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在小学管乐队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018-01-14吴松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3期
关键词:管乐队自主学习

吴松华

【摘要】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文章切合自身一线小学管乐队训练体会,探索在小学管乐队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思路,提出了提升小学生管乐队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一则依赖科学的训练方法,二则需要老师引导调动孩子们自主的去学习练习,这样才能克服种种弊端,而起到提升管乐队演奏质量的目的。本文重点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激发孩子对管乐的兴趣;以表演促能力为目标,借助多种机会满足学生的表演欲;以现代教学技术为引领,将课上教学带到课下温习中;以评价带发展的思路,做好后期学生的点评和鼓励等几方面,就小学管乐队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系统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自主学习  管乐队  训练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208-02

1.前言

小学阶段成立管乐队,是培养孩子审美的过程,对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提升孩子吃苦耐劳精神,培养节奏感、韵律,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年,管乐队的成立,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但是,在训练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练习内容枯燥,训练强度高。同时,与孩子学习时间冲突,训练时间不足等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们开始出现被动练习或厌烦训练,造成训练效果低下,无法提高管乐队整体水平。为很好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管乐队训练质量的发展思路(如思维导图)。现在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训练方法,具体如下:

思维导图:

2.提升小学生管乐队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小学生管乐队的训练,多数安排在课余时间,练习时间较为紧张,而且单一练习的内容较枯燥,学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往往不能获得好的效果。为更好解决这些问题,根据笔者多年以来一线的训练经验,认为提升管乐队训练质量,一则以来科学的训练方法,二则需要老师引导调动孩子们自主的去学习练习,这样才能克服种种弊端,而起到提升管乐队演奏质量的目的。

2.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激发孩子对管乐的兴趣

好的兴趣,是提升孩子管乐练习的质量的关键。为此,建议以審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在日常训练课安排中,要安排管乐欣赏的环节。同时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为此,在训练课结束后,初听《晨景》全曲,一则放松学生身心。二则锻炼学生的聆听能力。在全曲聆听放松后,开始复听(分段聆听)《晨景》。(大屏幕出现音乐所描写的景色) 提问:尝试为乐曲分乐段(根据乐曲气氛的变化)

聆听A乐段——提问:(1)第一乐段中,演奏主旋的乐器是什么?(长笛 双簧管)(2)请学生仔细听听这两种乐器长笛、双簧管哪个先出现,长笛和双簧管出现了几次?(3)每一次调式上有什么变化?(连续向上方三度移调)为什么?(展现的是太阳缓缓升起的景象)。(4)出示主题旋律谱例,哼唱主题旋律。

聆听B乐段:(1)乐曲中又出现了什么乐器?(大提琴、小提琴)气氛有了怎样的变化,展开你的想象音乐描写什么情景呢?(学生可以生动地根据音乐描绘。知识点:小提琴用分解和弦为之伴奏。)(2)主题音乐在第二乐段中出现几次?听到后你可以随之哼唱。

聆听C乐段:(1)乐曲中再现部分又出现了什么乐器?(大提琴、双簧管、大管、单簧管)(2)尾声时出现什么乐器(圆号、单簧管、长笛)

模仿的什么声音呢?(猎人的号角声,单簧管、长笛奏出鸟语声)

展现了怎样的景象呢?(太阳已经徐徐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然后,再听《晨景》全曲,鼓励学生根据意境为乐曲取一个名字。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更是尽最大的努力收集各种管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另外,在熏陶孩子练习管乐的同时,教师不能忽视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2.2以表演促能力为目标,借助多种机会满足学生的表演欲

小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望。尤其是当孩子对管乐练习的兴趣提起来,后期渴望表演的心情自然会得到提升。为此,为调动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点,创造各种机会满足孩子的表演欲。

为此,课上的安排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思路,打破传统你教我学的模式。整堂课程安排,要以重塑孩子音乐家梦想为主体,以音乐会为贯穿,通过学生主动地视、听、唱、演来逐步感受管乐的情绪,从而学会有感情的演唱。演唱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再自己制作乐器进行歌曲创编,进行合作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演绎自己制作的乐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课下的自主练习环节,要根据学校的活动安排,积极组建管乐队,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吸纳新的成员,固定训练时间,做好日常排练工作。同时,本着丰富在校课余生活的原则,应积极筹办组织首届管乐演奏会;走出校门,联系社会,组织学生参加镇的艺术节、市里的少儿花会和艺术展演。在不断展现乐队的同时,提升每个成员的实际能力水平,更大程度调动每个孩子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2.3 以现代教学技术为引领,将课上教学带到课下温习中

小学生管乐队的训练,多数安排在课余时间,练习时间较为紧张。在短暂的训练时间内,往往会有各种问题出现而影响训练的质量,导致“一步赶不上,十步忘不见”。现代化教学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比如:有的孩子音准长短把握不准。为此,在平常的课上教学中,可预先录制微课,创建微信群分享微课视频。以《音的长短》为例,设计这样的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耳朵听。听声音:火车、闹钟、水滴的声音片段,猜是什么声音,用双手表示出声音的长和短。

第二部分:手画声音。听打击乐锣的声音(一长一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第三部分:仿长短:用“di”的声音学一学、唱一唱声音图谱。

第四部分:唱图谱:听碰铃、沙锤、三角铁、木鱼的声音,用“呤、沙、叮、哒”分别唱图谱。

第五部分:听乐曲《大钟和小钟》,根据大钟“当——”,小钟“嘀嗒嘀嗒”的歌声做律动。

学生边听乐曲边做动作,感受乐曲中音的长短,让孩子们对各种声音的长短有深入的感受,让不规则的声音变得有规则、有节律,为日常管乐训练跟上节奏打下基础。

观课结束后,要求孩子们写感想,并在群里回作业,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地进行点评和指导。

或者,将学生训练的难点做成技巧练习小视频,方法要尽量切近日常生活。比如:气息训练视频的制作,开始播放一段视频——一个人经过一个花坛,花香四溢,不自觉的深呼吸闻了闻花香。这就是简单的气息练习,以此为开始让孩子们指导,气息训练没有那么难,日常生活做好就能办到。而后,介紹一些简单切近生活的气息气息练习方法——学生每天练习10分钟吸气呼气,张口闭口;平时发声说话尽量要用丹田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要求孩子总结可用的气息练习方法。同时,要求勤加练习。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将生活和训练更好融合在一起,大大节省个人练习时间,提高在校合奏训练时间和效率。

2.4 以评价带发展的思路,做好后期学生的点评和鼓励

训练时间紧张,同样影响到训练的效果。为此,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管理制度,保证训练得以顺利进行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规定:每周一至周五规定时间练习点,活动课安排练习期间不允许迟到,每天都要对本天练习的内容做好小结。同时,每周要进行大总结1次。在训练中认真刻苦、遵守纪律的队员进行表扬,并给所在班级加分。

保证与督促队员的学习,提高队员的训练积极性及演奏技能技巧,建立学习与训练成绩评比栏。制定管乐队等级评星评价制度,每个月根据学生回作业的质量和在训练当中的表现情况,通过老师的考核,进行评星,增强学生对管乐队的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吹奏的水平!

学期末进行总结,对在训练中表现突出的队员给所在班级、所在年级组加分,对经常迟到或无故旷课的队员给所在班级、所在年级组加分扣分。

通过严格的训练管理制度,以及切合实际的量化分数考核评价,能有效激发小队员们训练的积极性,确保管乐队训练的高质量。

3.结论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提升管乐队训练质量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今后,想要提升管乐队训练质量,围绕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工作还应更加深入渗透。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还需付出更多,同时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营造好的训练氛围,确保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乐队排练中去,起到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确保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谢艳霞.浅谈中学管乐队的组织与训练[J].课程教育研究. 2016(36)

[2]陈栋.浅析青少年管乐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J].明日风尚. 2016(11)

[3]张连吉.论小学生管乐队的组建与训练[J].亚太教育. 2016(08)

猜你喜欢

管乐队自主学习
高校管乐队教学训练提升的对策
学校管乐团训练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浙江省中小学管乐队的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