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写稿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
2018-01-15余謦辰
余謦辰
摘 要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新闻写作机器人仅耗时25秒,便迅速发布一则《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的新闻。该报道共计540字,并同时配发4张新闻图片,其内容包含地震参数、震中地形、人口、波及地区、历史地震信息、震中简介及天气预报等信息,相关新闻要素齐全,报道内容丰富,且显示出“机器新闻写作”惊人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 机器人;新闻传播;智能写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2-0033-02
1 “机器新闻写作”的尝试与应用
其实,这已并非新闻写作机器人发布地震信息的处女秀,亦更非“机器新闻写作”相关概念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早在2010年,美国Narrative Science公司便已开发出一款名为Quill的机器自动新闻写作软件,将相关数字信息转化为结构性或描述性的文字信息,并且能够自拟新闻标题、撰写新闻报道,乃至生成基金业绩报告。Quill甫经推出,便受到《福布斯》杂志、USAA等知名企业的肯定与青睐。
2014年3月,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旗下一个自称Quakebot的机器人记者,在洛杉矶地震发生后仅3分钟,便率先抢发了这则消息。而在同年7月,美联社与新闻写作机器人研发公司Automated Insights签署了总值500多万美元的合作协议,以使美联社得以使用该公司研发的Wordsmith平台,从而进行财报报道的自动编写工作。Wordsmith平台不仅可以为300余家企业自动生成季度财报报道,甚至准备接纳加拿大等国逾千家企业的报道业务。而在隔年1月,美联社便利用机器新闻记者小试牛刀,在苹果公司发布201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后仅数分钟后,便发布《苹果第一季度营收超华尔街预测》的报道。而美联社同样计划,将“机器新闻写作”应用于更广阔与更大量的新闻报道之中,实现其新闻产出自动化。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机器新闻写作”同样开始被运用于新闻实践当中。2015年9月10日,腾讯网财经频道发布一则题为《8月CPI同比上涨2.0%创12月新高》的报道,而这则报道便是出自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Dreamwriter可以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完成稿件内容产出工作,瞬时输出分析与研判,在1分钟之内将重要资讯及其相关解读推送至用户手中。
2个月之后,新华社在11月7日亦推出了新闻写作机器人“快笔小新”,并参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及中国证券报社的体育、财经新闻报道中英文稿件写作工作。这标志着“机器新闻写作”得以被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机构所接纳,“机器新闻写作”在中国相关体制层面面临的风险被降低至最小值。
2 新闻写作机器人的新闻实践模式
由于新闻写作机器人由固定代码程序操作,因此其新闻产出的方式与工作遵循的流程得以有迹可循,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新闻写作机器人在海量资料与数据库之基础上,搜集获取新闻个案写作所需之碎片素材。这一过程近似搜索引擎透过关键词进行的搜索抓取工作,在实际新闻报道写作或内容产出时,则主要依据新闻要素、相关数据或时间维度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抓取。
其次,新闻写作机器人对搜集获取的碎片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与分析,这一过程包括对数据资料的结构化分类、结构式新闻信息的多重耦合及跨维度的统计分析等,以期探寻其中的变化趋势,且在此过程中,将其结果同已设定之新闻标准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新闻报道写作之大致方向。
最终,在先前工作之基础上,新闻写作机器人自动选取系统内已存在之新闻写作模板,将已产出之信息填入模板后生成新闻报道稿件。若有其他特殊需求,在新闻报道稿件生成后,将由人工编辑进行最终删改润色,并最终发布。
3 “机器新闻写作”的优势
“机器新闻写作”的出现,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合流的成果,也是新闻业在信息时代发展演进的必然。尤其在大数据技术的助力下,新闻机器写作得以如虎添翼,更具新闻信息产出的爆发力,也使自身存在与发展更具优势。
首先,“机器新闻写作”具有无可比拟的极高效率。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流动海量、高速、破碎且网络发散,使新闻产出的速度日益成为关键要素。在这一点,“机器新闻写作”有着人工写作无法企及的优势。前文已述,洛杉矶地震发生仅3分钟后,洛杉矶时报网站旗下的新闻写作机器人Quakebot便抢先发布新闻报道;而在本次四川九寨沟地震中,我國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更仅耗时25秒,便完成了一则总计540字,包含全部重要新闻要素、新闻图片及相关拓展信息的新闻报道稿件,令人咂舌;而Wordsmith平台每秒能够产出2000余篇文章,美联社使用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每季度可产出3 000至5 000篇新闻报道,更是人工记者根本无法比拟的产出速率。随着“机器新闻写作”技术的日益完善与成熟,这一速率还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而新闻机器写作在体育、经济等新闻要素可自动抓取、基本无需人工自采的规格化新闻领域,已经且将获得更加普及的应用。
其次,“机器新闻写作”拥有减少新闻差错的能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中一旦出现差错,其后果将极为严重。在传统新闻领域的实践当中,由于人工采访写作的固有缺陷,将不可避免出现小概率差错。尤其在严谨的财经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数据指标,以及专业程度较高的计算与分析,对记者与编辑而言,均是极大的挑战与考验。但这一缺陷,将被“机器新闻写作”的优势所弥补。由于新闻写作机器人严格遵循代码程序设定的思维逻辑与信息抓取分析规则,能够完成精密且瞬时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工作。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下,“机器新闻写作”的这一高效获取、精确处理、严格分析的能力,使其愈加收获相关新闻媒体单位的青睐。
更加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使得新闻写作机器人背后所依赖的代码程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而拥有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甚至自我学习的能力,这将令新闻写作机器人愈发智能,除了突破规格化新闻领域的限制之外,新闻写作机器人还可以根据对庞大数据库的自动抓取与分析,习得不同领域稿件的写作规范,甚至能够对同一新聞事件针对不同信息品味的受众生成风格迥乎不同的新闻报道作品。而这一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机器新闻写作”能力,令其未来发展相当可观。
4 新闻产业及其从业人员如何应对“机器新闻写作”
“机器新闻写作”的出现,大大压缩了“人”在格式化新闻写作领域的空间,严重冲击了本就零落的新闻产业。但是,这不失为一次对新闻产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大解放,极端枯燥与格式化的新闻处理,日后将不再消耗大量人工的时间精力,而是借助新闻写作机器人便可轻易完成。
而“机器新闻写作”的优势,目前仍集中在对海量资讯的规格化、模式化处理,以及对数据信息的高效精准处理上,而在新闻报道中人多具有的微妙情感关系的处理能力,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而这一较大缺陷,凸显了“人”在新闻报道中不可取代的意义与作用,另一方面,亦倒逼新闻产业及其从业人员,以及新闻院校的教学培养进行自我革新与升级。
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将“机器新闻写作”无法完成的深度报道、调查报道进行重点发掘与培养,培养自身进行新闻深度挖掘,以及迅速判断的能力。在深度新闻日益稀缺的时代,好的深度新闻报道价值凸显,同样也是新闻产业的富矿所在,亦能够从中发掘与体现“人”在新闻产业中的价值,甚至是人性的光辉。
同样,以“机器新闻写作”为代表的智能化风潮,也同样促进传统媒体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媒体不再靠个体的力量单打独斗,而是将大数据技术引入,通过创建自身的媒体平台摇身一变成为传播生态的共建者,成为所有内容和服务提供方共享的开放平台。在引入“机器新闻写作”完成简单、枯燥与规格化新闻报道的基础上,腾笼换鸟,集中力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体现时代要求,传递民心民意的深度报道作品。
参考文献
[1]刘莉.从九寨沟地震看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体转型[J].科技新闻传播,2017(10):15-16.
[2]喻国明.“机器新闻写作”世代传媒发展的新变局[J].中国报业,2015(12):22-23.
[3]熊国荣,李贤秀.“机器人记者”对新闻记者就业的冲击及应对[J].编辑之友,2016(1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