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2018-01-15蔡国忠
蔡国忠
【摘要】导学式教学法是本土优秀的教育思想方法,无数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将这一方法应用到了教学工作中.将问题作为知识教学的先导,给学生足够广阔的思维空间,是问题导学模式下小学数学的思想精髓.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的具体案例,分析问题导学模式下的课堂.结合案例探索导学案的未来发展,以及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分析
导学是一个先导引出教学活动,即“抛砖引玉”式的教学方式.导学法主要包括学案导学、目标导学、探究导学.问题导学是目标导学的一种,前人在探究问题导学课堂教育模式的课堂后给出定义:教学是为了解决问题,即课堂内容应该问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引线贯穿[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发现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分析能力思维方式都得到了培养.
一、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案例
在新课程改革探索的时代,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导学法是更加开放的教学方法,除了注重教材的内容,更加关注宏观数学思想,又遵循着小学生的思维习惯、情感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分数的学习.小学生对于分数的接受是一个空白的阶段,要填补这一原始概念,“以问导学”是非常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此,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作为教学目标,以问题导学法设计课堂.
(一)抛出问题
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启发性,并且难度和起点要很低.小学生可以利用有限的认知经验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接受和解决.通过掌握这些简单问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便于知识的衔接.
(二)重点难点突破
教学的难点突破就是让小学生用分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数学思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课堂导学问题提出之后,引导学生们交流“小红和小林谁的橙子多?多多少?”此类的问题,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自由讨论,把问题延伸,在讨论过后发言,大家共享讨论出的问题结果.
(三)总结分类
由教师来总结分类学生的问题,把大家的问题分成两类,实际上是两种解决分数问题的数学方法.这样学生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就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一连串的问题组成了一个“问题树”,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点,也能够在以后解决数学问题是养成审题的好习惯.
二、问题导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意义
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才是好问题,任何精美的课件,精彩的讲解,生动的语言可能都使得课堂拘谨.学生积极性不高,原因就在于没有提出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的问题,问题的设置细小,杂乱,小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大,导致我们的课堂积极性不高,效率较低[2].从可持續发展的角度,在“大问题”的环境下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小问题”,是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培养数学能力的科学方法.
(二)注重问题产生的氛围
小学生正处在儿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年纪,他们对于未知世界是很有兴趣的,只要能有教师的环境烘托,帮助他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答案,就能够产生出乎意料的教学结果.
(三)追问要及时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在学生们进行激烈的讨论的时候,难免有意见分歧或者方向偏离的情况,这种情形下,教师应该发挥教学的组织者的作用,及时纠正学生想法上的错误,对于教学里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及时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自己独立分析思考.
(四)成果多展示
小学生的积极性是很短暂的,必须要有鼓励的力量来展示他们已经取得的成绩,教师应该在问题提出、分析、解决之后梳理知识,分享成果,提炼精髓,总结完善.这是小学教学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独特策略.教师应该在问题导学的模式下让学生习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流程,让数学课堂变得充满乐趣.未来的导学模式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应用,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进步.
(五)关注学习的差异性
每名学生思考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因材施教”要求教师照顾到每名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把自己的观察力和理解力集中在学生身上,给每名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阶梯,帮助他们成功.
三、结 语
课程改革日渐推进,以及人才需求发展的新需要,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是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导学案就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3].问题导学,以问带学,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导权,尤其在数学的教学中尤其重要,通过导学案的设计,丰富学生的课堂参与过程,提高教学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