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增强狠抓落实本领
2018-01-15母天学
_母天学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八种本领。其中“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既体现了党中央管党治党从严从实的时代特征,也是对各级领导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能否坚持战略定力,体现担当精神的实际检验,其抓手就在于提升新时代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一、以强化基本素质为前提提升新时代领导干部领导力
第一,在政治上要强化战略定力和使命担当。狠抓落实本领不强,在当前有能力问题,但主要还是源于领导者的政治定力和使命担当不足。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单位转制衍生了一些夸夸其谈、怨世骂时、分心犹疑、短期行为者。特别是在党和国家日益扎紧的“制度笼子”和“纪律绳子”面前,“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者也大有人在。他们在政治上不讲原则,不敢斗争,甘做“老好人”,更谈不上给别人把住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总开关”,因此许多工作要求的高度下降、速度趋缓、力度减弱,很难落实到位。所以,强化政治定力和使命担当,是新时代领导者增强狠抓落实本领的基本政治前提。
第二,在作风上要强化领导带头的表率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既要谋篇布局做好决策,也要带头遵守规矩,搞好执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做透,这样才有威信去带动和影响别人;才有资格去督促和检查别人是否按照要求的标准做对了事情;才会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才有可能以一件件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的大事、小事、真事、实事,去凝聚起全民族的磅礴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第三,在方式上要讲求思维与沟通的艺术。同领导决策以非线性思维为主不同,在落实工作和执行决策阶段,领导者必须以环环相扣的推进意识、追踪问效的问题导向为特征的线性思维为主。因为,执行决策必须坚持统一的标准,循序渐进地以可量化、可考核、可检查的任务指标来推动。狠抓落实的工作,绝不能模棱两可或讨价还价,这也是规范人们行为、激励良性竞争、促进科学发展的过程要求。同时,坚持标准,狠抓落实,也要讲求协调沟通艺术,要善于以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求真务实的责任意识去填补人们心理上的各种“沟”,获得群众情感与认同方面的“通”,携手推进“四个伟大”。
二、找准目标清晰且易于操作的着力点,提升新时代领导干部执行力
执行力“是在人性的基础上,根据既定目标建立科学的运作流程、考评标准和团队文化,通过组织结构的协调互动,确保组织高质量、高速度实现目标的能力”。(谢文辉:《赢在执行力》,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由此可知,执行力是由多种力量构成的一种组织化合力,领导者个人能力还要融入组织的合力之中,方可体现出狠抓落实的本领。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领导者应明确在组织中的几个着力点。
第一,健全领会决策目标的机制。目标明确执行才有方向,才能使每个部门、每个组织成员明确任务,合力促进目标的实现。目标是统领执行各个环节的灵魂,从错误目标出发的执行,将导致组织的崩溃。因此,一要形成使目标成为人们共同愿景,让每个人看到、感到发展前途,从而自觉形成团队执行力的一套科学机制;二要形成使目标可量化、可监控的精准分解机制;三要形成使决策与本单位的有形和无形资源、现有条件相匹配的一套科学分析与测评机制。这样才能使决策目标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与实现。
第二,促进各职能部门协调互动。执行力的根本是组织结构的互动及其形成的合力。完善的组织结构要明确关键业务、定位核心职能,构建内外互动体系,形成有效的执行机制,推动整体目标有效落实。许多工作难以落实往往就因组织结构互动不畅。表现在:一是上级的战略、统筹、指导职能不强;二是部门职能或只管核心业务而忽视评估、激励,或各个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三是整体与部分之间沟通无序,使领导者的执行力在组织结构冲突中被无谓消耗。
当前,还要注意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组织构架与业务量适配问题。组织构架与业务承载量是存在比例关系的,也就是组织管理的规模效益问题,即业务流量与组织构架匹配的问题。目前,领导者们经验性的共识是,要以组织构架的承载量略大于业务量为原则,否则会阻滞工作的落实。二是组织模式与信息流通相适应问题。科层制组织因层级较多而造成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准确性低等劣势并不明显。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环境变化的速率倍增,使许多传统的执行规则被颠覆了。这启示我们,组织层次的精简与信息灵便是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的关键环节。当前既要搞好机构改革,又要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同时防止陷入“工具理性”的误区,两者适配才最有利于工作的落实。
第三,明确组织流程与职责。执行者能否把事情做正确主要取决于业务流程的导向。业务流程确定了,人们会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地执行起来。确定业务流程的重点是确认各个岗位的行为规范。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应从“靠领导推动”转向“靠流程推动”。一是要提炼出关键的业务流程,这是组织众多业务中最能带动整体效益的关键环节。二是要确定关键业务流程中各个岗位行为规范与责任,这是提高功效和质量的保证。三是要明确业务流程中的各个职责部门并公示出来。四是要规定流程中各种时间节点。既要规定整个流程完成时间,又要明确每个岗位任务处理时限。五是要确定流程评估标准。每个流程都要有评估的起点和结果,这是靠流程落实工作的基本标尺。
第四,优化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会影响执行力。要优化行政绩效考核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必须围绕整体战略目标建立考核体系,不脱离公共服务的核心内容,这有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二是必须在机会上创造平等,要科学分析和尽可能体现不同工作岗位的条件和性质差异。三是必须体现个人与团队的平衡,既要防止因突出个人作用而忽视了组织的作用,又要防止因组织成绩而抹煞个人作用。四是绩效考核要与奖惩切实挂钩。否则,不但不起作用,反而使人们意志涣散、情绪波动、纪律松懈,阻碍工作落实。
第五,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共同凝练并自觉遵循的核心价值和基本言行规范。它一经形成就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主导着人们的言行。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为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提供良好的氛围。组织文化的传承类似于人类的基因,一代人不传承基因的链条就断了,所不同的是人类基因传承是一种自然复制过程,而组织文化基因传承不能自然复制,它必须在基因不断提纯的同时,通过反复地灌输才能完成。(许晓平:《领导·组织·战略》,红旗出版社2003年版,第185页)由此可见,良好的组织文化对领导者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助力作用。
三、在领导力和执行力相辅相成中取得突破
人们往往把领导与执行当作对应概念看待。其实,决策和执行只能在认知层面适当区分,以便于深入认识这两种行为,而在实际工作中两者难以分开,执行力是领导力的题中之意,两者是统一于领导者身上的不同职责行为,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执行理应符合逻辑地包含于决策之中。不考虑执行的决策不是好决策。常有领导者讲:我的决策很好,只是因为你们执行不到位才没成功。这话有强词夺理之嫌。因为,如果决策连组织环境因素、团队执行能力、工作流程承载能力、组织构架运转速度等要素都没考虑在内能是好决策吗?所以,领导者动辄把决策失误归因于下属执行不力,其中必定掺杂了自己不敢担当或推卸责任的心理。
第二,决策的正确与否最终要由执行来检验。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与执行结果联系在一起的,很难单独作出评价。比如在企业决策中,今年初决定上的项目,年底完成可能就赚了,拖到明年年底完成可能就赔了。以决策与执行分开的理念,会认为决策是好的,后一种结果是因为执行不力造成的,这其实是没有道理的,执行力度问题是检验决策合理性、科学性的重要因素。
第三,领导力的核心是决策与执行的合力。成功的领导者必定是决策和执行力都很强的人。领导者在作出决策后可以不亲自完成任务,但是必须随时关注执行的每一目标分解是否到位适度、执行流程是否科学通畅、组织结构是否协调有序、团队素质是否达标、组织文化是否有利等问题。切忌把决策留给自己,一旦执行不畅就责备下属。领导是决策和执行的统一体,一打不能落实的决策不如一个能做透的决策更有实效。
由此可见,没有领导力就没有决策力和创新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战斗力和竞争力。领导者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合力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