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思维化解金融风险
2018-01-15王晓东
_王晓东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未来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防控金融风险。从基层工作实际来看,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法治思维,依法治理是必由之路。山东省庆云县2017年在依法防控金融风险实践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庆云县通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用法治思维统一思想、以破产法为抓手、以院联动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及法治文化引领作用,解套“联保互保”的连锁反应,保证了区域金融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树立“法治思维是防风险利器”思想,以结果为导向,倒逼金融风险的化解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庆云县委依此确定了“以法治思维防控风险”的思路后,针对县委决策在以本地干部为主的团队中出现执行不力的情形,通过不断地交流与磨合使干部的心贴在一起,坚定了对挑战金融风险底线说“不”的勇气。
2017年4月17日,庆云县成立三清理一整顿办公室(清理闲置土地、清理沉淀资金、清理国有资产、整顿金融秩序),通过网络媒体发出《告逃废债务违法私建及土地闲置者书》的政府公告,公示了庆云县委、县政府用法治思维化解金融风险的决心与信心,在一些企业家和当地干部中震动很大。一年多的实施证明,法治思维是我们重振发展环境,防控金融风险的利器。
二是建立“破产法实施为抓手”的工作思路,以企业为入口,提升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防控化解的法治能力。如果说法治思维的建立为知之始,那么法治实施保障是知之成。破产法实施十年,作为市场经济的“宪法”,却一直未能全面发挥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破产法成为“三去一降一补”和处置“僵尸企业”、挽救危困企业、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力抓手。
为探索破产法在庆云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适应性,庆云县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并选择三家代表性企业为突破口,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加减法”选择。无论破产清算退出、企业注销,还是重整、和解,企业轻装前进,涅槃重生,都是提升企业对金融风险的识别乃至防控化解法治能力建设的最好途径。
三是落实“府院联动”为主导,以党委为核心,建立金融风险的化解机制。企业破产是系统工程。现阶段,由于破产法的相关配套制度尚不完善,法院在审理破产案件中,很难依靠自身能力协调解决城建规划、土地确权过户、职工安置、税务协调、信访稳定、涉刑侦查、维护秩序、金融机构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其受理的积极性不高。
庆云县委将搭建良好的受理氛围、建立通畅的“府院联动”机制、分流解决由政府承担的社会问题为己任,为破产审判工作创造更好的实施条件。建立破产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在县委的统一协调下,基本形成了以法院为主导,管理人具体执行,政府部门支持配合、分工协作的常态工作模式。对重大争议问题及时请专家参与论证,以头脑风暴取得思想的统一性、行动的一致性,推动破产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委的角色不越位、不缺位,就是对破产案件审理的最大保障。
四是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主体为主,探索金融风险的市场化处置方式。破产作为特别程序,通过自动中止、概括执行、集约管理,达到统一归集和尽快处置的法律效果。在经济功能上,通过破产清算,淘汰、剥夺落后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控制,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分配和利用;通过和解、重整,更换控制人、经营人或调整经营条件,改善金融债权的偿债条件,倒逼企业降低社会资源的利用成本。这都是市场的资源调节功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必然体现。
庆云县委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会,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法院破产审判的市场化导向。县委除了尊重法院对企业路径识别的选择外,还坚持市场标准,尊重市场规则。二是坚持破产管理人的市场化机制。管理人作为法院指定破产事务的专业机构,其执业水平直接关乎破产审理效果、社会效果,因此党委指导法院对重大案件管理人机构的使用,不仅着眼于对整个破产事务的驾驭、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在能进能退的市场大海里,看到机构的专业、敬业、经验的真实评价。三是推动成立债权人的自治组织—债权人维权委员会。金融风险的防控与处理,首先应建立公开透明的沟通通道。为打消金融机构的疑虑,庆云县委、县政府依据相关文件规定,在市银监局、金融办的支持下,率先推动成立债权人的自治组织—债权人维权委员会。其工作职责是牵头召集成员机构会议,通过及时通报债务人企业及金融债权情况,参加听证会、谈判和解、参加债权人会议等,共同研究解决重组、重整中遇到的涉及各金融债权机构的权益问题。
五是发挥“法治文化”的影响效应,以案例为引领,逐渐丰富化解金融风险的实践。如何让文化为实践探索开路,庆云县委的答案就是“诚”。一心一意为区域发展考虑、为企业发展环境考虑、为党的事业考虑的初心,就是“用诚开山”“用诚架桥”,对每一家都真心以待,诚心交流,耐心讲解。庆云县从塑造“法治文化”入手,以案例为引领,丰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践。由此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庆云一手做传统产业去产能的“减法”,一手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的“加法”,努力将县域经济追求“发展数量和效益提高”转向“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三大典型案例的实施效果也让更多的企业主体会到“与其跳楼跑路,不如破产保护”“与其被动以待,不如主动和解”“与其名单被黑,不如重整洗白”,使庆云上下对“破事”的认识回归至法治理性上来。很多规模企业主动提出,拟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自身债务危机,实现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意向。文化的通路一旦建成,信任成为通行证,目标将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