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及其功能研究*
2018-01-14陈欢欢陈秀卫
陈欢欢 陈秀卫
关键词: 民间图书馆;图书馆功能;研究现状
摘 要: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严重不足,地域分布也不均衡,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民间图书馆应运而生。21世纪以来,民间图书馆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相关研究在不断深入,视野也在不断扩大。文章概括总结了学者对民间图书馆的概念、特征以及功能的论述,借此展现我国民间图书馆的研究现状。
1 概念
从各学者对民间图书馆的研究历程来看,学者们所提出的民间图书馆的概念至少有7种,分别是私立图书馆、自办图书室、自办书屋、私营图书馆、民营图书馆、民办图书馆和民间图书馆。在这7种概念中,有3种是主导概念,即民间图书馆、民办图书馆和民营图书馆。
第一种是以马艳霞、张金路、汤罡辉、张志广等学者提出的“民办图书馆”。马艳霞等将其界定为:民办图书馆是指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兴办,依法自行管理并面向公众提供有偿或无偿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是所有民间社会力量创办的一切图书馆的统称 [1]。张金路提出民办图书馆泛指乡镇、村、街道及个体公民筹资兴办的公益性或半公益性图书馆、读书社等,不含以营利为目的的信息咨询机构 [2]。他们界定的民办图书馆包含了公益性的图书馆和非公益性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资金来源均不是国家财政支持,且都从事图书馆借阅和图书馆服务,因此他们用“民办图书馆”来界定由非国家的社会力量开办并经办的图书馆。
第 二种是以张广钦、张月英、王军学、谷秀杰、梁灿兴、朱珍等学者提出的“民营图书馆”。提出这一概念的学者们认为,在产权上是“民营图书馆”,表明这类图书馆由民间出资举办,产权非国有,在服务方式上表现为开放式地向社会提供有序化信息资源,在类型上包含公益性和经营型两种。这一概念最早由张广钦提出,他认为民营图书馆是不由政府出资建立、运行与维护,开放式地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序化信息资源的图书馆,他强调“民营图书馆”的“营”是经营,是服务,是开放,它可以“营利”但一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3]。如果根据这种解释,“民办图书馆”与“民营图书馆”在类型上均包含“公益性”和“经营型”两类图书馆,在出资主体上都是非政府、非国家财政支持,且都提供最基本的图书馆服务业务。
第 三种是以王子舟、吴汉华、张玉珍等学者提出的“民间图书馆”的概念。王子舟认为,民间图书馆是非政府力量创办的公益性图书馆,主要包括个人、NGO、企业等创建的图书馆 [4]。吳汉华将民间图书馆的定义界定为非官方机构作为主体所创办的公益性图书馆。与其他概念相比较,民间图书馆更加强调办馆主体的民间特征 [5]。“民间图书馆”与前二者相比更加强调图书馆的公益性,认为民间图书馆属于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要以其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来保障公民的公共文化权利 [6]。因此,他们认为,民间图书馆的办馆主体非官方,在资金来源上与前二者不同的是并没有强调非政府、非国家财政支持,而是更加强调以民间资金为主导,尤其是在运营方式上民间图书馆坚持以公益性为运营的主要方式。
2 特征
陈洲认为私立图书馆具有成立自发性、运营不确定性以及服务多元性等特征 [7],丁建琴认为我国民营图书馆具有非政府性、公益性、类型多样性等特征 [8],郭楠认为民办图书馆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灵活性等特点 [9]。概括以上 学者的观点,民间图书馆至少具有非政府性、多样性和公益性等特征。
非政府性又称草根性和民间性,这是民间图书馆区别于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民间图书馆的非政府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办馆主体非官方。民间图书馆的创办者大多为草根群众,由于他们在生活中对图书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对图书馆事业的热情,或对图书馆有自己的需求但由于某些原因得不到满足,这些人便自发创办了民间图书馆。民间图书馆是自下而上自发成长起来的,创办者对图书馆事业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怀。第二,在物资的主要来源上的非政府性。民间图书馆的资金来源多样,有办馆者个人出资、集体集资办馆、基金会支持、企业支持等。对于“民间图书馆”“民办图书馆”“民营图书馆”,学者都强调“非政府、非国家财政支持”,或者强调“以民间资金为主导”,而且在物品的捐赠上也是以公民个人意愿为主导,并没有政府的强制性参与。因此,民间图书馆在物资方面也表现出其独有的非政府性。
由 于民间图书馆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其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办馆类型多样。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有面向城市或农村的社区图书馆,面向儿童的民间绘本馆,面向学生群体的学校民间图书馆。②办馆主体多样。办馆主体既有个人也有公司、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③办馆方式多样。有个人出资支持民间图书馆的发展,也有集体合资办馆,还有基金会、企业支持办馆。④服务内容多样。除了基本的借阅服务,部分民间图书馆还组织了课后托管服务、亲子教育活动等,而学校民间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则更加明显。
公 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公益性是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等社会职能,无一不体现出图书馆以追求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目标,而民间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种类型也具有公益性。由于民间图书馆创办者的个人情怀以及创办的自发性,他们创办的民间图书馆是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且以图书馆事业或者服务周边群众作为办馆的主要追求,因此,民间图书馆具有公益性是确定无疑的。
3 功能
3.1 民间图书馆具有倡导全民阅读的作用
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是,纵观我国公共图书馆现状,图书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还非常大,这一差距的弥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此时就凸显了民间图书馆的作用,因为它兴起于城市社区和农村村落,更加贴近人民群众,能更好地在公共图书馆覆盖不到的地域发挥自身的价值,更好地贯彻全民阅读的理念,并将全民阅读的行动落到实处。
3.2 民间图书馆具有推广少儿阅读的作用
图书馆的职能要求其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无差别地提供知识和信息,但是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专门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存在数量偏少、基层馆发展滞后等问题,致使一些贫困乡村地区的少儿阅读成为“奢侈品”,无法满足6岁以下幼儿及其家长的需求。全面放开二胎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缺口将更大。这一缺口的填补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因此民间图书馆必然承担起乡村少儿阅读推广的作用。目前,普通公民、基金会和专业公益人士都在以各种形式办馆助馆,开展乡村少儿阅读 [10]。
3.3 民间图书馆具有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再造的功能
民间图书馆通过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图书馆阅读活动,分享图书馆知识体验,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民间图书馆无形中完成了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再造任务。特别是近年来民间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活动,深受居民的欢迎,读者参与热情高,也展现出了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活力 [11]。民间图书馆为社会基层提供了新的公共空间,可以有效提高社会个体的阅读兴趣,增强彼此间的人际交流,加快信息传播,并能给社会个体提供新的娱乐休闲场所,还能为社区带来丰富的社会资本,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12]。
参考文献:
[1] 馬艳霞.民办图书馆的概念界定与类型 [J].图书情报知识,2015(2):58-63.
[2] 张金路.民办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策略 [J].图书馆建设,1996(3):13-14.
[3] 张广钦.民营图书馆的界定、类型与研究现状 [J].图书情报工作,2007(1):6-10.
[4] 王子舟.看民间图书馆之兴起 [J].公共图书馆,2012(2):2.
[5] 吴汉华.中国民间图书馆研究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12.
[6] 王子舟.民间图书馆研究 [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1):1-2.
[7] 陈洲.国内私立图书馆历史沿革及特性研究 [J].图书馆界,2017(3):46-49.
[8] 丁建琴.我国民营图书馆建设问题和对策探讨 [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80-83,96.
[9] 郭 楠.基于调研的民办图书馆发展问题再思考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2):27-29,32.
[10] 王大伟,张靓涵.民间图书馆与乡村少儿阅读推广:兼以“新世纪梦想图书馆”为例 [J].新世纪图书馆,2015(1):59-62.
[11] 王子舟.民间图书馆的新形态、新功能 [J].图书馆论坛,2016(12):32-37.
[12] 王子舟.中国民间图书馆的多样化特征、信息化水平与其公共空间效用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