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竭修复创面的作用机制

2018-01-14周苗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血竭乙酸乙酯胶原

孙 庆,周苗苗

血竭始载于南北朝时代的《雷公炮炙论》,又名麒麟竭、渴留渝( 《唐本草》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其味甘、咸、平,归心、肝经,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等,是中药治疗皮肤创伤常用的生肌药。主要来源于棕榈科黄藤属 Daemonorops和百合科龙血树属 Dracaena 10 多种植物的树脂,长期以来以进口为主。龙血竭为血竭的替代品,二者功效基本一致,作为国产血竭使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竭含有诸多活性成分,如血竭素、血竭红素、去血竭素、血竭皂苷、血竭总黄体酮等,具有活血化瘀、抗炎镇痛、促进表皮修复等多种药理作用。血竭对于创面修复前的创面愈合间接作用及创面修复的直接作用有各自的作用机制。现就血竭在修复创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1 血竭对创面修复的间接作用

创面能否很好的修复,创面愈合的好坏是个前提,创面愈合主要包括凝血期、炎症期、修复期。凝血期及炎症期的目的是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清除损伤或坏死的组织,为创面修复提供条件。大量文献表明血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影响创面愈合。

1.1 活血化瘀作用 在皮肤急性损伤中,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血瘀,血脉破损,血液流溢于血脉之外,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血液帖滞度增高,局部组织血流量不足,微循环障碍,形成血瘀证并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因此改善创面血供,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毛细血管新生是皮肤创伤愈合的重要条件[1],许多因素包括生长因子控制着血管新生,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强的促血管再生因子,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诱导血管新生。有研究表明,龙血竭在皮肤创面愈合中能促进VEGF的表达,也有研究显示龙血竭在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创面过程中能促进毛细血管新生[2-3]。也有实验表明,血竭能够提高兔耳缺血创面愈合速度,改善创面愈合质量,具有显著促进缺血创面愈合的作用[4]。

1.2 降血糖作用 血糖水平高是影响创面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使营养物质供应出现障碍,降低局部组织的修复能力,而高血糖使得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减弱,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导致组织损伤后不易修复。陈洪涛等[5]通过采用高脂饲料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造链脲佐菌素性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龙血竭不同提取部位的降糖作用,结果显示龙血竭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能降低链脲佐菌素性高血糖小鼠空腹血糖水平。Chen 等[6]通过动物模型实验研究龙血竭的降糖作用,结果显示,龙血竭总黄酮不仅可以降低大鼠的血糖和血脂水平,还能改善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1.3 抗菌消炎作用 炎症反应是创面愈合的基础,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的坏死,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因此,抗感染消炎是促进伤口愈合修复的一个重要环节。孟小夏等[7]研究了龙血竭和蜘蛛香体外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结果显示,两者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Li 等[8]研究结果显示,从龙血竭中分离得到 的一些酚类单体化合物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陈素等[9]实验表明,龙血竭及其总黄酮能显著提高小鼠热刺激痛阈,可明显抑制大鼠琼脂肉芽肿的形成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明显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

1.4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创面微环境中的许多细胞都有特殊的酶类能利用氧气产生活性氧,创面愈合很多方面也都受到活性氧的影响。研究表明,活性氧具有杀菌、信号转导、调节炎症等作用,但当促氧化剂和抗氧化剂平衡失调,活性氧持续或过多地产生时,它能直接与细胞脂质,蛋白质和DNA发生反应,导致细胞损害和死亡。师梅梅等[10]研究龙血竭胶囊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表明龙血竭胶囊能够清除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O2-·和·OH自由基,并且可以有效抑制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的自氧化,说明龙血竭胶囊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因此,血竭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2 血竭对创面修复的直接作用

皮肤创伤修复主要包括组织再生、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三个阶段。血竭在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2.1 血竭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 创面组织的再生主要包括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三个阶段。李丹等[11]通过研究表明,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在0.0625~0.5 mg/mL浓度范围内,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在0.5 mg/mL浓度值时促进作用最显著,此条件下细胞DNA合成S期较对照组增加25.7%(P<0.01),说明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作用,提示血竭可能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中再上皮化的作用。

2.2 血竭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皮肤创伤修复关键步骤之一是肉芽组织的形成,而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则是肉芽组织增生的关键。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表明血竭提取物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李丹等[12]经过多次试验利用溶剂提取法,用氯仿、乙酸乙酯、乙醇依次回流,得到的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在(0.2~2)mg/mL浓度范围内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对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胶原也有一定影响,且呈浓度依赖关系。也有研究表明,龙血竭乙酸乙酯有效部位在低浓度对胎鼠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轻度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促生长作用增强,1g/L龙血竭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促生长作用最佳,并促进层粘连蛋白(Ln)、Ⅰ型胶原的分泌,龙血竭其它有效部位则对胎鼠成纤维细胞均无刺激生长的作用[13]。

2.3 血竭对胶原的作用 胶原在创伤修复中是构成修复组织的主要细胞外基质成分。Ⅰ型胶原可以促进表皮细胞的迁移,使创面再上皮化,上皮化过程中又可抑制胶原的过度增生,减少瘢痕的形成。故调控胶原的合成对于减少瘢痕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张玮等[14]通过实验表明,血竭素高氯酸盐在2.5~20 mg/L浓度范围内对胶原蛋白合成具有促进作用。李丹等[15]通过实验表明2 g/L 乙酸乙酯提取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融合现象增多,细胞浓度增加,S期的细胞比例增加,减少Ⅲ型前胶原表达。提示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既可促进创面愈合,又不至于过度增生形成病理性瘢痕。

综上,血竭作为皮肤创伤中的常用生肌药,在创面修复中,局部能够促进毛细血管新生,加快血流速度,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还能抗菌消炎、抗脂质过氧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促进胶原的合成等多种作用;对于全身能够稳定血糖,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改善机体微循环,加速淋巴回流等作用。然而血竭种类多种多样,另外用药方式的也各有不同,因此目前血竭在创面修复中的药理作用研究还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血竭乙酸乙酯胶原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分析胶原和酰化胶原的聚集行为
密蒙花乙酸乙酯萃取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胶原代谢与纤维化疾病研究进展
《那年花开月正圆》火了这味中药
《那年花开月正圆》火了这味中药
《那年花开月正圆》火了这味中药
萃取蒸馏法提升乙酸乙酯的品质分析
乙酸乙酯制备演示实验的再改进设计
末端病大鼠跟腱修复中胶原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