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生认知调查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学思考与实践
2018-01-14麻春晓毛蒋兴谢妙
麻春晓 毛蒋兴 谢妙
【摘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求面向“方法、知识、技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除了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从学生认知了解和意见反馈出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是达到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紧贴学生需求的目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广西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结合往届和在读本科生调查问卷分析进行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认知调查 教学思考 教学实践
【课题】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5C38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07-02
前言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西部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开发力度的提升,西部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数量和学生人数稳步提升,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城市建设人才。广西共有四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城乡规划相关专业,广西师范学院作为广西唯一下属地理学院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师范类高校,在广西开设城乡规划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具有综合性要求较高、与其他专业和部门的协调牵涉较广的特点,随着城乡规划学提升为一级学科后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以及GIS、VR、大数据、海绵城市、城市双修、城乡统筹、多规合一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技术、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其课程教育还需要面向“方法、知识、技能”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专业建设亟需新一轮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同样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培养对象是否认可目前的教学体系以及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则成为了“自下而上”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基于此背景,我们开展了从2016级至2010级本科生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发放
问卷设置分为四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的基本情况)、填报志愿的情况(包括对专业的了解情况)、就读的课程学习情况(包括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和未来的就业目标(包括对本专业学科背景的意见和建议)。
在2016年至2017年两年内,对2010级到2016级一共7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两轮调查,一共发放问卷411份,回收问卷355份,有效份数350份。其中部分年级进行了追踪问卷调查,即在教改课题研究两年的时间跨度内,同一个年级做了两份问卷,例如2014级的学生,在2016年做的是“大二学生版问卷”,2017年做的是“大三学生版问卷”,其追踪问卷调查,不仅反映同一个年级学生学习跨度上的变化及进步,也可反映课程教改部分调整的結果。
2.基于调查的本科生认知分析
(1)学生对大学生培养素质认知
对于大学生应当培养哪方面素质,大一新生的回答集中在“思想道德与个人修养内涵(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气质、责任心等方面的培养)”,其认可度大大超过“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内容。大四学生认为走向社会前,主要需要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等。已毕业的学生总结已有的工作经验后提出大学阶段还缺少对“商务洽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2)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两轮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70%左右)学生对于建筑类、规划类、人文地理和社会实践(实习类)的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较为认可,但一致认为应当增加某些课程以丰富学习内容,同时普遍认为有限的课时难以满足全面学习、深入学习的要求。
学生建议增设“旅游规划”、“景观设计”、“产业规划”、“社会与文化地理学”、“广西民族特色村庄考察”等课程或内容。这体现了学生对于新兴规划类型(如旅游规划、产业规划)及某一类在相关设计院承担业务量较大的规划类型(如景观设计、村庄规划)的兴趣。
计算机操作类课程认可度相对比较低,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专业及行业所涉及和应用的计算机操作软件种类越来越丰富、迭代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最基础的CAD和PS软件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新软件应用的需求。
学生认为本专业在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方面的欠缺主要为“社会实践实习引导不够”、“执业考试教育培养不够”、“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引导不够”。随着年级的增长,面临着寻找实习单位的压力,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实习引导不够”的反映越强烈。
(3)学生对未来专业学习的认知
2010-2015级超过五分之四的学生认为5年工科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的学生比四年理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择业和就业方面更有竞争力。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在未来考研考博的选择中,选择转向工科背景专业的比例达到了近45%的比例。
3.教学思考与调整
(1)课时调整、弹性适应
在学生不断要求增设课程或课程内容的要求下,在有限的四年本科学年中,结合专业实践实习的要求,尽量把课程学习的时间压缩在前三年,第四年让学生专心于社会实践实习以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完成。由于前三年的专业学习十分紧凑,为了均衡各学期学时和课程作业压力,把涉及花费时间长的“大作业”课程,如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错开安排或跨学期衔接。同时将“大课程”分解为“理论课”+“练习课”+“讨论课”+“汇报课”的小节模块,更好的满足培养学生“口、手、脑”三位一体锻炼的目标。
(2)紧跟热点、强化课程
将技术分析与人文、社会类课程的跨学科技术结合方法应用难度较大,是属于当下培养高尖人才的热点,而扩充授课内容的需求与有限课时的冲突一直存在,专业采用强化课程的方法将热点内容融入目前课程设计中。例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专业也往往会面临调查涉及面广、数据收集要求高以及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理分析的现实需求。专业紧靠地理学优势学科,增强了数据处理与图形表达相结合较好的ARCGIS软件应用课程,面向规划信息技术方向;同时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核心课程中强化涉及数理统计分析的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产业发展与预测专题内容。在计算机课程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设计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绘制图件过程中学习并应用AI、sketchup等软件。另外色彩规划、风貌规划、产业规划、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等热点专项规划,专业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与特点规划方向结合申报,培养学生对新知识自主学习的同时增强对专业具体知识应用的能力。
(3)核心支撑、学科交叉
在目前工科城市规划更为“强势”的现实就业环境下,专业屡次培养计划修改都逐渐增加了工科课程的设置。专业目前突出“理学优势方法、工科核心技能”的培养框架,在数理统计和GIS应用方面向理科靠拢,在绘画技法、方案设计方面以工科课程为核心。同时专业以某个课程为核心形成多学科交叉为目标设置,例如专业在目前以“城乡规划”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景观设计”为次一级核心的“城市美学”、“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等课程内容,与城市设计、城市绿地系统等课程相结合,拓展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以期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完善学科的学习知识框架。
(4)实践引领、就业引导
在应用型专业培养中社会实践及实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认知调查反映,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对于如何积极寻找实习和工作机会和独立面对复杂工作的准备和信心不足,更多的学生在临近毕业时才“临时抱佛脚”考虑个人发展问题。专业有意识的在低年级学生中“唤醒”自主思考和面对未来实践实习的“危机”意识,更早做好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准备,例如专任老师在对导师班里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指导、实习指导和就业指导时,组织低年级的学生观摩并参与讨论,让毕业班学生的系列活动和相关经验影响和带动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
(5)技能具体、完善细节
专业在系统的教学体系培养过程中注重全过程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将专业能力细分,最好与实际项目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步骤训练对接起来,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就业中易于应对具体的工作任务。例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中针对设计单位实际项目所涉及的“团队分工画图流程”和“PPT、WORD排版设计”等具体内容进行案例解说,对“运用GIS相关软件进行地形分析”、“运用湘源控规软件进行土方分析”等软件操作方法和步骤讲解并进行作业训练。
4.教学实践与成效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相关行业改革热点升温、西部地区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是西部地区地方院校抓住机遇、适应地方发展、培养地方人才的良好时机。广西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人文规划专业从学生认知反馈入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并找出专业课程设计的薄弱项,进而对专业教学培养调整进行思考和时间,提出“课时调整、弹性适应”、“紧跟热点、强化课程”、“核心支撑、学科交叉”、“实践引领、就业引导”和“技能具体、完善细节”五大改进方向,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互动和培养成效。从就业率来看,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进入到市县一级规划管理部门和甲级设计院人數比例增加,同时总体就业面更广、包容性更强;从课程综合交叉培养的效果来看,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景观设计、道路交通系统、市政系统工程等课程联系实习、联合作业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同,提高了课程综合运用、融会贯通的能力;从技能掌握程度来看,专业组织学生参加“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竞赛、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等项目均取得了校级乃至国家级奖项,印证了教学实践的效果。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结合学生反馈的教学培养效果和意见出发,是适应地方学科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构架,是面对学生学习述求、反馈教学意见、促进教学相长的有力切入点。
参考文献:
[1]郑杰.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2]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等. 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3(04):94-98
作者简介:
麻春晓,女,33岁,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师。
毛蒋兴,男,40岁,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谢妙,女,21岁,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1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