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腋下副乳癌一例并文献回顾
2018-01-14苏微微李秀萍徐志伟
苏微微 李秀萍 徐志伟
作者单位: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乳腺癌(accessory breast cancer)是指以副乳腺组织为原发灶的异位乳腺癌,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临床上极为少见。本院2015年7月收治女性右腋下副乳癌患者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因“发现右腋下肿块2周”入院。体格检查:右腋下能及1.5cm×1.5cm大小皮下质硬肿块,活动度尚可,局部皮肤发红,无疼痛不适。门诊予以抗炎治疗1周后无缓解。乳腺彩超检查提示:右腋下副乳内占位,双乳内未见明显结节。建议手术活检。于全身麻醉下行右腋肿块切除活检,术中冷冻提示右腋下副乳癌。考虑患者年纪较轻,双乳检查未发现明显肿块,进一步行右腋下副乳扩大切除+右腋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右腋下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Ⅲ级(肿块大小1.5cm×1.5cm×1.5cm),肿瘤累及皮肤伴皮肤派杰氏病,皮肤四周及基地切缘阴性。淋巴结(2/18)见癌转移,均为宏转移。免疫组化:ER(-)、PR(-)、Her-2(3+ 阳性)、Ki-67(+,20%)、AR(弱 +)、E-cad(+)、GCDFP(-)。FISH检测Her-2基因阳性。术后予以化疗,方案为EC×4序贯T×4,后4次联合赫赛汀靶向治疗,化疗结束后完成靶向治疗满1年。术后已生存21个月,现仍在随访中。
2 讨论
2.1 副乳癌的流行病学和诊断 副乳腺也称异位乳腺或多乳房畸形,是由胚胎时期始基未退化或退化不全发育而成,发病率约2%~6%[1],可发生在由腋窝到腹股沟处原始“乳线”上的任何部位,临床上多见于腋下。文献报道,副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0.3%~0.6%[2]。研究认为[3],家族性副乳人群,副乳癌的发病风险显著提高。腋下副乳腺癌的诊断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4]:(1)腋下副乳腺组织与同侧乳腺组织无联系,不是正常乳房的延续,而是一个孤立结构。(2)镜下可见乳腺小叶或腺管结构,而无淋巴细胞或淋巴结薄膜,以区别于淋巴瘤或淋巴结转移。(3)排除皮肤及皮肤附件来源的肿瘤。
2.2 副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 副乳癌尚无统一的治疗准则,临床上治疗原则基本同乳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但副乳组织因其位置的特殊性,容易发生局部淋巴结及远处扩散转移,故预后较差。Madaej等[5]认为,借鉴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成功经验,副乳癌可实现局部扩大切除加淋巴结活检,同侧乳腺无病变或累及并无切除的必要。国内学者赵东兵等[6]曾报告12例副乳癌有2例发生异时同侧乳腺癌。而刘晓等[7]将10例符合保乳条件的副乳癌患者采用保留乳腺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分析,并未发现有异时同侧乳腺癌的发生。对于年纪较大,无保乳意愿的患者,可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放疗是保乳术后降低局部复发率重要治疗措施。关于副乳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预后,目前尚无充分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副乳腺组织区域,特别是腋下部位的肿块应警惕副乳癌的可能,注意与皮肤肿块及淋巴结肿块相鉴别,临床上多选用B超检查筛查,病理切片确诊。治疗方面应综合考虑患者副乳癌位置、大小、是否存在双侧乳腺组织病变及淋巴结累及等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延长术后生存率将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