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幸运”的精神文化
2018-01-15皇甫大欢
【摘 要】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重视文化立校和文化立人。多年来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校企融合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校本探索和体系化构建。学校将“创造幸运”作为核心精神文化理念,赋予其“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内涵,并将之融入每一成员的思想深处,转化在其教育细节和管理领域之中。
【关键词】“创造幸运”;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8-0020-03
【作者简介】皇甫大欢,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办公室主任助理。
多年来,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刘国钧高职校”)坚持“创造幸运”校园文化理念,即“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在“幸运教育”理念滋润下,广大师生如沐春风,带着“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幸福体验,阔步行走在人生大道上。
一、“创造幸运”精神文化的形成与内涵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刘国钧高职校自2001年开始注重学校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那师生就是学校的服务对象。学校管理的本质就是为服务对象不断寻求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和服务途径,从而实现为人的发展服务,并以此达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这种“服务意识”的觉醒,促进了精神文化的形成,其核心表达是“创造幸运”,具体来说是“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
“为学生创造价值”,这是教育价值本源的最主要体现。学校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说到底是对学生价值的塑造。学校与企业生产不一样,企业里是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学校教育应该对“最终产品”负责,而不只是为下一道工序负责。所以,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对学生这个“特殊产品”所包含的价值负责。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其最终表现的价值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学校推行人才成长“立交桥”教育模式,提倡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倡导让每个能力各异的人获得他所需要的、能充分发展其能力的教育。学校为此将培养内容细化,把“积累知识和练就技能”称为是学校给予学生的“一般价值”,把学生“非专业能力素养”称为是学校给予学生的“增加值”,把学生“个人创新和创业的智慧”称作给予学生的“附加值”,前一方面培养由专业课程体系来保障,学校重点是就后两方面培养进行设计。
“为教师创造机会”,这是体现教育价值本源的关键所在。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职业院校,也就没有一流的学生。管理本质是寻求合作,不是让教师被动服从,而是让广大教师都致力于一个共同的学校愿景。为了实现这个愿景,学校就要激发每个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提高每个教师的水平,这跟简单的确定目标、调配资源、监督控制这样一个机械的、忽视人的情感因素的管理过程是完全不同的。“为教师创造机会”,主要体现在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张扬教师个性特色,增加教师工作和生活幸福指数。当教师感到幸福、获得快乐时,他才能输出幸福、输出快乐;当教师体验到发展带来的成就感时,他就会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当教师体验到“幸运”时,他才能“创造幸运”。多年来,许多教师成长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这其中有省级领军人才、“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省市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省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应该说,学校为他们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他们是幸运的。
“为社会创造效益”,体现教育价值本源的目的所在。随着工业化转型、城镇化加速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带来的挑战,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校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主要体现在扩大学校办学品牌的信誉度和影响力,通过提供人才和产教结合、产学研成果为经济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学校积极研究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如何结合并寻找其中的结合点,主动为企业行业和地方中小学服务并取得了较好效益,这是“创造幸运”理念在校园“围墙之外”的延伸,背后体现的是一所职业院校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二、“创造幸运”精神文化的生长与实践
1.实施“幸运德育”,让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
一是实施“十个一”德育工程。用各类高雅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充实”起来,让他们“美好”起来。刘国钧高职校学子的每一天都是忙碌而充实的。因为学校对学生有“十个一”要求,即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练字一小时,每天随笔一篇,日行一善,每周参加一次社团活动,每月参加一项公益活动,练就一套职业礼仪,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拥有一个国际视野。各班可根据自身专业特色,有创造性地推广“十个一”,这个做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二是构建“活动德育”体系实践平台。古希腊人对生命的理解不是活著,而是活力,学习、行动、有所作为、展现自己。学校领导者对此深有感悟。活动德育文化的源点就是要打造有青春活力的校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发现自我,在“活动”中收获自信。学校秉承“创造幸运”的理念,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铺设了各类成长实践平台,正所谓“数生十过,不如奖生一长”。为此,学校搭建了培养兴趣、增强归属感的基础性平台、锻炼服务与管理能力的服务性平台、培养沟通与表达的对话性平台、培养“三创”能力的创新创业创优平台等。学生们自主选择参加各类活动,最终在各种岗位上被锻炼成为各类“优才”。
三是让“幸运教育”成为班级工作指南。教师们秉持“因为我的存在而让学生感到幸运”的理念,争当学生成长引领者。优秀毕业生夏任波的故事是一个典型例子。作为一名职校生,初入校时他也曾茫然。班主任史庭足一番话鼓舞了他,“学问是金饭碗,技能是铜饭碗!这就像人们在穿金戴银的时尚打扮里趋之若鹜,可金的总有一天会贬值,而铜的却能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下历久弥坚。”这番话启发他重新认识成才道路,鼓舞他对高技能精益求精的追求。在校五年,他多次摘得全省全市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一等奖。由于技能过硬,毕业后,他被常州工学院录取,后又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常州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文凭,现正攻读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其间,他被评为常州市有突出贡献技师、首席技师。常州工学院为他建立了“夏任波技能大师工作室”。像夏任波这样的故事在刘国钧高职校有许多。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这是“幸运教育”的目的所在。
2.实施“师德、师能、师智”三维度建设策略,“发展好每一位教师”。
一是以“工匠精神”塑造师德。学校提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严谨、专业敬业、敬畏入魂、谦恭自省”的工匠精神,强调技能、工艺、道行的高尚境界。以此为标准,许多教师成为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
二是以“名师工程”提升師能。实施“名师工程”,打造品牌教师。锁定推优评选条件,分类遴选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学校“三类培养对象”,出台《三类培养对象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实施“青蓝工程”,培养后备力量。重视新教师“入格”培养,从“严、带、练”着手,做细做实新教师入职教育;出台《师徒结对管理办法》,每年组织师徒结对签约,师徒共同签订“结对协议”,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最后大胆放手,让青年教师承担教学、比赛等任务,促其专业发展。抓名师带动,促团队整体提高。以名师为核心,形成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骨干教师团队;把“名师工作室”建成名师成长摇篮、热点问题研究中心、优质资源整合基地、优秀成果展示舞台,充分发挥工作室培养名师、生成优质教育资源功能。同时为有特殊才能的教师进行专门化设计,实施个性化培养。
三是以“制度创新”凝聚师智。建立富有内涵的培训制度。做到专题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学校每年组织全员教师专题培训,开阔理论视野,促进教育理念更新;由学校人事部门协同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处、信息技术处,了解教师真正培训需求,设计、实施适合教师实际的校本培训计划,通过专题讲座、课题研讨、座谈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建立富有吸引力的引进制度。常州市出台了《高层次教育人才管理办法》及《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校出台了相应政策,建立人才绿色通道,注重筑巢引才,更注重上门揽才;注重待遇留才,更注重感情用才。学校建立魅力四射的激励制度,出台《绩效分配方案》,打破教师职称身份,优劳优酬,多劳多得,促进了教师自我提升与发展;出台《三类培训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高校副高以上职称奖励办法》,直接驱动教师业务成长。
3.找准结合点,不断提升社会贡献度。
一是整合资源,拓展空间,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向行业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刘国钧高职校学生因“专业技能好、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除此之外,学校还充分整合已有的社会资源和办学软硬件优势,打造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产学研开发和职业体验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服务综合平台。学校利用现有师资、课程、技术、设备等,在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社会培训、学历提升培训等三方面为本地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二是首创“普职融通”。7所中小学把劳技课搬进学校,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后勤保障、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提供了保障。课程设置方面,由双方学校共同商定。供选择科目多达数十种,不同年龄段各有不同。每年课程都有所创新,给学生以新鲜感,并确保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所收获。此外,学校还同常州市北初中校等3所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共建,及早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意识和职业意识。
现实中,并不是每一所职校都愿意或敢于面向中小学开办劳技课,其中原因一是“无利可图”,二是要承担学生人身安全等方面诸多风险和责任。刘国钧高职校领导者认为,职业学校应该有博大胸怀,体现开放性。中小学校限于条件难以做到,而职业学校恰好具有许多优势条件,帮助中小学开展好劳技教育,也正是学校“创造幸运”理念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