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地任职领导干部的心理冲突探析

2018-01-15赵曾臻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异地领导心理健康

_赵曾臻

干部异地交流任职机制的长期实行,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要看到,异地任职的领导干部不比在家乡和原单位熟悉环境,拥有较多的社会支持,在异地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他们在默默肩负着责任和使命的同时,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倾诉和排解,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领导效能的发挥。因此,如何在新的就职地很好地进行心态调适、角色转化,从而提升履职能力,是每一个异地交流干部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异地任职领导干部心理冲突的类型及原因

组织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心理冲突。作为合格的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既要有态度又要有能力,政治过硬即体现于领导认可、组织满意,然而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有时候并不完全一致,而组织的需要和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这就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困境。许多异地任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重要岗位、公安、外事、央企外派等常年在异乡工作,长期与家人分离,作为个人的需要,他们很想陪在亲人的身边。可为了工作他们无法照顾家庭,愧对父母子女。由于缺少管教,一些异地任职干部的子女存在教育和心理问题。异地任职的领导干部还需要适应当地饮食习惯、气候差异等。随着八项规定的严格实施和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领导干部的隐性福利被取消,客观上增加了通讯、交通、时间等成本。有些领导干部常年在他乡工作,沉重的工作压力使身心长期得不到有效放松和休息,一些干部感到孤独寂寞,成就动机下降,疲劳倦怠,心不在焉,有的甚至出现“走读”现象。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下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由于某些单位干部选用和安置不当,异地任职干部还存在同样的付出待遇比他人低一级,造成心理失衡工作积极性降低,成就动机下降的心理困境。有些如央企外派和从事外事工作的领导干部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有可能丧失原单位发展机会。长时间的交流,还可能出现与原单位产生隔阂或者被遗忘的现象,产生留不下、回不去的苦闷,从而对自身发展前景产生迷茫和困惑。一些领导干部因此心生怨气,产生消极倦怠情绪、愤懑怨怼的心理和无可奈何的心态。还有的因为晋升无望而心灰意冷,无心扎根基层,渐渐松懈了服务意识,严重的甚至造成心理疾病,如抑郁症、人格分裂等。

社会期望与实际贡献的心理冲突。异地任职的领导干部背负着组织的期望和要求,更肩负着为交流单位作出贡献的使命和期待,也要面对严格的考核。当地复杂繁重的工作往往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压力,从而引起疲惫无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大多数情况下主观愿望、客观效果和实际贡献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领导干部先进的思想、政策、理念在任职地由于当地体制、机制、环境、市场等原因水土不服,政策、思想不能得到很好的施展和落地,工作干得不少,效果却不好,引起他们焦虑、失落、无助的心理。有些领导干部急于求成,盲目创新,没有长远的规划,在任期结束后留下烂摊子。还有些领导干部面对可能的重大责任风险,对工作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消极应对,既没有为自己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又没有给当地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旦个人的期望与现实情况发生较大差距,便容易使人产生挫折感,久而久之会导致抑郁。

目标定位与实际工作的心理冲突。异地任职的领导干部都会对工作有一定的期望和目标,但随着工作的开展,具体工作情况,各方利益的牵扯和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便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困境和心理冲突。有些领导干部在任职地缺乏组织归属感,对任职地有或多或少的情感疏离,自然不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久而久之便会使工作目标逐渐产生偏差,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不同的任职地都会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氛围,适应新工作氛围需要一个过程,有的领导干部适应力相对较差,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这大大增加了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导致一些领导干部的精神紧张,身心疲惫。若有些异地任职干部属于空降的性质,所谓抢了原单位领导的位置,还有可能受到新单位同事的排挤和冷眼,对工作团队没能形成强大的领导力,开展工作困难重重。

人际交往与孤独失落的心理冲突。异地交流的领导干部由于长期独处异地,烦恼和苦闷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和倾诉,一部分领导干部由于缺乏情感上的归属而产生强烈的寂寞感、孤独感和无奈感。有些人甚至会产生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还有些异地交流任职的干部们,因为语言等某些方面的差异,不易融入当地圈子,较难和当地人打成一片。长期的心理隔离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而随着八项规定的严格落实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对领导干部们人际交往又有着更加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更加剧了他们孤独失落的情绪和情感。

二、解决异地任职领导干部心理困境的办法和举措

制定有效政策,为交流干部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首先,在交流干部的考核上,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针对交流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确保考核结果客观真实有效。二要在考核指标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异地任职干部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比如自然环境差异、经济发展环境差异以及本人所处位置等因素,对不同形式、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异地交流干部的考核要区别对待,进行有特点有针对性的考核,此外,还要充分考虑交流干部本人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三要合理选择考核方式。有的交流干部只改变组织关系,而不改变行政关系的性质,有的交流干部改变了和原部门的组织、行政关系,还有的领导干部任期短,对异地交流干部单位情况了解有限,工作成就和贡献也有限,都要客观看待,区别对待。还要制定适当合理的容错纠错和政策兜底制度。适当的容错纠错和政策兜底制度可以给予异地交流干部信心和安心,让他们能够放心工作,大胆实践创新。

其次,要为异地交流干部提供合理的休假保障制度,异地交流干部往往远离家庭,针对干部自身的孤独寂寞、对家庭的愧疚情感,要为异地交流干部提供合理的休假保障制度,让异地交流干部有更多机会和家人团聚,但同时也要防止干部“走读”现象。不仅制度要合理还要在运行中充分落实。若组织不能协助解决家属随迁等实际困难,可在家属探亲等制度上适度倾斜和照顾。

组织部门关心帮助,为干部提供良好发展条件减轻压力负担。首先,单位和组织部门要做好异地交流干部后勤保障工作,让他们能够在交流地安心工作,减轻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派出单位也要适时关心外派干部的家庭生活,实实在在地为异地交流干部排除生活顾虑,如孩子上学问题、家属工作问题、正常的福利待遇问题等,要有专人随时了解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任职单位要多关心交流干部生活,为交流干部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还要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建设、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要加强干部健康心态的观测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开展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的积累,帮助干部维持身心和谐,保持自信、理性、平和、向上的心态。组织应积极引入EAP等系统的、长期的、心理援助与服务项目。任职单位有条件应当多组织开展相应的集体活动。通过文娱体育等活动形式,提供干部和职工相互沟通增进情感交流的机会,帮助异地任职领导排遣孤独苦闷和不适应。

其次,组织部门要为异地任职干部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对于交流挂职的领导干部要给予适当激励,包括物质上的激励和精神上的荣誉表彰,增强其工作的成就感,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要把那些在交流期间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作为组织人事部门重点培养对象,享受后备干部培训、选拔等方面的有关待遇,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平台。单位要合理分配各职责要求,尽量清晰界定领导干部在工作岗位上的角色、职责、任务,减轻因角色模糊等给干部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异地任职干部提供心理支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前,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保健工作还很薄弱,大多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交流到偏远地区的干部都较难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缺乏化解不健康心理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要建立针对领导干部的心理疏导和帮扶机制,广大心理工作者要为领导干部提供一个适合自由表达情绪情感的场所,吐露心中的积郁,多多为他们提供进行心理疏导和宽慰的机会,以及积极、有效、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援助。

各级组织部门和社会工作者应高度关注领导干部的心理保健问题,经常开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领导干部掌握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专业知识、习惯和能力,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获得身心和谐。

提升干部压力应对能力,提高异地任职干部心理健康水平。异地交流任职干部应当更加正视自己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应对。领导干部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更多的会倾向于自我调节的方式。因此提升抗压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格外重要。交流干部们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地安排生活与工作,多运动、多锻炼,以排解孤独苦闷,减少不良情绪的困扰。领导干部们要进行有效自我调节,提高对人对事的判断力,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和事物。利用积极的自我意识,不断进行心理调节和控制,来克服失落、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倾向。用积极心态应对困难与挫折。不断实践、不断成长,提高自身领导力,克服本领恐慌,提升党性修养,敢于直面困难,迎接挑战。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职位的升迁,建立多元化的职业目标与追求,加强内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异地领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
黑皮精灵异地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