丽无比的故宫文物。

“工匠精神”需要一代代传承。王津师傅一家三代都与故宫结缘,他自己更是子承父业,从小就受父亲熏陶,对文物修复产生了浓厚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当一名文物修复师,关键还是看兴趣,看到一座历史感厚重的钟表,就想亲自把它修好,看到它能走时、能观赏,心里特别舒坦。

坦白地讲,现代社会有一些浮躁,人的心态和欲望都在急剧膨胀。看到故宫文物修复师们坐在简陋的工作台旁,专心致志地思考和修复,我突然顿悟,他们既是在修复几千年的文物,又是在修复浮躁的心态和膨胀的欲望,引发社会对严谨、耐心、敬业、精细的“工匠精神”的肯定和褒奖。

“工匠精神”意味着深厚扎实的技艺。王津师傅和他的徒弟曾经到国外与同行交流。相较于外国的工匠,我国工匠的优势是拥有过硬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實践经验,而外国工匠则更多依赖于程序和机器。

对一个文物修复师来说,最高的境界就是“修旧如旧,不留痕迹”,技艺越高的工匠,留在文物上的印记就越接近“无痕”。虽然文物修复“无痕”,但是勤劳“有痕”。文物修复师将自己的全部汗水和努力都融进了自己所修复的每一件文物中,虽然表面上难以察觉得出来,但这种精神永远在传承。

《我在故宫修文物》从纪录片本身的拍摄手法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极致的“工匠精神”内核;同时通过对文物修复师生活、工作的真实记录,让观众获得了心灵上的涤荡与精神上的升华。

大国工匠,不一定非要具有世界上最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最强的大脑,即便是一刀一剪、一胶一刷,同样可以赢得社会尊重并成为一个行业的脊梁。就像以王津师傅为代表的故宫文物修复师,他们从容淡定、温和谦虚、执著内敛、宁静致远,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大国工匠们的卓尔不群,令人肃然起敬。endprint

猜你喜欢

宁静致远精益求精故宫
宁静致远(外一首)
周克耀
雪中故宫
光影视界
精益求精,收获蓝天
放下浮躁,宁静致远
中国工匠精神研究
故宫
宁静致远:语文课堂应有的“静界”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