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厂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8-01-15李翔飞
李翔飞
摘 要:对于自来水厂设计工作而言,水处理工艺需要优先考虑,这是确保供水水质符合标准要求的重要保障。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同样应考虑其他方面的内容,并且与本地情况及发展需求相互结合展开深入地研究。基于此,文章以太和县大庙镇水厂为例,重点阐述设计中所需注意的相关问题,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来水厂 设计 注意事项
1.工程概况1.1水资源条件
根据实际勘察资料显示,当地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难以满足自来水厂设计的要求。而对于中深层地下而言,中深层地下水十分丰富,属于城镇生活用水层。因为实际的开采效率并不高,所以可以开采的空间较大。对大庙镇相邻的已成井展开抽水试验并考虑运行的情况了解到,该工程项目区的单井涌水量是1000~2000立方米/天,同時水位的波动并不明显,水位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参证井的水质化验报告结果了解到,此区域范围内的深层地下水除氟化物超标以外,并没有其他的水质超标问题,所以,经过除氟与消毒处理以后,能够满足生活饮用水的具体要求。
1.2地质条件
大庙镇水厂的厂址确定为太和县大庙镇吴桥村,其宏观地貌属于淮北冲积平原,而微地貌单元则属于剥蚀平地。该项目建设场地相对平坦,其孔口高程一般在35.24~35.30米。通过对附近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分析资料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影响。然而,通过区域地质资料与实地勘察资料了解到,并不存在影响场地稳定的地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定施工场地具有稳定性,满足水厂建设的要求。
2.自来水厂设计需注意的问题研究
2.1工程总体布置
2.1.1布置原则
第一,在布置自来水厂整体布局方面,应全面衡量水源和供水区存在的空间关系,对自然地形条件予以合理地运用,尽可能缩短供水的线路,对建筑物布置进行全面优化,有效地节省土地资源。
第二,自来水厂的布置应当有机结合既有工程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1.2取水工程的布置
因该项目所选定的供水水源是中深层地下水,所以,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型式主要有管井、大口井、辐射井和泉室。考虑到《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内容要求,最终选择管井的形式。以蔡庙镇中心水厂水源井的成井资料为依据,最终确定大庙镇水厂的取水规模是47.25立方米/时,设计出2眼水源井,井泵取水量是71.03立方米/时,与大庙镇水厂设计的取水规模要求相吻合。
2.2净水工艺的选择
在对周边三个参证井水源水质化验报告内容展开类比分析以后,只有氟化物超出标准要求,并不存在企业水质的超标问题。目前阶段,在农饮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取水层位有所差异,也存在氟超标的问题。而且,有部分水厂在运行初期虽然水质不超标,但是在长期运行以后出现了氟超标的问题。在该项目当中,中深层地下水很容易出现氟化物超标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充分考虑氟设计的问题。
通过对临近水厂水源水水质化验报告结果的研究与分析,最终确定出大庙镇自来水厂的的净水工艺流程,如图一所示。
2.3自来水厂的平面布置
在对自来水厂平面布置基本原则进行充分考虑以后,对其平面布置问题展开了相关性的分析。其中,大庙镇吴桥厂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厂区的建筑面积是496平方米,而绿化面积是744平方米。除此之外,自来水厂内部的砼地坪是760平方米,进厂的砼路面是24平方米,而且还设计了一座进厂涵管桥,如表一。
在总平面布局方面,以绿化及景观系统规划为例展开研究。在大庙镇水厂内部绿化与景观系统规划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内部绿化景观系统完整性,同时,还应当同周边的景观环境相互结合,确保对内构造出理想的园林景观,对外形成界面景观。因为绿化景观系统并不是孤立系统,所以,可以与沿路外部景观相互联系与渗透,确保其可以更好地融入到自来水厂的绿化景观环境当中。该自来水厂的布置简图如图二所示。
2.4施工质量与进度的保障措施
大庙镇自来水厂工程所采用的是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制。在工程发包方面,贯彻并落实了公开招标的方式,注重施工队伍的选择问题。开展施工作业之前,应当明确工程任务、质量要求、竣工时间和奖惩规定等内容。
在工程项目施工当中,需要针对各施工工艺首先展开示点示范,而质检与各施工队负责人以及跟班操作都应当满足规定工程标准才可以开展施工作业。另外,还应当规范管理施工现场,把握重点施工环节质量,以保证满足规范施工的要求。
要想确保工程项目标准与质量满足要求并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施工作业,就应当充分考虑工程组织、目标职责以及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等合理地制定出相关制度,积极贯彻并落实。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来水厂设计工作十分复杂,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同样也需要对其他方面的内容予以全面衡量。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工作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而为了确保自来水厂自身效用的发挥,就必须要深入研究各环节,结合实践经验,增强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以保证自来水厂设计工作的有效性,为人民群众提供质量放心的水源。
参考文献:
[1]刘凤荣,张祥敏,李洪娟,等.水利科技发展调研报告[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4):183-184.
[2]辛艳秋.基于黑河市水利科技创新工作的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4):256-257.
[3]李英晶,李新,田长涛,等.2013年黑龙江中游段洪水特征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5):20-23.
[4]侯百君.基于黑龙江省洪水风险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4):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