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湿毒论治雾霾环境下流感病毒感染临床体会
2018-01-15刘娟吴振起刘光华王子魏巍
刘娟, 吴振起, 刘光华, 王子, 魏巍
流感病毒是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具有起病较急,病势凶猛,临床表现重等特点。近年来,流感病毒由于变异快,特别是动物源性(如H1N1、H3N2、H5N1、H7N9等)的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高致死率和广泛流行性,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雾霾环境下,流感病毒易附着于细微颗粒物,由口鼻侵袭人体而致病,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是湿浊与疫毒胶结,并发湿毒,上壅于肺,认为雾霾环境下的流感病毒具有“湿毒”特征,临床从湿毒论治雾霾环境下流感病毒感染,运用甘露消毒丹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从湿毒论治雾霾环境下流感病毒感染的学术思想
1.1 雾霾的致病性 当今社会认为雾霾是一种空气污染现象,由“雾”和“霾”两部分组成,“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霾”是包含大量烟、灰尘、小颗粒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溶胶系统,可使空气浑浊[1]。NO2、SO2以及一些颗粒物为其主要污染物[2-3]。它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4],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日久还可诱发肺癌[5]。雾霾可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相对湿度达到100%的条件下形成,故从六气来讲其为湿气。许多现代医学者已将雾霾归为湿邪,如程丑夫[4]、张元兵等[6]认为雾霾的病邪特征为湿邪。古代文献中记载,《风雅》曰:“风而雨土曰霾”;叶天士认为:“湿者,天地间阴阳蒸润之气也。所感之由,或由雾露之侵,或因阴雨所客”,说明雾霾属六淫湿邪之外湿。湿为重浊有形之邪,易阻遏气机,故雾霾袭人,易阻遏脏腑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如雾霾之邪阻于胸膈,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则患者可见胸膈满闷、咳喘不利等不适症状。长时间暴露在雾霾环境下,不管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均可致病,轻则损,重则病。轻则多上先受之,可见头脑昏蒙等症状;重则出现咳嗽、咽痛、胸闷气憋等呼吸道症状。中医学认为凡邪气亢盛、败坏形体谓之毒。雾霾虽属湿邪,但与传统湿邪不完全等同,因此我们认为其特征应为湿毒。“毒伏湿成灾”,毒依邪势,邪仗毒威,更加重了其对人体的危害性。
肺为华盖,肺主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天气通于肺”,与外界相通,具有保护内脏的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载:“秋伤于湿,上逆而咳”,“肺为清肃之体,性主呼降,又为娇脏,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气,一有所着,即能致病”(《临证指南医案·肺痹门》)。
因此雾霾来袭时,内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人们患病多见且首见呼吸道症状。初期邪在肺卫,正邪相争,卫郁气机,出现恶寒发热、头重如裹、身重肢倦、咳嗽,舌红苔白/黄腻,脉儒等;待邪气入里,若湿重于毒,直趋中道,损伤脾胃,升降失司,运化失常,见呃逆、便溏等,若毒重于湿,毒热壅肺,肺伤则肃降无权,治节无常,使清气不得入,浊气不得出,见发热、剧咳、痰黏稠等,病至后期,毒壅气营,入营动血,内传心包,导致脑髓窍络不利,见神志不清、昏迷等。
1.2 雾霾环境下流感病毒感染具有湿毒特征 流感病毒感染属中医的时行感冒、温病、瘟疫等范畴,雾霾环境下流感病毒感染多为湿浊弥漫,易与时疫邪毒胶结,湿热交蒸,郁阻气分,蕴毒上壅致病,具有“湿毒”特征。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机能未固,易为六淫所侵。肺为“华盖”,其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故六淫等外邪侵袭,均易犯肺,使肺失宣降而致病。临床多见恶寒发热、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咳嗽,舌红苔白/黄腻,脉濡数等症状。中医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其发病率,在治疗和预防此类疾病也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流感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在流行季节,医院门诊、急诊中,该类患者明显增加,多具有相似的症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头晕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症状[7],少数病例伴有食欲减退、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整个过程中舌红苔白/黄腻为其特征性症状,恰如湿毒之舌象。发病初期伴头晕、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类似于湿毒侵袭肺卫肌表,阻滞经气所致;随病情发展,邪气入里,壅郁不宣,化热伤津,炼液成痰,气道受阻,宣肃不畅,故见高热不退、剧咳,偶见痰中带血,类似于湿毒致病的后期,湿浊郁久化热,热毒壅肺,肺气痹阻所致;疾病后期迁延不愈,内传心包,导致脑髓窍络不利,可见谵妄、虚脱甚至昏迷等症状,这与湿毒之邪郁久化热伤脾,伤经络,入营动血症状相似。
1.3 湿毒的中医论治 湿毒致病广泛,不少医者提出从湿毒角度论治某些疾病,广泛涉及中医临床各科,遣方用药,多有疗效。《温病条辨》第47条曰:“太阴湿温喘促者,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主之[8]。”此为湿热久之不解,气血不通,郁肺成毒而致病。治疗上以清热利湿、活血利肺为主,故以千金苇茎汤清热活血,杏仁利肺,滑石清热利窍,如此湿热得散,气血通畅,痈毒可消。陈静[9]运用清热解毒化湿法治疗肺系外感热病(湿毒证型),其在治疗上以“顿挫热邪”“既病防变”为要则,除及时有力地运用清热解毒药外,酌情加用宣透表湿,宣化湿浊,健脾利湿之品,在250例疗效分析中,总有效率达80%。总之,湿毒致病极为广泛,涉及中医多种疾病,其均可从湿毒辨治而获得满意疗效。清代温病大家王盂英先生应用湿毒俱盛之首要方剂---甘露消毒丹,每以“舌红苔黄白或厚腻,脉濡数或滑数”为辨证依据,无不痊愈[10]。所以在治疗上我们以此为依据,运用甘露消毒丹为基础治疗,分消走泄,从宣上、畅中、利下给邪以出路,随证加减。
甘露消毒丹为祛湿解毒经典方剂,源于《温热经纬》,由清代叶天士所创,后为温病大家王盂英先生治湿温疫疠第一良方。以芳香化浊,祛湿解毒为其功效,固护三焦,加以宣上、畅中、利下为制方原则。滑石、茵陈、黄芩为君药,其中滑石清热、利水渗湿;茵陈清利湿热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正和湿热之毒并重之病机。白豆蔻、藿香、石菖蒲芳香化浊、健脾行气,散中焦湿浊,用以为臣;射干、连翘、川贝母、薄荷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肿利咽,使湿热之邪从肌表而出,木通清热通淋,助君药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俱为佐药[11];升浮沉降相配伍,气机得通,湿毒不聚而自散。诸药合用不拘泥于先表后里,辛温辛凉并用,贯穿透邪外达,围绕病机宣上、畅中、利下,升浮与沉降并用,着眼于给邪以出路,使湿毒之邪从肌表、二便排出,恰到好处。若见高热不退者加柴胡、大青叶等;咽痛加板蓝根等;咳甚痰黄加鱼腥草、瓜蒌;便秘加大黄、枳实;流清涕者加紫苏叶。
2 典型病例
患儿男,4岁。2017年3月9日就诊。发热2 d。患儿发热,体温最高39.0 ℃,乏力,鼻塞流涕,打喷嚏,偶咳,咽痛,时有腹痛,纳呆,睡眠实,大便干燥,小便正常。既往:健康。查体:神清状可,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咽赤,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7.92×109/L,中性粒细胞69.8%,淋巴细胞22.8%,单核细胞5.9%,流感病毒荧光检测(+)。西医诊断:(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流感病毒感染;中医诊断:感冒(湿毒在表)。治宜祛湿解毒,清热解表,甘露消毒丹加减。方药如下:黄芩、滑石、茵陈、薄荷、藿香、石菖蒲、桑叶、前胡、菊花各10 g,大青叶15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7年3月12日二诊。患儿热退,症状好转,伴纳呆,反恶。查体:咽赤,舌质红,苔略黄腻,脉浮。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西医诊断:(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流感病毒感染;中医诊断:感冒(湿困中焦),治宜清热解表,健脾祛湿。上方去大青叶,加茯苓、莱菔、白术、山药各10 g。3剂,1剂口服1.5 d,服法同前。
2017年3月18日三诊。患儿咳嗽消失,无其他不适症状。随访2周病情无复发。
按:小儿外感发热不外乎邪气盛与正气虚两种病因,《格致余论》[12]中提到“六气之中,湿热为患,十居八九”,《幼科释谜·感冒》[13]有“感冒之原,由卫气不足,元府不闭,腠理常输,虚邪贼风,卫阳受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脾常不足”的特点,脾虚则生内湿,湿邪内停,加之小儿寒热不知自调,《温热经纬》[14]中记载“太阴内伤,湿邪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小儿为纯阳之体,湿易从阳化热,而呈现湿热征象,热为湿遏,故发热,缠绵不退,故本方用黄芩、桑叶、菊花、前胡、大青叶以清热透表,宣肺止咳;湿热中阻,见舌质红、苔黄或白腻,故用藿香、石菖蒲芳香化浊以宣上畅中,联合茵陈、滑石引湿热以下行,共奏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内外湿邪相互引动,见纳少、疲乏等症,用茯苓、莱菔子、白术、山药以增强行气健脾的功效。
3 讨论
冬春季节北方地区易出现雾霾天气,每年12月至第二年3月份正值沈阳空气质量中重度污染期,PM2.5波动为109~260 μg/m3,湿度大,雾霾持续多日,能见度3 m以内,这段时间门诊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就诊率明显增多,主要以发热、周身乏力、酸痛、咽干、呛咳为主要特点,与往年多有不同,尤以舌质红苔白腻/黄腻为突出表现。患儿就诊时的临床表现见发热不退,乏力,舌质红苔白腻/黄腻。本患儿初诊时,表现为高热不退,周身乏力、酸痛、咳嗽、流涕、喷嚏等,为外感湿毒袭肺之轻症,具有表证特征。湿毒初袭,与肺卫相争,卫郁气机,故发热;邪盛正虚,不能托邪外出,则邪犯于肺;湿热上壅于肺,肺伤则肃降无权,治节无常,使清气不得入,浊气不得出,可闻及咳嗽、流涕等症。治疗上应用甘露消毒丹加减,以祛湿解毒,清热解表为主。该方用黄芩、桑叶、菊花、前胡、大青叶以清热透表,宣肺止咳,表里同治;湿热蕴毒,咽喉肿痛,故用薄荷解毒利咽;用藿香、石菖蒲芳香化浊以宣上畅中,联合茵陈、滑石引湿热以下行,共奏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二诊时,家长述患儿病情缓解,热退,伴纳呆,反恶,辩证为湿热困阻中焦,脾失运化之征象。脾居中焦,喜燥恶湿,主四肢肌肉,运化水谷精微。湿热困于中焦,脾失健运,脾气虚弱,则内外湿邪相互引动致病,可见纳少、疲乏等症,治宜清热解表,健脾祛湿,上方去大青叶,加茯苓、莱菔子、白术、山药以增强行气健脾的功效。
在雾霾环境下,湿浊与疫毒胶结,并发湿毒,上壅于肺,好发流感,临床主要以发热、周身乏力、酸痛、咽干、呛咳为主要特点,以舌红苔白/黄腻为突出表现,应用甘露消毒丹临证加减,紧扣病机,以图良效。
[1] 刘光华,吴振起,刘娟.从湿毒论治雾霾环境下流感病毒感染[J].吉林中医药,2018,38(2):181-184.
[2] 刘勇,芦茜,黄志军,等.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87-91.
[3] 龚地萍,李金娟,李玲萍,等.武威市空气质量现状与人群健康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9):69-71.
[4] 程丑夫.雾霾的中医认识与防治思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5):1-4.
[5] 杨新兴,冯丽华,尉鹏.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J].前沿科学,2012,6(1):22-31.
[6] 张元兵,胡李慧,刘良徛.雾霾中医辨治之管见[J].中医药通报,2015,14(2):34-35.
[7] 薛筠,杜文娟.病毒合剂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20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3):231-234.
[8] 操儒森.温病湿热犯肺的证治探析[J].中医研究,2009,22(8):1-2.
[9] 陈静.清热解毒化湿法治疗肺系外感热病250例疗效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3,15(4):28-30.
[10]王毓昌,王玉玲.甘露消毒丹治验三则[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53-754.
[11]安兰花,李欣欣.闫永彬教授用甘露消毒丹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7,9(4):356-358.
[12]杨春波.脾胃湿热理论的形成及临床应用[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0(5):1-5.
[13]朱俏凝,马融.马融教授运用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感冒验案2则[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811.
[14]刘果,唐旭东.伏邪理论在中医药调治慢性肝病中的运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93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