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漳古段边坡塌方加固处理方法
2018-01-15王彦奇
王彦奇
(1.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2.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2)
1 工程概述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漳河北至古运河南段)施工SG10标段工程,桩号145+580~153+574,起点自内丘县西邵明村,终点止临城县黑沙村,总长7.994 km,其中渠道长7.536 km,建筑物长0.458 km。建筑物包括:大型输水建筑物1座,退水闸、排水闸各1座,左岸排水交叉建筑物6座。设计流量220 m3/s,加大流量240 m3/s。
2 渠道塌方段地质和原设计情况
2.1 塌方段地质情况
SG10标渠道工程146+700-147+500段左坡发生了两次塌方,第一次塌方桩号为146+870-147+500,第二次为146+700~147+460。根据前期勘探及招标文件描述的地质情况为,桩号145+580-148+601渠道挖深大,岩质渠坡整体稳定性差或左渠坡稳定性差,地下水位高于渠底,基岩透水性强,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别为黄土状壤土、砂岩。实际开挖揭露146+870-147+500段的地质情况为:渠道左坡地层岩性为泥岩、砂岩,岩体破碎,存在软弱结构面,受风化影响表层成散体状,受降水影响节理面软化。开挖揭露146+700-146+870段地层总体为上黄土状壤土,下全-弱风化砂岩或泥岩,属于土岩双层结构,以泥岩为主,岩层多倾向渠内或下游,揭露F1、F2、F3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易风化,强度较低。
2.2 渠道原设计情况
桩号146+700~147+500段,梯形断面,设计渠底宽22 m。地面高程109.64~101.82 m,渠底高程76.00~75.85 m,最大挖深33.64 m,共设五级马道,一级马道以下过水断面底宽22 m,边坡1∶1,一~二级马道边坡1∶1.25~1∶1,二~三级马道边坡 1∶1.75~1∶1.25,三~四级马道边坡 1∶2,四~五级马道边坡 1∶2.5~1∶2,顶部开口宽192.917~145.969 m,分别采用衬砌、挂网喷混凝土、混凝土框格等措施进行支护。
3 塌方情况
3.1 第一次塌方情况
桩号146+870-147+500渠道左坡于2010年8月开始施工至2011年11月开挖成型(开挖过程中自上而下开挖)。施工中岩石采用预裂爆破,岩石受到风化、降水等影响,指标降低。2011年5月,渠道左坡开始陆续出现裂缝,并发展扩大,2011年9月,渠道146+870~147+500段左坡出现塌方。
中线局建议过水断面不变,要求边坡防护结构暂停施工。2012年6月,经中线局批准,施工单位开始对146+870~147+500渠道左侧进行边坡卸载及在一级马道砌筑浆砌石挡墙加固处理。
3.2 第二次塌方情况
2012年8月24日,渠道146+700~147+200左岸边坡四~五级马道之间,出现较大范围滑坡。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现场拟定将原马道坡比 1∶1.25、1∶1.75、1∶2、1∶2.5 统一调整为 1∶2 坡比。按照现场拟定初步措施进行坡面卸载后,桩号146+700~147+200段于2012年11月19日发现裂缝仍继续扩大。
2012年12月4日,147+380~147+460段左坡发生滑坡,146+700~147+200段裂缝扩展进一步加大。出于安全考虑,现场安排该段进行安全防护,暂停施工。
截止滑坡时,该段五~六级马道间边坡已经进行了六角框格铺设、锚筋孔钻孔。
2013年4月7日上午,发现塌方处出现新的裂缝,原开挖面风化速度很快,对下部实施挡土墙基础开挖及砌筑施工的人员形成了安全隐患。2013年4月24日,要求三级马道宽度调整为5 m。2013年4月29日、5月4日、5月17日分别要求146+700-148+380左坡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及减载。
2013年6月3日,桩号146+870~147+500左坡重新开始边坡卸载,截至2013年10月,边坡卸载开挖大部分已经完成。147+380~147+460段边坡卸荷及挡墙砌筑已基本完成,147+380-147+500段已完成混凝土喷护,147+200-147+380段已完成2 cm厚临时喷护。
4 加固处理方案及流程
4.1 加固处理方案
2013年10月最终确定了146+700~147+500渠道左坡变更加固处理方案。变更内容主要包括:一、二、三、四、五级马道宽度分别为16m、4m、2m、2m、2m、左岸渠坡的C30抗滑桩、C25W4F150框格梁、C30连系梁、PVC排水管、C20F150喷射混凝土、Φ32砂浆锚杆等变更内容。桩号146+700~147+500左岸渠段坡比1∶2,三级马道以上岩质边坡护砌仍采用100 mm厚挂网喷射混凝土护砌。
1)一级马道抗滑桩
桩号146+700~146+800左侧一级马道二级坡脚布置一排混凝土抗滑桩,桩径Φ1 800 mm,桩长22 m,顺渠道轴线方向布置(桩距4.5 m);桩号146+800~147+000左侧布置两排抗滑桩,桩径Φ1 800 mm,桩长25m,等边三角形布置,间距4.5 m;桩号147+000~147+350左侧布置一排抗滑桩,桩径Φ1 800 mm,桩长25 m,桩距4.5 m;抗滑桩采用两台徐工XR360型旋挖钻机钻孔,首先是通过底部带有活门的桶式钻头回转破碎岩土,并直接将其装入钻斗内,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将钻斗提出孔外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取土卸土,直至钻至设计深度。抗滑桩顶设连系梁(一排抗滑桩段宽2.8 m、高1.1 m,两排抗滑桩段宽 6.8 m、高 1.1 m)。详见图 1、图 2。
2)二级马道抗滑桩
为固定三级边坡坡面框格梁,桩号146+700~147+500在二级马道边坡坡脚处布置一排抗滑微型桩,采用SL500A型风动潜孔钻机钻孔,桩径Φ400 mm,桩长10 m,间距2.5 m,桩顶布置宽800 mm、高800 mm连系梁。详见图3、图4。
图1 桩号146+700~147+350一级马道抗滑桩平面及剖面图
图2 徐工XR360型旋挖钻机
图3 桩号146+700~147+500二级马道抗滑桩平面及剖面图
图4 SL500A型风动潜孔钻机
3)渠道防护
二、三级岩质边坡新增锚杆混凝土框格梁防护,锚杆长分别为5 m、11 m。锚杆采用HRB400直径32 mm,全长粘结型,间距1.6 m×3.0 m(沿渠道轴线方向×竖向),坡面采用100 mm厚挂网喷射混凝土护砌封闭,每一锚杆顶部采用混凝土框格梁连接,且坡面竖向框格梁与抗滑桩顶部的连系梁垂直紧密衔接。详见图5。
图5 坡面框格梁
4)渠道排水
一级~二级、二级~三级马道岩质坡面分别增加DN50PVC-U排水管(管长5 m),DN90PVC-U排水管(管长 20 m),仰角 5°,间距 1.6 m×3.0 m(坡面水平×坡面竖向),间隔布置,喷射面原泄水管遇排水管及锚杆时避让调整。
4.2 工序流程
测量放样→边坡卸载→边坡修整清理→一级马道抗滑桩、连系梁→二级马道微型桩、连系梁→二、三级坡面排水管、喷射混凝土→二、三级框格梁刻槽、坡面锚杆、坡面挂网、框格梁浇筑→四~五级岩质坡面锚杆、排水管、挂网喷护→五~六级坡面混凝土框格护坡。
5 主要加固处理质量控制要点
1)抗滑桩先导孔
抗滑桩施工前,先进行导孔钻设,对地质条件进行复勘,以复勘孔资料为依据绘制地质剖面图,作为灌注桩施工重要依据。一级马道抗滑桩先导孔按照每4桩设置1孔,孔深按30 m、12 m间隔布置。
(1)XY-Ⅱ型地质钻机钻孔采用干钻,回转钻探,开孔孔径Ф91,终孔孔径Ф75,钻探回次进尺在2 m以内;钻进过程中准确记录遇块石情况、基岩的具体深度,自覆盖层开始取芯。
(2)封孔。终孔回填要求基岩部分采用水泥砂浆封孔,覆盖层部分采用黏土球回填并捣实。
2)抗滑桩钻设
(1)埋钢护筒
为使孔口土层不因泥浆冲刷造成坍塌而设置护筒(高1 m,钢板厚16 mm)。先挖后埋,桩中线轴线偏差满足规范要求,然后用黏土在护筒周围均匀、对称回填夯实。
(2)泥浆钻孔
钻孔孔内存有较多积水,不能干桩成孔,施工时拟采用泥浆护壁。选好黏土,满足孔内泥浆顶部标高不低于地下水位20 cm,泥浆压力大于静水压力,防止孔壁塌陷。
泥浆在造孔中,会受到各种因素污染而降低质量,为确保泥浆的壁效应,对新配的泥浆及循环使用的泥浆进行检测,回收利用的可分离处理,满足标准后再次使用。
(3)钻孔
根据本工程地质特点,采用旋挖钻成孔的施工方法。成孔时在一级马道现状原地进行钻孔,待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进行连系梁基础开挖。特殊需要时,可使用泥浆,并保持在不溢出时停止。
(4)旋挖钻孔时,依据现场地质等情况严格控制平均速度。
3)一级马道抗滑桩钢筋笼及声测管吊装
(1)钢筋笼骨架在制作场内采用胎具成型法一次性制作。按抗滑桩圆周长每间距30 mm设Φ25mm平行主筋,主筋之间按每隔2 m焊接加劲环(将Φ20 mm钢筋首尾连接成直径为Φ1 800 mm的环),钢筋笼焊接采用搭接单面焊。最后主筋外面采用Φ10 mm箍筋按间距1.5 m缠绕绑扎成为钢筋笼。钢筋笼长度最长为26.017 m(包括上部伸入连系梁内50 cm的钢筋及底部弯筋)。详见图6。
图6 Φ1800钢筋笼
(2)一级马道抗滑桩较长,钢筋笼采用分节吊装、过程中焊接。首节钢筋笼放入孔内,外露部分采用槽钢架设在护筒上,25 t吊车起吊并固定钢筋笼第二节,焊接人员对钢筋笼主筋采用厚搭接双面焊焊接。
(3)声测管采用Φ57无缝钢管,要求全封闭(下端采用3 mm钢板焊接封闭、上端加盖橡胶保护盖),管内无异物,混凝土施工时严禁漏浆进管内。声测管与钢筋笼采用绑扎连接,确保在清孔后及时一起吊放,声测管管间采用套管丝扣连接,管口高出设计桩顶20 cm,每个声测管高度保持一致。
4)抗滑桩水下混凝土灌注
按照《地基与基础灌注桩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采用水下直升导管、自密实灌注混凝土法施工。
(1)吊装前对导管进行试拼装,水密性试验压力大于或等于1.5倍的孔口底部静水压力。导管的接口部位牢固,严密封闭,开始封水试验。拼装导管的长度依据孔深确定,升降吊装试验在浇筑前进行。
(2)清孔后连续灌注混凝土,及时计算确保导管埋设深度40 cm;严禁中途停灌,尽量缩短拆导管的间断时间,避免造成堵管或埋管。
(3)水下混凝土灌注会产生很厚的浮浆,终灌时保持实灌桩顶混凝土面高于设计桩顶0.5 m。
(4)每根桩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及时养护。及时清理场地,处理泥浆排放。
5)抗滑桩桩基检测
抗滑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即可进行桩头处理,人工用风镐凿除桩头。
桩头处理完毕后,严格执行《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检测。一级马道抗滑桩采用声波透射法逐根检测桩身完整性;第一排桩各选1根采用钻芯法检测,一级马道第二排抗滑桩选10根采用钻芯法检测,钻芯法共计检测13根,检测桩身完整性、桩身强度及沉渣厚度,均应满足要求。
6)连系梁
(1)土石方开挖
桩基检测合格后,对于原塌方段过水面浆砌石挡墙墙后回填一级马道后,采用CAT330挖掘机开挖;对于一级马道开挖原状基面,采用液压破碎锤开挖。
(2)钢筋制安
钢筋选用HPB235及HRB400,大于16 mm的钢筋接头全部采用手工电弧单面焊。
(3)混凝土浇筑
a由营地拌合站集中拌制,9 m3罐车运送至施工现场,一级马道连系梁采用混凝土罐车辅以手推车直接入料;二级马道连系梁采用混凝土泵车垂直入仓,泵车布置在一级马道。采用重复振捣法防止漏振。
b浇筑时不允许间歇,如遇到特殊情况时,间歇时间小于240 min。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质量。
c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洒水养护。
7)框格梁
二、三级边坡坡面框格梁与坡脚连系梁通过混凝土结构垂直紧密衔接。
(1)刻槽开挖
坡面框格梁断面尺寸为:(宽)50 cm×(高)40 cm,采用人工开挖(手持电镐),配合小型挖掘机。刻槽后,槽底采用30 mm水泥砂浆调平,局部架空部位用M7.5浆砌石嵌补。
(2)钢筋制安、混凝土填充等工艺同连系梁施工。
6 结语
本次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漳古段施工SG10标渠道边坡塌方段(桩号146+700-147+500)加固处理圆满完成,并经质量评定合格,资料齐全完整。自2014年7月试通水以来,经受了供水及汛期等严峻考验,经过多年运行观察,渠道工程运行良好,左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塌方等现象。
综上所述,边坡加固处理是关系到大型渠道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要求、安全性,根据在工程中对边坡加固处理的应用,笔者认为在进行渠道工程的边坡加固处理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初步设计时,地质勘探在大型渠道工程中很难一次性客观地反映出工程地质条件,在实际勘探时尽可能在相关规范基础上加大勘探密度及深度,全面分析,力争得出较为客观的地质结论,尽量避免或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2)坡面挂网喷护混凝土在普通边坡加固中经常运用,喷护时要注意在钢筋网底面与先喷射底层混凝土表面留有0.3~0.5 cm间隙,待下一步喷射时由砂浆填补。若钢筋网底面与底层混凝土表面紧贴无间隙,则因砂浆不能挤入而造成钢筋与底层混凝土间不能固结。而间隙过大,喷射时难以填满,也会留下隐患。3)抗滑桩运用在特殊地质边坡加固中,钻孔时必须加大频次观测孔内岩性变化,遇到软弱夹层并伴有渗水,出现局部塌孔时,停止钻设,采用黏性土将地质破碎带回填掩埋,然后重新钻孔,通过旋挖钻头的挤压力形成护壁。4)混凝土水下浇注时,根据桩直径、灌混凝土的速度,计算拔出管道的时间,经常量测混凝土表面的埋深,管道埋深计算准确后进一步确定是否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