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牧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未来
2018-01-14何新天中国畜牧业协会
何新天/中国畜牧业协会
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主要合作内容。借古丝绸之路,中国从西方引入了胡麻、石榴、苜蓿、葡萄等作物品种,并把掘井、丝绸、茶等生产技术和产品带到了中亚,促进了沿线国家间农业技术和产品的传播交流。新时期,农产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农业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和农产品市场供求结构显著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新问题、新挑战。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地域很广,基本涉及到了五大洲,但是从投资规模来看,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周边东南亚以及俄罗斯;而且投资规模不大,单笔投资规模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对外投资的农业企业数量不多,大概400家左右。
2017年3月,首部利用大数据方法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情况进行研究的年度专题报告正式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为9535.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25.7%,较2015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中国向沿线国家的出口额,自2011年以来,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6年向沿线国家出口5874.8亿美元,达到近年来的高位。2011年至2016年,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的份额都在20%左右。其中,2016年沿线国家和中国的GDP之和占全球比重将近三分之一。2016年沿线国家和中国的贸易总量占全球比重将近三分之一。
二、调查问卷数据报告
为切实推动中国畜牧业“走出去”,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更好地协助会员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与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国畜牧业协会设计了题为“中国畜牧业协会会员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走出去’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显示,禽业分会、草业分会和羊业分会会员企业的参与度较高。当前有“走出去”业务或想“走出去”的企业还相对比较少,在填报问卷的企业中,目前有“走出去”业务的企业仅占39.02%,但是由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获取或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拓产品国际市场等因素,据估未来2年内有“走出去”投资或者贸易意向的企业占比将会高达58.54%。这一比例的出现受当前中国农牧业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影响,这种相关性可以从企业参与海外投资排在前三位的动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获取或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拓产品国际市场得到解释。
所以,当认清国内农牧业发展现实国情后,主动采取措施以脱离畜牧产业创新升级窘境的企业不但存在,而且为数不少。
三、中国农业“走出去”存在的困难
中国农业贷款在规模化农业上很不给力。难贷、期短、反复担保、成本高、不及时;民间产业资本通过“走出去”进入规模化养殖、但国内金融资本、政策性贷款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虚晃一枪,使产业资本孤军奋战,毫无杠杆效力;农业走出去看到了优质资源,看到了希望,但金融缺血,只能望洋兴叹。
因此,中国畜牧协会代会员单位向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导针对政府可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反馈一些关于有助于企业发展排名在前五项的公共服务、政府目前实现的程度、企业获取的途径、了解的程度、运用中的障碍有哪些等事项的落实等方面的建议,希望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最有效的反馈机制。
调查显示,利于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中,需求呼声高的前五项内容是:一是财政补贴;二是政府和协/商会牵头组织中外律师和会计师等机构,为我国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援助;三是税收减免;四是成立境外投资服务中心,提供针对性服务;五是中外协/商会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和服务。
四、“一带一路”发展的大好契机
在提出倡议的这三年以来,大家已经逐渐就此倡议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共识。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个过程走出去的有能源、有贸易层面,农业层面很少。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商贸往来有着巨大的需求。这既有助于国内优势产能输出,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相关区域发展的大好契机。“‘一带一路’沿线的70多个国家里面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有60%的国家农业资源丰富,但他们资源利用的水平、技术、装备都不及我们成熟,这为我国农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他这样说到。
随着高铁时代、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正在改变,这其中农产品的物流、投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世界的一些产业格局、商业模式也都发生了变化,只有有意识的提升自己,在“一带一路”这些变化里进一步深度的挖掘,方能赶上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