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社会资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

2018-01-13刘新圣

前线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资本

社会资本是一个适用范围广泛、分析能力很强的概念。一般认为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是最早系统阐述社会资本概念的学者,他提出:“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这一概念在政府绩效、保护环境、消除贫困、推动政治民主与政治发展方面都有很强的解释力,尤其在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更是重要的解释变量。社会资本理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样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京津冀区域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问题,要将协同发展引向深入,最终达到京津冀自觉合作、主动协作的目标,将迫切地需要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可以说,政府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引导是“硬”环境,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外在压力;社会资本是“软”环境,是促进区域协同深入发展的内在动力。

京津冀区域在社会资本方面的优势

一般认为,社会资本深深植根于某一共同体长期的历史和文化之中。从集体角度来看,是保证群体内部彼此信任、合作和团结的规范和网络,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京津冀共同的历史渊源沉淀了深厚的社会资本。地域相连,人员往来频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具有很多交流和合作的空间,加之当前三地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发展课题,更是为社会资本发挥积极作用创造了良好机会。

亲密的人缘结构为社会资本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河北省是京津两地外来人口的重要来源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北来京人口为155.9万人,占北京常住人口的22.1%;而在天津市的常住外来人口中,来自河北省的人数为75.45万人,占天津常住外来人口的25.2%。人员的频繁往来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资本,在密集的交往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共同发展的机遇。

社会资本往往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合作关系建立之前往往处于休眠的状态,一旦被激发起来,各种资源就可以自由流动,创造出无数合作机会。共同面对问题就是激发社会资本的催化剂。交通、生态环保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需要率先突破的领域。交通一体化是激发区域市场活力的最基础的机制,由此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密集互动更是创造社会资本的重要催化剂。大气污染是京津冀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大气污染的治理需要政府的协作,同时需要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

文化和历史是社会资本最深厚的土壤。京津冀在历史上长期同属于一个地区,在风俗、语言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这些都是孕育社会资本的重要基础。在共同的文化氛围下,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群体之间往往容易建立合作关系。京津冀地域文化以燕赵文化为主体和本源,同时兼有北京的都城文化和天津的漕运文化。值得关注的是,京津冀区域文化认同度相对其他地区而言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发挥地区文化这一软实力在推动区域协作中的重要作用。

激发社会资本需要坚持的原则

只有让社会资本充分涌流,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形成一种自愿和主动参与的氛围,协同发展战略才能落到实处。激活社会资本可以有效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活跃区域经济和社会合作。同时,政府也可以此为契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加大对水平方向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社会资本的研究者们一般认为:水平方向的组织在促进合作、完善市场机制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垂直方向的组织对构建平等合作的关系非常不利。著名学者帕特南甚至提出:垂直的网络,无论多么密集,无论对其参与者多么重要,都无法维系社会信任和合作。各种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其中包括大量的“草根”组织是最明显的水平型社会组织,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它们的发展。

以政府间协作带动社会层面协作。目前京津冀各级政府和各政府部门推动协同发展的热情高涨,而且各个领域都出台了相关的举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较低,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组织参与存在制度壁垒。社会力量中蕴含丰富的社会资本,而这些社会资本长期以来处于休眠状态,当前协同发展的政策正可以激发起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热情。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充分重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热情。比较合适的发展思路是“由政府协作机制带动社会协作机制,政府描绘蓝图社会组织参与实施”。这种思路同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相符合,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是真正激发区域之间合作热情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重视政府的“启动”作用,战略的发展必须由政府进行“关键的一推”,同时需要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注重平等的社会参与。

借助社会资本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协同发展战略同样是对政府各项能力的考验,协同发展中需要处理的大量问题远远超出了以往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这意味着政府以往处理社会问题的方式必须改变和创新。一个成熟的政府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这个社会发展的润滑剂,真正做到“垂拱而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实现政府职能有效转移,将那些“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真正交给社会去管,才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各地正在推动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改革正是这方面的尝试。

注意抑制社會资本负面作用。社会资本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运用得当则可以带来社会的繁荣发展,运用不当可能导致政府绩效低下,甚至滋生腐败。区域协同发展实际上是利益调整的过程,涉及面非常广,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这个过程中都可能面临利益的重新分配。不同地区,不同利益团体都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竞相争取。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利益争端协调机制,尤其注意对利益受损群体进行补偿。

激发社会资本深化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京津冀地区要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根本在于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消除各种制度壁垒,尤其是注意激发社会和市场的力量。

第一,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社会组织是社会资本最重要的载体。社会组织大量出现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目前,京津冀地区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性。具体表现为:首先,社会组织发育程度差异明显。北京市得益于政治和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社会组织发展最为成熟。天津市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社会组织的发展速度和活跃程度也非常突出,而河北省社会组织在资金规模、管理水平、专业化素质等方面则相对落后。其次,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缺乏制度性渠道。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往往思想活跃,政治参与热情高,很多人希望为地区发展建言献策,但是苦于缺乏制度化途径。最后,京津冀地区之间社会组织交流明显不足。目前,京津冀三地社会组织在人员、信息、专业等方面尚未形成顺畅的交流和合作机制。按照中央部署,各地均在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改革,都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名录》。此项改革是强化社会组织能力的最重要举措。京津冀三地的社会组织需要在“联”字上做文章,下功夫。按照中央部署,京津冀地区首先要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方面优先实现突破,社会组织在这三个领域大有可为。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对社会组织间的跨区域合作进行引导。比如,北京和天津民政部门相继举办了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题的社会组织活动。

第二,以重要和紧迫的社会问题为导向,激发京津冀三地社会力量的共同兴趣点。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突出问题,三地社会组织应该在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加强合作,尤其注重發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具有专业化优势,既可以为环境改善建言献策,同时也可以发挥协商自治功能,规范行业企业行为。目前京津冀地区内涉及环境保护的各类协会、学会有一百余家,它们可以承担行业共治及自律的责任。它们在组织开展行业环境保护责任的调查研究、参与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开展行业内公益性活动和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另外,可以充分利用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发展梯度较大的特点,引导产业的有效转移,北京和天津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非常突出,京津两地的社会组织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非常活跃。而河北省老龄化相对处于较低水平。这种发展梯度就为河北省的各种社会组织在养老方面加强同京津合作,吸引京津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条件。

第三,支持社会力量在文化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文化领域是社会资本最为深厚和活跃的领域,首先需要深入挖掘京津冀三地在人文领域的共同资源,为三地社会组织文化交流创造扎实基础。京津冀三地地理毗邻,文缘相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深厚资源,创造各种机会为三地社会组织在文化上的相互合作牵线搭桥。比如:组织专业方向相近的学会、行业协会等就京津冀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召开学术交流会;三地的文化管理部门组织跨地区的文艺下乡活动;引导本地社会组织承担跨区域的文化服务活动等。其次,破除社会组织在文化领域发挥作用的制度障碍,使政府从繁琐的具体操办文化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市场化运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提供方式、文化产品多样化。再次,拓宽社会力量的参与渠道。目前,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就放宽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的登记条件、降低注册门槛、简化操作手续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呼吁。充分发挥民间文化机构的作用,整合民间力量资源,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使用,提高民间文化机构承办重大活动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生存、创新和组织能力。

(本文为河北省2015年社科基金“利用社会资本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HB15ZZ015),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河北省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研究”(SY14120))

(作者:刘新圣,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冀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博士)

责任编辑 / 宋明晏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资本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