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问题驱动学习

2018-01-13吴志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初中物理

吴志明,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苏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中学物理课程培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物理之友》编辑委员会委员,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理科教育客座导师,苏州市中考命题专家组成员。合作出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材介绍及课堂教学片段》《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和《赢在中考》等作品。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新课程教材开发与教法研究”“构建初中物理生态课堂的探索实践”分别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初中物理基于生活的问题导学实践研究”获苏州市首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教育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0篇。

【摘 要】学习活动始于问题,问题驱动学习是通过系列问题来引导和推动持续性学习的学科活动。从核心概念的解读、教学理念的阐述、教学模型的架构,到教学原则的提出,阐述了初中物理问题驱动学习的基本主张。提出了4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一是以走向生活为主线,体验物理学习意义;二是以问题驱动为方式,搭建物理学习支架;三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实施论证式教学;四是以生活本真为追求,构建物理生态课堂。

【關键词】问题驱动学习;教学理念;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1-0073-04

【作者简介】吴志明,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江苏太仓,2154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中学物理课程培训专家。

一、引言

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尽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斐然,但距离改革的初衷与发展目标差距依然较大。物理课堂始终难以转型,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严重,如何寻找破解之路?笔者以为,问题驱动学习或是一条解决的路径。理由如下——

首先,物理学科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整个物理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问题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动力,而人的思维又源于问题,成于问题,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围绕问题展开教学,以问题驱动实现学生持续、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更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支点之一。

其次,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具有与其心理生理成长相对应的两大特征:一是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逐渐增加;二是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许多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热情很高,随着需要抽象思维的内容增多,渐渐感到困难。究其原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仍属经验型的逻辑思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通常需要借助事物的表象作支持,需要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应该把物理学习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直面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借助教师恰当有效的引导,自主合作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初中物理问题驱动学习的教学主张,就是由此探索、实践、总结形成的一种学习体系。它强调物理学习应引领和伴随学生的全面发展,指向物理教学对人的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核心概念与教学理念

1.问题。

何谓“问题”?字典中的解释为,“问题”即要求回答和解释的题目,或者尚待解决和弄不明白的事实产生的疑点。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是这样的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问题”。换言之,“问题”是个体未能直接达到目标时所处的情境。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为“有效问题”和“无效问题”,“有效问题”还可分为“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又可分为“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联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去思考“问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时,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问题的有效性。

2.问题驱动学习。

问题驱动学习,就是通过系列问题来引导和推动持续性学习的学科活动。它要求课堂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以学科的问题为载体,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通过有层次、有内在逻辑、可扩展、可迁移的问题系统来贯穿并优化学习过程[1],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实现学习的有效迁移和能力及品格的有效提升。

问题驱动学习突出的特点是:通过问题驱动,将教师的传授转换为引导,将学生的“听受”转换为主动学习,课堂由教师的教为重心,转换为学生的学为重心。这三个转换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核心,强调了“通过知识获得教育”,教育目标指向了“人的发展”这一方向。

3.教学理念。

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会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即为问题意识。[2]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尝试分析和回答问题,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质疑、挑战和探索的精神与行动。这是初中物理问题驱动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问题驱动学习的教学理念是:把物理学习设置到生活化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蕴含于问题之中的物理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育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使物理教育真正服务于人的发展。图1为这一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架构。[3]

三、问题驱动学习的教学设计

1.关于提出问题。endprint

问题来自于教师和学生。[4]来自于学生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世界中自己的经历、观察与实践所得,也包括学生在课堂中观察、体验、实验、思考,或是学习进程中在认知上的困惑,这些都属于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为学生学习物理带来积极、有益的迁移,同时也可能夹杂一些干扰学习的错误前概念,但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实问题,是物理课程资源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来自于教师的问题,是教师基于学生学情为某种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它使得学生就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进而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与设计,要根据行为复杂性层次预期学生的行为,参见下表:

2.教学设计的逻辑模型。

问题的设计与呈现要有层次性与逻辑性。问题驱动学习强调将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真实、连续、螺旋上升的问题链。其中的各个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和递进性,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逻辑性和激发性。由此,为学生搭建一个个学习台阶,形成有效的学习支架,逐层推进问题的解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和揭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方法,逐步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逐步抵及既定的教学目标,其课堂教学设计逻辑模型如图2所示。

3.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清晰准确的把握,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作为承载学习任务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进行反思、分析和综合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其次,问题应形成在已知和未知的交界处,把学生引向对新知识的学习,逐渐让最近发展水平转为现实发展水平。

(2)情境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的本质,是创设一种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把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冲突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力。能够担当这一重任的问题,应该是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相关的问题,由此激起学生的情感认同与探究渴望,形成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心理倾向。

(3)探索性原则。学习活动要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在情感上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使他们亲身体验到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自豪感;而学生的这种内在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激励自己再发现、再探索、再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4)开放性原则。注重教学过程和问题呈现方式的开放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层次性;营造多元、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自由地展开思维,自觉地进行反思;同时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依据实时反馈,不断调适课前的预设课程,以回应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与观点。

(5)民主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发扬教学民主精神,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处于心情舒暢、思维敏捷的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交流思想;与此同时,师生能够开展平等交流,积极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共识、共进和共赢。

四、问题驱动学习的实施策略

1.以走向生活为主线,体验物理学习意义。

物理与生活世界密不可分,以走向生活为主线设计并实施初中物理教学,唤起学生对身边生活世界的细微观察和积极关注,主动将课本上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经历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切身体验物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以走向生活为主线的教学,可以从生活情景、生活问题、生活应用和生活课题四方面入手,注重学生体验,把握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与交叉点,把物理学习与当代前沿、尖端的科学技术成果融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和进一步科学探究的志趣与动力。

2.以问题驱动为方式,搭建物理学习支架。

有效的设问策略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知识的疑难点上设问,二是在思维的发散点上追问,三是在概念的生成点上反问,四是在学习的共鸣点上互问。通过问题驱动,在学习进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个可供其依托和支撑的学习支架。在时机选择上,研究认为:在建构模型之初、验证猜想之际、认知冲突之刻、课堂结尾之时,搭建物理学习支架显得更为迫切,也更为有效。

3.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实施论证式教学。

物理教学应该以有意义的问题解决作为学习任务和活动导向,依托逐层推进的一系列步骤和环节,支撑起学生的学习活动。[5]实施论证式教学的实质,就在于将科学领域的论证引入课堂,强调推理、辩论与质疑,以此协助学生问题解决的进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主要环节有:发现问题、引出论题、搜集证据、阐释观点、辩论主张和获得结论。论证式教学十分突出证据的解释、评价等教学环节,学生需要验证或解释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伴随着运用证据支持或反驳他人观点的过程,这种源于内在思考的论证活动,十分有利于学科素养的培育。

4.以生活本真为追求,构建物理生态课堂。

物理生态课堂追求教师与学生的整体融合进步,追求教育质量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目标是唤醒人的生命价值,让师生双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自然、和谐、自由地发展。研究表明,构建共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物理生态课堂,基本途径有:师生互动融合,回归生活本源,倡导质疑思维,尊重个性差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只有回溯到现实生活世界中,才有其现实意义,才能体现其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谊.关于问题化学习的五个问题[J].上海教育,2015(4B).

[2]王力邦.中学物理教师的学习与思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吴志明.递进式问题链的教学设计与应用[J].物理教师,2015(01).

[4]王俊鹏.强化探究体悟思想渗透人文[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6(09).

[5]陶洪.物理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链接

关于“问题”的教育心理学研究

现代汉语中“问题”对应到英语中至少有两种表述,一个是problem,一个是question。这两者间的含义有所差别。problem是指给定信息与目标之间有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它只能是那些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间接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的情境,而不是指个人直接运用已有知识(即仅凭记忆)就能解决的问题(question)。由此,现在的教育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应根据学习分类思想将问题解决和概念、原理的简单应用和在熟悉情境中的应用区分开,因为后两种应用的结果并不能让人习得新的概念、新的规则(包括高级规则)或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你吃了早餐吗”这类问题,只要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即可,无须思维活动的参与。而“早餐问什么有利于身体健康”这类问题,就产生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这才是problem。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纽维尔和西蒙(Newell & Simon,1972)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要素:①一组给定的已知条件;②期望达到的目标;③克服障碍的系列操作。这三部分加在一起定义了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初中物理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