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路设计多角度问题的探究
2018-01-15林柏
林柏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公路建设也在飞速发展。但正是由于公路建设的加快发展,使之在公路设计中存在较多缺陷,这些缺陷逐渐成为影响公路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公路设计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公路设计的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公路设计的人性化等在日后公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公路设计水平不断提高,最终走向国际化。
关键词:公路设计;交通安全;生态;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U41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074-01
1 国内公路设计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越加频繁,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对公路的依赖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逐渐成为设计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放眼于国际,我国的公路设计水平还处于落后状态,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对公路的需求量远超于世界大多数国家。
在对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往往设计人员对公路施工段及周边情况的了解不够透彻,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与实际不符、拖延施工进度、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降低等问题。问题的累加将会造成公路的安全性降低,发生车祸、交通拥堵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问题。大量的填挖土方工程破坏了原始地貌和原有植被, 公路运营期间产生的大量尾气和噪音等都加重了环境污染。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均,海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海南省建省较晚,公路等级低下,路网覆盖率低,道路质量不高,旅游公路、景区公路不配套,无综合性运输站场枢纽,交通网络结构存在层次性矛盾等问题。
2 公路设计与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是交通流对于道路行驶的最为基本的需求。交通安全首先是人的安全,其次也包括车辆和交通设施本身的安全。海南省致力于建成成为国际旅游岛,有关安全方面的考虑不能弱于一般公路,出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而造成对安全的不利影响是完全不可取的。在公路平曲线路段中,半径设计的大小与交通安全的发生率是呈反比关系,平曲线的半径越大,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就越低,反之发生危险的概率就会提高。
公路并不是平面的,不同的公路形成节点,这个节点就是平面交叉点,如果对交叉点设计不合理,就出现同时超车、占道等问题。山区公路爬坡车道设计时应考虑车辆通行能力及载重情况,选线时为爬坡车留有余地,保证交通安全。在公路设计中,视距设计也是影响交通运行安全的因素之一,视距指的是是指在车辆正常行驶中,驾驶员从正常驾驶位置能连续看到公路前方行车道范围内路面上一定高度障碍物,或者看到公路前方交通设施、路面标线的最远距离。在进行视距设计的时候,反应时间的代表值应该大于所有驾驶员的正常平均值,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大于25s的判断时间。我国驾驶员对速度的守法意识比国外发达国家要差的多,所以规范所确定的视距值比较保守。
公路建成以后无法更改,就需要在进行设计时全面考虑好使用后的效果,不能出现突变和急转的线形,避免交通事故,保证车辆行驶稳定。避免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给驾驶员以不安全的感觉,引发危险事件。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重视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設施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全路布置统一化;并且安装牢固,不易遭受车撞或风力等外界因素破坏。如:在进入交叉口之前,应让驾驶员及早获悉有关信息,采取减速、变换车道等措施。
3 公路设计与生态环境
随着公路发展速度的加快,建设规模的加大,以及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自然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不能再重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一条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道路。“生态”二字唤起一种新的生态意识,是人类在向自然生态系统学习的过程中将生态学思想注入到公路建设体系的体现。
公路的生态性,强调的是公路建设造成的可能生态问题最小,要求公路遵从生态法则。在公路建设施工图初步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生态设计理念,尽量选用土石方量填挖平衡的路线设计方案,在尊重公路主线周围的地形、地貌特点及满足公路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切实保护公路主线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公路主线经过的自然条件、水文情况,认真做好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排水工作,尽量减少填挖工程量。如若填挖工程量巨大,大型施工机械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对于周围的环境那是非常巨大的,会使得周围的环境非常恶化,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
整个施工图设计以减少对环境影响为目标,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求增加环保材料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建设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公路建设过程中大量兴工动料,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干扰和影响。单纯依靠土木工程防护一次性投资较大,而将生态绿化和工程防护相结合的实践,已获得较好的效果。如:绿化林带能降低噪声,根据日本近年调查,40米宽结构良好的林带可减低噪声1住15分贝;根据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结合工程结构物,具体分析设计的动物通道设计。
4 公路设计与人性化体现
在公路交通系统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人驾驶汽车的过程,也就是人控制汽车在公路上运行的过程,人性化设计思想已经普遍被交通行业乃至全社会所接受。研究表明,驾驶员疲劳驾驶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使驾驶员能够提高注意力,可通过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震动带提醒驾驶员谨慎驾驶。震动带的作用原理为通过设置震动带,当车辆通过震动带时产生颠簸,进而达到警示驾驶员的目的。宽容路侧设计是以路侧净区设计为基础对公路设计进行优化,路侧净区设计包括路侧净区内的边坡坡度、净区内排水设施和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等方面内容,这些细节的设计,都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过错车辆的翻车,避免更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公路使用者的安全角度考虑,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不能简单地以设计速度来控制公路线形指标,车辆是以一定速度不断行驶的,选择的设计速度要与车辆运行速度相适应,从而提高公路的安全性。这些定性、定量的规定,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保证车辆的行驶速度在安全前提下要具有协调性。引起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机动车驾驶人失误,其在各种事故中的原因中所占比例高达 80%-90%,而以道路、车辆、环境等因素为主要原因引发的交通事故不足10%,说明了驾驶人的行为过错、行为不当是造成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作为新世纪的城市规划与设计者,在做公路设计时,在考虑人们基本的需求之外,还应充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创造出一个公路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和谐统一的公路环境。
公路设计是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能力的基础,所以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也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公路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包括环境因素在内的相关因素,旨在提升城市公路设计的整体水平。坚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项目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结构的耐久性、抗疲劳性,人车行驶的安全性,养护维修的可行性。基于此,相关设计人员要对城市公路设计方法和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更新,严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环境保护等原则,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城市公路设计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宇龙.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民营科技,2013,(10).
[2]王辉,贾嘉.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的道路安全理念[J].中外公路.2006,(2):7-10.
[3]成平.公路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J].公路,200,1(8):1-3.
[4]赵钊.公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具体体现[J].工程技术,2016,23(82):111.
[5]高倩.公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具体体现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04(12):23-25.
[6]赵沈滨,徐广锋.浅谈山区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3,(2):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