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需求社区支持系统浅议
2018-01-13汤雪玲张英红张利栋钱湘霞张小慧魏玥
汤雪玲 张英红 张利栋 钱湘霞 张小慧 魏玥
[提要] 老年人精神需求包括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教育求知、政治参与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区支持系统由家庭、邻里朋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委会、老年人社团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对亲情、人际交往、文化娱乐、教育、政治参与及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构建老年人精神需求社区支持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精神需求;社区支持系统
基金项目:嘉兴学院2017年度校级重点科研训练计划(SRT)资助论文SRT计划项目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1月22日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和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将不断增加,养老问题将越来越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精神需求问题却日益凸显。老年人生活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社区,建立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区支持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一、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含义、内容构成及其特点
(一)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从社会学角度看,精神需求是人们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安全等有关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所产生的精神方面的强烈需求。对于老年人而言,其精神需求是内化于其内心的,为排遣其消极情绪,实现乐观、充实和尊严而产生的综合需求。综合各方观点可以得出,老年人精神需求是指老年人在离开工作岗位以后,为排遣孤独情绪、改变单调生活、实现自身价值而产生的在情感交流、社会交往、知识获得、政治参与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
(二)老年人精神需求基本构成。老年人精神需求包括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教育求知、政治参与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情感交流是老年人普遍和强烈的需求,主要是通过子女孙辈孝敬、配偶关爱、亲属朋友的关怀来满足。人际交往需求主要是老年人离开工作单位后,与新老邻里朋友构建新人际关系,以获得社会信息、排解寂寞和苦闷、倾诉情感的需求。文化娱乐需求是老年人通过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日常生活,从中享受人生乐趣,充实晚年生活。教育需求是希望通过学习提高文化素质,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政治参与需求则是老年人依靠丰富的人生阅历,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公共事务决策等社区活动。自我实现需求是老年人希望为社会发挥余热,参与邻里互帮、社区卫生、治安维护、社区教育等活动,为社会创造价值。
(三)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区支持系统。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区支持系统是由家庭成员、邻里朋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老年人社团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为老年人提供的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教育求知、政治参与及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而構成的各尽其责、协调配合的有机系统。
二、构建老年人精神需求社区支持系统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人总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高于他人的社会地位。老年人感觉辛辛苦苦为社会、为家人付出,退休后的社会角色、经济地位、生活规律、社会活动发生了变化,好像被社会抛弃,造成情绪低落、焦虑、孤独感,甚至抑郁消沉,影响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影响家庭幸福。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区域主要是在社区,构建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区支持系统,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重要保障。
(二)满足老年人高层次需求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其中前三种需求属于低一级的,可以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后两者是高级需求,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在物质资料相对丰富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条件下,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心理逐渐老化、社会角色参与度较低等因素的限制,使其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很难得到满足。构建由家庭成员、邻里朋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委会、老年人社团合作参与以满足老年人亲情、社会交往、文化娱乐、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的社区支持系统,充分重视并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满足老年人高层次精神层面需求的需要。
(三)完善社区服务和管理的重要途径。老年人生活的范围主要在社区,是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对象,由于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使之成为社区服务和管理的重点、难点之一。拓宽社区精神养老服务的范围,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养老设施,创造良好的社区养老环境。一直以来,社区在老年人服务和管理工作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但不论在满足老年人的情感交流、社会交往还是在教育、精神娱乐等精神需求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构建和完善社区支持系统尤为重要。构建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区支持系统有助于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完善社区服务系统和健全社区管理体制,同时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老年人精神需求社区支持系统构成
从老年人精神需求构成来看,需要来自社区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家庭、邻里朋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社团共同参与的社区支持体系。(图1)
(一)家庭成员的亲情支持。亲情需求是老年人基于血缘与婚姻关系而产生的享受家庭亲情、天伦之乐的需求,主要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种。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来自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爱是满足亲情需求的基础。对于与子女孙辈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主要表现为配偶及子女孙辈的尊重和孝顺、关怀和照顾,如嘘寒问暖、聊天谈心、陪同看病或购物等。对于没有和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主要通过电话、互联网、探访等方式为老人提供亲情支持。家庭养老功能越完善,老年人获得来自家庭成员的心理支持和精神关爱就越多。随着社会流动性、开放性增强,因子女工作等因素,老年人与子女很难一起居住,子女也会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心有余而力不足,难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或者是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一定的家庭矛盾,子女没有尽赡养之义务,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非营利组织、社区居委会等第三方的调解,或者是政府通过政策与法律规定在假期、税收等方面提供亲情支持,营造良好的亲情支持环境。
(二)邻里朋友的社会交往支持。社会交往需求是老年人对维系或构建相互帮助、互通信息、相互体验的社会关系网络的需求。邻里朋友是基于地缘、业缘、趣缘等结成的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远亲不如近邻”,邻里朋友能提供日常陪伴、照顾、排忧解难、诉说心事等支持。例如子女不在身边时,邻里朋友彼此陪伴,相互扶助。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照料。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邻里朋友交往的载体,社区的一系列公共娱乐场所是提供培养邻里关系,构建互帮互助、互相沟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文化娱乐、教育支持。文化娱乐需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有所乐”的需求,主要是指老年人在退休或者不再从事工作后,他们有足够的空余时间,更加注重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来合理地、有目的地度过自己的晚年时光。教育需求则是“老有所学”的需求,指老年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改变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潮流而选择再教育的需求。文化娱乐和教育在老年人的老年生活中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们往往能通过这些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促进家庭生活更加和睦,晚年生活也更加幸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为老年人提供这两类需求服务的主体,主要提供乒乓球室、健身房、舞蹈室、棋牌室、阅览室等文体活动的场所,以及开设书法、绘画、器乐、手工、舞蹈、老年大学课程等兴趣培训班,为老年人提供再学习场所和平台,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四)老年社团和社区组织公益活动的自我实现支持。自我实现需求就是老年人对“老有所为、老有所成”的愿景追求,他们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以达到马斯洛需求理论的“金字塔”顶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很重要途径就是积极参与老年社团组织、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参与其中而实现自我价值。社区老年社团组织和公益活动往往会将老年人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实现个人价值。如组织老年人广场舞、书法、乐器等文体表演及比赛,得到家人、邻居、朋友的赞赏,而获得荣誉感;通过参加社区邻里互帮、社区卫生、治安维护、社区教育、环境保护、交通秩序维护等公益活动能够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在以地缘为基础的社区支持,社区居委会作为媒介将家庭以及社区内其他各个成员甚至是社区外的成员团结在一起共同组织活动,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多样适合老年人的活动,特别是一些有创意的社团和公益活动,使老年人发挥余热,从而实现“老有所为”。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艳国.论精神需求[J].天津社会科学,2000.5.
[2]耿香玲,冯磊.城镇社区老年群体精神需求与精神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苏州龙华苑社区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9.
[3]高翔.老年人精神需求研究综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4.2.
[4]李芳.老年人精神需求及其社会支持网的构建[J].学术交流,2012.8.
[5]张宜.论老年人精神需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