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析
2018-01-13贺雪娇
贺雪娇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渝北区在大盛镇青龙村探索实施以“整村推进”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政府全程参与,保障群众权益;筛选优良品种,确保市场效益;村民共同协商,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实现农业现代化;开展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景观打造,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整村推进”模式;重庆市渝北区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2.014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实行以村、组为代表的管理体制,村级只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并没有发展实体经济,且大部分人员外出务工,形成了“空壳村”“空壳社”。一些以前建立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也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财政转移交付,发包收入及经营收入较少。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适合山地发展的新路子。
1 渝北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渝北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北岸与嘉陵江东岸的三角地带,面积1 452 km2,林业用地面积3.13万公顷,耕地面积3.79万公顷,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099 hm2。全区辖22个镇街、195个村、1 838个社,其中农村家庭14.39万户,38.54万人,劳动力25.1万人,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 513元。目前,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7.7亿元,全区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9 000余万元。全区195个村中,只有21个村、少数社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总村数的10.77%,其中集体经营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7个,占3.59%;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村有2个,占 1.03%;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2个,占6.15%。
近年来,渝北区在农业产业发展提速推进、农业结构加速调整优化、强农惠农政策投入不断加大的有力推动下,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势头,但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1)经济组织发育程度偏低,缺乏盘活主体;2)集体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缺乏统筹规划;3)集体资产收益能力有限,缺乏科学管理;4)资产产权不清,激励不明,缺乏发展动力;5)集体经济资源配置低效,缺乏能人带动。为此,渝北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大盛镇青龙村探索实施“整村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山地农业农村发展新路。
2 青龙村“整村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大盛镇青龙村有6个社558户村民,留守农村的不到100人。为了推进全村经济发展,青龙村成立了重庆市青龙村枫楠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出农民土地占股90%、集体经济占股10%的发展模式,同時将100%的果园行间套种农作物收益以户籍股的方式分配给农民,得到全村群众的同意,开始走上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2.1 政府全程参与,保障群众权益
成立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三级工作队伍,对青龙村全村558户逐户进行思想摸排和政策解读。村民土地入股合作社后,保留原有土地证,集体成员身份不变,土地承包权不变,经营权变为股权;合作社为村民发放股权证,从法律上保障村民权益。区农委和大盛镇党委政府全程参与入股谋划、决策制订和社会风险防控,打捆涉农资金全额支持合作社对全村土地进行集中整治、产业布局和后续扶持,并为全村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确保农民100%零资金投入、100%零入股政策风险、100%分红收益超过改革前收益,通过政府托底,群众入股积极性空前高涨。
2.2 筛选优良品种,确保市场效益
通过重庆仙桃数据谷,对国际国内和市内区内的水果蔬菜市场进行大数据分析,明确以8号血橙、大雅、沃柑等1—6月晚熟特色柑橘品种为主,套种特色粮油作物、蔬菜及中药材等,以进军市场空档期开辟果蔬市场。利用辖区内空、铁、水、公联运优势,推进专业化果蔬物流产业发展,降低果蔬物流成本,确保果蔬物流畅通,以降低物流成本赢取市场空间。
2.3 村民共同协商,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村民占有果园示范区水果收益90%的股份,即全村558户村民106.7 hm2土地入股后,示范区90%的水果收益用于村民分红;村集体经济占有水果收益10%的股份,即合作社享有10%的水果收益,这部分收益除了用于果园日常管理、工资发放外,还将面向村民作再次分配,为村民购买医疗、养老保险,发展村集体公益事业。果园行间套种农作物收益100%分配给农民,既能实现果园土地100%利用,又将果园行间套种农作物收益以户籍股方式100%直接分配给农民,弥补果园正式投产前空档期的收益空白。
2.4 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实现农业现代化
机械化一直是制约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区农委和大盛镇政府组织青龙村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四川省叙永县海升集团现代柑橘产业示范园、铜梁区建亨农业公司的柑橘园考察学习,确定青龙村土地宜机化整治思路,邀请市农委专家制订详细方案。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组,派出由区农机站、区经作站、区农经站、区农技站及镇经发办、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技术专家20余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区农委、大盛镇人民政府整合各类涉农资金800多万元,确保土地宜机化整治工程顺利完成。
2.5 开展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根据园区需要,采取定点定向培育方式,培育10名农机手人才,每个社配置2名农机手进行园区机械化作业。为园区安装布置智慧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行网格化分区管理的基础上,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墒情信息采集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对整个园区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园区聘请2位专业管理人员、2位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全面投产后,园区优质柑橘年产量可达3 000 t以上。园区组建了销售组,全面负责销售工作,充分利用“网络电商+实体店商+体验采摘”等销售方式,确保园区果蔬产品效益最大化。
2.6 实施景观打造,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青龙村距离主城40 km,约40 min车程,具有消费便捷、经营成本低、产业融合空间大、产业带动性强等优势。立足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统筹规划观赏采摘休闲步道、蓄水堰塘、休憩亭台等园区景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原则,由农户自筹资金对原有房屋进行拆除重建,政府出资对风貌进行整治,形成风景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3 青龙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
3.1 聚焦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根本目的,青龙村不搞土地流转,土地直接入股合作社,减少了租金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改革前青龙村70%以上土地撂荒,纯农业经营收入人均不足2 000元;改革后人均纯农业生产收入可达到1万元,增收4倍以上。改革前,村组织全靠财政扶持;改革后,特别是全面投产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到200万元以上,除了满足组织正常运营外,盈余资金还可用于全村其他建设。
3.2 聚焦社会效益
1)农村发展活力得以增强。改革前,留守青龙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土地荒芜。改革后,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垅上果苗郁郁葱葱,垅下粮油作物遍地开花,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全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得以增强。改革前,村民大都外出务工,集体意识比较淡薄,村集体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改革后,村民利益与村集体紧紧捆绑在一起,对村里的大小事務更为关心。
3)政府公信力得以增强。改革前,群众不关心政府事务;改革后,多数群众开始热衷于看新闻联播,参与村集体发展决策,主动提供意见建议,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3.3 聚焦生态效益
青龙村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改革前,大量的撂荒地杂草丛生,有些山坡植被稀少、土地裸露,已开始呈现出石漠化倾向;改革后,全村106.7 hm2土地陇上种果树、垅下种蔬菜,全面施用绿肥、有机肥,有效防止了农村土地面源污染,基本实现绿色全覆盖。同时,更加注重水土保持。改革前,雨水直接冲刷土壤,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变泥浆、浑浊不清;改革后,垅上果树和垅下作物可以涵养水源和固定土壤,山坪塘和排水设施让山水过滤后再流入河道,河水明显更加清澈。
(助理编辑:易 婧;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