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世界里的一片“瓷”

2018-01-15董红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8期
关键词:娜娜陶艺本子

董红

2017年5月,南京藝术学院毕业作品展上,一组《留守儿童日记》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摊开的12本日记,有的纸张发黄,有的纸页卷边。“今天我又没有去上学,家里没水了,我必须去背水。”“房子里没有亲人在,房子就是房子而不是家。”当这样的一句句令人动容的话语跳入眼帘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情不自禁地想翻页继续读下去,这时才会发现,这些作业本都是陶瓷做的。这组作品的创作者是南京艺术设计学院现代手工艺系大四的学生裘娜娜。

自卑的留守生

1994年出生于福建福鼎市的裘娜娜,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因为她怕一不听话,就再也见不到在千里之外的城市打工的父母。

住在外婆家的裘娜娜最喜欢的事儿,就是放学后拿个小板凳,坐在房檐下听隔壁洋洋家传出的声音。在裘娜娜心目中,洋洋是多么的幸福,因为她的妈妈每天都和她在一起。

初中时,裘娜娜来到了福鼎市区上学,起初寄宿在一位老师家。那天中午,裘娜娜在寄宿的老师家吃饭,夹了一块肉,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上。老师年幼的女儿见状立刻大呼小叫起来:“不是你家你就浪费呀,捡起来赶紧吃掉!讨厌的留守生!”虽然是小孩子的话,但仿佛最致命的穴位被人用力戳了一下,裘娜娜的身体狠狠地抖了又抖,但她还是很听话地俯身,拾起了那块沾有头发和灰尘的肉……

从那以后,裘娜娜一直藏在心底的自卑感被压榨出来了。于是,她上课不愿意听讲,不愿意参加班级的活动,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她开始不愿意接听父母的电话了,她认为,那只是一个月一次的例行公事而已,而且妈妈打过来的电话只会没完没了地过问学习,所以每次通话不到两分钟她便挂断了。

留守生也有春天

裘娜娜的高中是在福鼎市太姥山中学就读的。高一的一次美术课上,美术老师拿出了一支碳笔,像变魔术一样在眨眼的功夫就勾出了人物的动态线条,看得裘娜娜瞠目结舌。60秒内能完成一幅作品,这太神奇了。于是,在她心底沉睡已久的那颗艺术的种子被唤醒了。

当第一幅美术作品很用心地完成后,裘娜娜有些忐忑地把它交给了老师。“很棒的,看来你在美术上很有天赋呢。”从小到大,由于成绩不理想,裘娜娜几乎从没受过表扬,而今,老师的这一句话真的像是穿透云层的太阳,让她有了自信。于是,她开始一心一意地学画画,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美术上。为了节省时间,她总是随便买个面包充饥,手里的画笔根本不舍得放下。睡觉的时间也是不断地缩减,由每天6个小时到5个小时。而此时裘娜娜的父母基本上不外出了,可她却因为学习紧张而住进了学校。团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依然是奢侈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裘娜娜顺利地考入了百年老校南京艺术学院。

大学期间,裘娜娜每天除了认真听课之外,开始痴迷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艺术展览,她把每一次观展都当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机会。

一次在美术馆做志愿者,裘娜娜接触到了在国际上都具有影响力的陆斌教授,并观赏了他的陶艺作品。那种运用陶艺本身的材料属性与技艺特点,来表达当代的文化观念与个体思考的精神,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裘娜娜。所以大二期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陶瓷专业,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6年,裘娜娜利用自己获得的甲骨文创意奖学金8000元,在暑假自费跟随陆斌老师前往澳大利亚斐济进行陶瓷考察。

“陶艺是一片值得深究的领地,而你也是这个专业内的潜力股,所以尽量趁年轻多学学多看看,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吧。”陆斌导师的话给了她鼓励。本来打算毕业后马上找工作以求经济独立的裘娜娜,最终还是听从了导师的建议,报考了陶瓷专业的研究生,并被顺利录取。

与留守的时光对话

2015年12月,裘娜娜在当当网上不经意间发现了《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这本书。于是,心中那根尘封已久的弦仿佛又被狠狠地拨动了一下。

裘娜娜一口气把书读完了,留守的岁月仿佛又回到了眼前。相比之下,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留守生活不那么悲催,然而作为留守大军中曾经的一员,她觉得自己有责任为这个弱势群体做点什么。

毕业设计展览,给了裘娜娜这样的一个平台。起初她认为把纸质的日记变成泥塑的陶艺品,应该并不难,可是没想到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首先,小学生用的多数是有绿色格子的日记本,为了画出格子的效果,裘娜娜用手工丝网花纸做了多次试验,做废了好几个泥塑品后,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第一层的格子总算做完了,可还要一页页手工累加泥质的本子,而且本子左右两边的页数还不能做得完全对称,以求达到真实的叠加效果。这个时候要把控好泥巴的干湿程度,否则极易粘在一起。配比不对,本子也会烧得焦黄。

本子总算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日记内容的充实。可是,要用什么样的笔才能把字写在坚硬的陶瓷上呢?裘娜娜又试了十几种笔,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那一种。最后,就是由谁来书写了。裘娜娜想既然是留守儿童的日记,字迹就要稚嫩一些,由同龄的孩子们来完成效果会更好。所以她找来了南京的5个小朋友帮忙手抄日记内容。但因为陶瓷本子边缘容易破损,年龄较小的孩子无法掌控好力度,于是她又请了大学同学用左手写字来完成。

就这样,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裘娜娜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一心扑在《留守儿童日记》上。但她却一点也没觉得累,反倒感觉分外轻松,因为她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进行创作与设计,而是在与过去的留守时光对话,也搭建了一个让留守儿童与世界对话的平台。

展会那天已经很晚了,一位四十多岁的女人径直向《留守儿童日记》这边走过来,却又犹豫着退了回去。奇怪的是她并没有走开,而是远远地向这边翘首。就这样,斗争了大约五分钟后,她终于站在了这12本“留守儿童日记”中间。从看第一本“日记”开始,女人便泪流不止,裘娜娜拿着一包纸巾走了过去。虽然激动不已,但女人很勇敢,她一本接着一本,看得很仔细,纸巾也抽了一张又一张。

后来,裘娜娜才知道,那是一个已经买好票第二天就要外出打工的母亲,从《留守儿童日记》里她看见了自己家的孩子,对生活有了新的打算。

“一个留守儿童对应的就是一个家庭,孩子的身心发育是否健康,会影响他的一生,也会影响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美满。但愿我的作品能帮助到他们,并引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裘娜娜说。

(编辑 邢多多1048572239@qq.corn)

猜你喜欢

娜娜陶艺本子
扔掉的本子
丢失的日记
Briefly Talking About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考试之后
我的新本子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