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SCADA系统的原理分析和维护探讨
2018-01-15吴晓强孙成仁
吴晓强+孙成仁
摘 要 SCADA也简称为监控系统,目前企业较为常见的SCADA系统属于最小规模的监控系统。本文从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对SCADA系统知识、故障分析判断等方面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 SCADA;监控系统;通信;故障判断
中图分类号 T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2-0104-02
SCADA是“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puisition”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监控与数据采集”,部分文献简称为监控系统。目前企业较为常见的SCADA系统属于最小规模的监控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一台主计算机配接辅助计算机和各节点PLC并且运行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来实现数据采集与监控。
1 SCADA系统组成
1.1 上位机系统
上位机就是主控计算机,一般都是运行自行开发的专业性应用软件,采用人机界面HMI及中央操控台控制,上位机系统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和状态显示、远程监控、报警和报警处理、事故追忆和趋势分析、与其他应用系统的结合。我们一般把上位机通俗的叫作工控机。
1.2 下位机系统
下位机系统普遍采用RTU(远程终端单元)、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A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及各种I/O卡件和智能仪表等。但是考虑到SCADA系统中上下位机之间通信因多种原因可能出现中断现象,下位机系统也须具有自主控制能力,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就进一步提高,现场控制单元自主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1.3 检测仪表
SCADA系统中监控参数根据数据类型可分为模拟量、数字量、脉冲量等,其中模拟量一般包含压力、温度、物位、流量等过程参数以及其他参数,数字量则主要是设备的启/停状态等参数。检测仪表在组成上包括检测元件(敏感元件或传感器)和转换电路。检测元件接收工艺变量后直接响应,然后输出一个对应关系的信号,信号不仅可以是通常的电压、电流、位移、电阻,还可以是电荷、频率、光量、热量等。
1.4 执行设备
下位机(控制器)的输出被执行设备接收后,操纵变量发生改变,从而使生产按预定要求来执行运行,执行主要由气、电、液等机构完成。在不同的行业中,执行器类别也在很大的差别,如在生产过程监控中,广泛应用的是各种气动执行器,如调节阀,还有各种开关阀门等。而在制造业中,应用更多的是各种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变频器等调速设备。
2 SCADA系统通信
2.1 SCADA系统通信简介
上位机系统要与下位机系统交换数据,要实现远程监控,必须要建立通信,就跟部队打仗一样,上级要指挥下级一定要使用下级能听的懂得语言进行交流,而这些在SCADA系统控制里就简称通信协议,为了交换数据,上位机系统和下位机系统都共同遵守这个协议。通信是涉及技术难度较深的一个领域,牵扯到发送、接收、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编码、调制、解调、纠错、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同步传输、异步传输、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等。现在几乎所有的仪表、控制设备都配置有串行接口。
2.2 SCADA系统通信接口
串行通信接口主要包含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根据当前通信接口标准而言,DTE与DCE的接口标准多采用ITU-T和EIA制定的标准。其中ITU-T标准称为V系列和X系列,EIA标准有EIA-232、EIA-442和EIA-449等。数据通信接口标准主要是对数据通信的接口以及信号方式定义,要求通信线路两端有DTE和DCE,其中DTE产生数据直接传输到DCE,DCE通过将此信号转变为合适形式在传输线路完成传输。物理层而言,DTE可以是终端、计算机、传真机和打印机等其他设备,但通信需要有一个转接设备才能完成。DCE最常用的设备就是调制解调器,其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和传输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
2.3 RS-232接口
以EIA-232为例,典型的代表就是RS-232接口标准。该标准是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于1973年提出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主要用于模拟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场合。RS代表推荐标准,232是标识号,DTE/DCE接口标准的电气特性中,对接收端驱动器以及发送端驅动器的信号电平、传输速率、负载容限、传输距离等有严格规定。
2.4 RS-485接口
SCADA系统里最为常见的串行接口是RS-485接口,为EIA于1983年在RS-422基础开发制定的RS-485标准,与RS-422相比,主要增加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可以多个发送器在同一条总线上连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发送器驱动能力以及冲突保护特性,对总线共模范围进一步拓展,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其采用平衡传输方式,在传输线上需接终端电阻等以更好完成传输。
3 SCADA系统的故障维修
3.1 软件故障的判断
当系统出现故障不能运行时,第一要区分的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判断软件故障最笨的一个办法就是设备重启(前提是能开机),除了系统崩溃,重启一般都会将软件故障排除。当然如果使用者手里有厂家的程序软件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我们就像给电脑重装系统一样也重装一遍系统,没有解决不了的软件故障。
3.2 硬件故障的判断
在排除了软件故障后,我们处理硬件故障一定要划分故障范围,即使最小的SCADA系统也会有成百上千个节点,如果不加以甄别乱查一气,耽误时间不说,能找到故障点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几乎所有的SCADA系统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功能:故障点提示功能。感谢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能够体验到这些全新的维修理念,好的运行软件都能将故障的提示做的非常详尽,所以平时一定要熟悉生产工艺,了解流程,这些对故障的排查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PLC故障的判断
PLC作为自动化工业控制里使用最多的控制器,在这里就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各个采样点的信号,各个控制点的执行机构都是通过PLC与上位机进行联系的,PLC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根据事先编好的程序运行,平均无故障时间为2~5万个小时,所以发生故障时不要轻易的去怀疑和替换,先要问问自己是否非常熟悉这个程序,所有的运行条件是否满足,因为逻辑运行就是这样的特点,上一个程序没有执行不可能进入到下一个程序,所以这点上平时还要多了解工作过程和编程原理。因为我国工业结构的问题,我们大多数的维修人员对PLC是不熟悉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发生故障时还是按照接触器检修的思路进行,跑偏是在所难免的。建议接触自动化的维修人员学一学PLC编程,熟悉PLC编程可以更快的找到故障点。
3.4 执行设备和采样仪表故障的判断
执行设备里比较有难度的是变频器和各种电子设备,对设备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每一个维修人员最基本的是要读懂设备技术手册,最好是能够彻底的了解每一个执行设备的运行原理,更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的故障特点。
4 结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发展,SCADA系统在企业有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对SCADA系统的重要性有着清晰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阳宪惠.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胡金初.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华忠,王慧锋,张雪申,等.基于RS-485总线的CO中―低温变换反应测控系统[J].自动化议表,2002,23(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