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电厂运行前辐射本底调查工作概述

2018-01-15朱建伟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23期
关键词:核电厂

朱建伟

摘 要:本文介绍了核电厂运行前辐射本底调查工作的定义、目的、调查内容和工作要求,以及相关调查大纲、报告等的主要内容和格式。

关键词:核电厂;辐射本底;放射性核素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119-02

1 环境辐射本底调查的定义

在核电厂运行前对制定范围内的放射性本底进行测量分析以及基于评价目的而对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的活动。

2 核电厂运行前辐射本底调查工作的内容

核电厂在首次装料运行前通过监测,取得核电厂周围环境γ辐射水平和空气、陆域水、土壤、陆上动植物等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以及海水、海洋生物、海洋沉积物等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的监测数据。

3 开展核电厂运行前辐射本底调查的目的

(1)获得核电厂运行前的环境辐射和环境介质中重要放射性核素的本底水平及其变化,确定指示生物品种,为核电厂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环境辐射监测提供可供比较和解释的本底数据。(2)掌握必要的环境辐射监测技术,为制定核电厂运行后的环境辐射监测方法和程序奠定技术基础。(3)收集确定关键核素、关键途径和关键人群的相关参考数据,以利于核电厂运行后监测计划的确定及公众的剂量评价。

4 开展核电厂运行前辐射本底调查的意义

《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中9.1.1的要求:“在核动力厂厂址首台机组首次装料前,营运单位必须完成环境本底辐射水平的调查,至少应获得最近两年的调查数据。同一厂址后续建造的机组应至少获得最近一年的辐射环境水平现状调查数据。”这些数据是评估核电厂安全性的必备资料,也能够评价核电厂对周围辐射环境的影响。当核电厂发生事故时,需要以辐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为参考依据判断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因此,开展运行前辐射本底调查工作对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5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调查的特点

(1)周期长,需要进行连续两年监测。(2)监测对象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空气γ吸收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物、空气中的3H和空气14C、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河流湖泊沉积物、动植物、海水、海洋生物、海底泥、潮间带土等。(3)监测项目多且对检出限要求高。目前的监测实践中监测项目主要包括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TLD、总α、总β、238U、232Th、226Ra、40K、3H(电解浓集)、90Sr、γ核素(主要分析58Co、60Co、134Cs、137Cs、54Mn几种核素,气溶胶和沉降物样品加测7Be,海水、海洋指示生物样品加测110Ag)等。(4)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样品分析工作量大。需要进行现场采样在实验室测量和分析的样品数量大,样品采集有一定的难度,样品需做大量前处理工作;由于环境样品对探测下限要求高,所以实验室放化分析复杂且精度要求高、仪器所需测量时间较长。(5)质量保证要求高。为保证本底调查数据的准确性,除了实验室一般需要遵守的质量控制,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质保管理体系,并保证质控(包括平行样、复测样、加标样、第三方检验对比样)样不少于20%。当某类样品数少于10个时,至少有1个质控样。在监测过程中还要求进行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6 《核电站辐射环境本底调查大纲》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的情况,《核电站辐射环境本底调查大纲》应包含以下主要章节和内容:

(1)调查任务来源:说明项目来源依据和项目委托单位。(2)调查目的:从了解现状、为运行服务的角度阐明调查目的。(3)调查范围:根据相关法规有针对性的确定调查范围(环境γ辐射水平的调查范围取以核电厂为中心半径50km,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的调查范围一般以核电厂为中心半径20-30km)。(4)调查时段:连续不得少于两年并应在核电厂投入运行前一年完成。(5)调查依据:列出国家和地方涉及核电站本底调查的相关法律、法规。(6)核电厂工程及环境概况核电厂工程及环境概况主要内容应包括:地理位置、厂址附近重要居民点、人口数和生活习性、气象状况、水文状况、核电厂规划及厂区平面布置、文化及旅游设施、居民点和农牧场、农副业资源及陆生资源概况、可能的“三关键”分析。(7)监测仪器设备、测量方法和标准:列表给出各个调查项目所用到的监测仪器设备、测量方法和标准。(8)监测方法的探测下限:列表给出各个测量分析项目的典型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9)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详细说明测量结果列表中各类结果表达式的规则和意义。(10)调查方案:1)调查原则:①遵从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范围;②重点考虑核电厂的“三关键”;③充分考虑核电厂的堆型、功率及三废排放状况;核电厂厂址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环境状况(人口分布,水资源、土地利用状况等);影响放射性核素在环境重点迁移的各种因素。2)布点原则:样品和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近密远疏”的原则、考虑与运行期环境监测布点的衔接。3)调查方案:列表给出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γ辐射累积剂量、陆地介质、海洋介质(如有)等对象的采样(监测)频度、采样(监测)点数、分析项目。经过现场勘察后,初步确定采样(监测)点位,记录经纬度、拍摄照片并给出选点理由,做出布点点位图。(11)样品采集:确定各种介质(气溶胶、雨水、沉降灰、气态氚、地表水、饮用水、地下水、海水、底泥、土壤、蔬菜类、水生物)的采样设备、材料、方法、采样量,明确样品的保存和样品的管理要求。(12)样品预处理:确定各种介质样品预处理方法。(13)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为确保监测结果具有可接受的置信度而采取的有计划的系统行动,通过对监测过程的全面控制(如监测过程的组织管理,参与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岗位培训,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样品采集布点与频度的设计,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监测数据的记录、复核与审核等),达到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目的。(14)调查工作进度:列表给出调查工作的时间安排、完成内容和相应的责任人。(15)报告编写大纲:确定报告书的題目和主要章节、结构。

7 《核电站辐射环境本底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参考)

《核电站辐射环境本底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1)前言(任务来源、项目概述、报告书编制过裎及依据)。(2)周围环境概况(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居民饮食习惯、农、牧和水产资源、水文、气象、气载和液载放射性流出物在大气和水体中的扩散模拟结果、关键居民组、关键照射途径和关键核素)。(3)调查目的与任务:调查目的、调查任务。(4)调查方法:监测项目/对象、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方法、测量仪器和分析方法、数据处理说明、主要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简述。(5)调查结果与讨论。(6)结论。

8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报告的主要内容(参考)

(1)组织机构和人员:组织机构、人员资质和培训考核情况。(2)文件控制。(3)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计量器具/标准物质的检定、测量仪器的刻度和检验、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野外测量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内分析测量的质量控制、近期与国内外实验室间测量比对结果。(4)质量记录:列出在调查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本底调查工作质量的记录清单。(5)自查和监查:以时间先后顺序列表说明对质保大纲实施过程中的自查和监查的情况。写出每次自查或监查的日期、检查内容、结论、存在问题及整改结果。

9 调查报告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报告的编写要求

(1)报告书前应出示调查任务承担单位有效资质证书的复印件。(2)应编写“调查报告”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报告”。(3)用表格等方式列出监测方案,其中包括监测对象、项目、频次、采样点数、监测方法、仪器设备和探测限等。绘出监测采样点分布示意图。(4)用文字详细叙述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并用统计数字和表格等形式给出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后获得的结果。(5)显示监测结果时应列出样品数、测值范围、平均值和置信区间;单个样品的测量值应给出单次测量的标准差。在给出拟合曲线图、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的环境样品活度浓度的比较图上,均应画出各点或各样品测量值的置信区间。(6)监测报告中所采用的量、单位和符号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7)如果监测报告中有分包方的监测结果,应当明确地标明。(8)对所获得的数据,应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同类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监测结果有异常时,应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处理结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电厂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管嘴堵板研发和应用
PHM技术在核电厂电气系统中的探索与实践
重水堆核电厂压力管泄漏的识别与处理
核电厂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我国运行核电厂WANO 业绩指标
我国运行核电厂WANO 业绩指标
我国运行核电厂WANO业绩指标 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的12个月滚动值,与第四季度WANO先进值、中值对比
核电厂主给水系统调试
车诺比核电厂将罩上巨型方舟
ACP1000核电厂焊接工艺评定要求的研究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