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服务成就学生的育人路径探析

2018-01-13刘辕罗玉俊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6期
关键词:成就高职院校育人

刘辕 罗玉俊

摘 要 高职院校育人模式需要适应新形势,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增强育人实效性。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青年亚群体特点,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持“服务与成就学生”育人理念,多方位打造生本育人路径,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服务 成就 学生 育人

作者简介:刘辕,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罗玉俊,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333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不断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作为高职教育主体,高职院校的使命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服务于企业、社会、生产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基本定位是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对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常态下的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应结合高职学生基本特点,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也要重视以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价值引领,在发挥教育育人和管理育人职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服务育人,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终目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特点

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为“95后”,这是一个特殊青年亚群体。高职学生既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该群体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选拔的“失败者”,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自卑和逆反心理严重,自信心不足;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强;集体观念淡漠,团队意识欠缺,其思想、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95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给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教育的任务是探寻适合学生个人发展的教育,而非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针对高职学生基本特点,高职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生命个性,更加关注解决学生在思想和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亮点,以发展的视角对待学生的不足,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不断增强高职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打造“服务与成就学生”育人路径

近年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扬工院”)始终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不断创新育人工作思路和内容,从唤回学生自信、矫正学生品格入手,彰显“服务与成就学生”的育人理念,坚持“三近两小”的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推行精细化和系统化服务,多方位打造生本服务育人路径,以工匠精神做实潜心育匠事业,服务学生成长,成就学生未来。

(一)畅通民主交流和民主管理渠道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主体教育理论指出,人的价值是教育的最高价值,教育活动既要树立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意识,也要加强受教育者的自身主体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给予受教育者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95后”的高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而学生参与管理状况又是衡量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沟通是建立信任最直接的工具,扬工院为了更优质地服务学生,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健全师生沟通对话机制,畅通民主交流渠道。常态化的“校长早餐会”上,校长倾听学生生活、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职能部门整改落实;学生的自觉参与,倒逼学校主动提升服务能力水平,调动了学生和学校的双重主动性,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学校还推出了聘任学生校长助理、学生代表列席党委会及校长办公会、班长论坛、学校发展“金点子”征集等举措,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引导和鼓励学生参與学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既体现出教育服务的民主性,也强化了学生自身主体意识,学校民主管理由“为学生做主”的传统模式向“由学生做主”转变,学生体会到了更多的尊严感和成就感。

(二)构建个性化和导向性荣誉体系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指出,要激励个体,必须使个体明确三个因素:一是个体通过自身努力可能取得的相应效果,二是个体取得效果后是否能获得理想的奖励或价值,三是获得的奖励或价值对个体的重要性。行为活动对个体的激励程度,取决于活动结果给个体带来的价值以及达成活动结果的可能性。期望理论运用到学生管理服务过程中,要求教育者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合理运用激励手段,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学生虽然存在诸多短板,但也期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同。

扬工院为激励和成就学生,多措并举,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构建个性化、导向性的荣誉体系,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途径。一是设立毕业生“校长奖章”,既奖励学生文化学习、专业技能,也奖励学生在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文体活动、自强自立等方面的表现,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和启示作用,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提升综合素质;二是为在校学生搭建境外学习经历平台,提供体验先进教育资源的渠道,全额资助优秀学生赴台湾高校研修;三是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颁发“副学士”证书,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和就业竞争力;四是鼓励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和科创竞赛,完善相应的奖励机制;五是为在某一领域表现杰出的个人或团队单独举行表彰,为单项荣誉设置全校嘉奖令,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和示范效应。学校为学生开辟了通往知识学霸、技能土豪、文体明星和社团精英的四条星光大道,激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三)多方面搭建服务学生成长平台

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是提供教育管理服务,而教育管理服务的主要消费者是学生。高职院校应坚持消费者导向理念,把为学生提供精准服务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扬工院坚持“服务与成就学生”的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多方搭建服务学生平台。一是为更便捷高效地服务学生,建立大学生事务中心,以“方便学生办事,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成长”为宗旨,实行首问负责制,通过一站式服务模式和规范化办事流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提高学生事务办理效率,构建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新学生工作平台;二是发挥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感兴趣的社团活动,保障社团活动有效开展,锻炼学生的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三是在学习区和生活区建立“漂流图书架”,以“无人管理”模式,传播书籍、传递爱心,创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的学习型校园;四是设立大学生创业雏鹰基金,探索不同种类创业需求的学生资助机制,支持和鼓励“有目标、有激情、有能力、有准备”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四)拓展校园典型仪式教育意义

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仪式教育的洗礼和启迪,校园仪式教育涉及教育情境中的各类因素,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有助于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和情感体验获得,彰显学生主体价值性,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扬工院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拓展校园典型仪式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一是以创新思维打造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二十岁集体生日、毕业典礼等典型仪式,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深入学生心中,发挥其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作用;二是首创“悦文化”系列平台,开展“悦听、悦读、悦动”等“悦”活动,通过必修素质学分、综合素质加分等激励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扬帆讲坛、读书分享、真人图书馆等活动,通过“悦文化”平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悦纳自我、悦纳人生。

(五)提高学生对学校满意度和认同感

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对教育服务的预期价值和接受服务后的感知价值进行比较后形成的评价反馈,包含了学校形象、学生预期、学生需求、感知价值、感知质量等要素。高职学生满意度应成为高职院校事务管理决策的指向标和评价教育服务水平的核心标准。

扬工院的服务育人工作坚持以学生消费者为中心,以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驱动力,不断优化教育环境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内容,提升学生满意度。一是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这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首要因素。以内修素质、外树形象为途径,在全媒体和手机自媒体时代,学校架构了由校官方微信、各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公众号组成的新媒体矩阵,打造全国高职院校最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宣传推介学校形象,开辟辅导员微言,为学生成长引领护航;同时多次在央媒发声,提高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形成宣传的口碑效应。二是坚持文化引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铸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内涵建设的灵魂和精髓。通过建设符合扬州地域特色和校园地域風貌的“二分桥”、“桃花岛”文化,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打造特色专业文化公园和文化长廊,融文化元素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和专业文化的浸染熏陶,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校园“主人翁”意识,彰显学校愿景和精神。

(六)提升辅导员队伍业务素质水平

发展教育,首先必须发展教师,教育的一切问题都和师资队伍密切相关。建设和发展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服务能力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决定因素。辅导员的价值指引对学生主体的构建发挥着导向、动力和调控功能,高职院校服务与成就学生,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做好高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扬工院结合服务学生实际,实施“辅导员进阶工程”,建立辅导员成长档案和成长积分,完善“菜单式”培训体系,通过开展辅导员基本功培训和比赛,为每名新进辅导员配备业务导师和专业导师,每月组织一次辅导员论坛,每年选派辅导员赴省内外、境内外高校进行挂职学习等措施,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求辅导员为学生开办“辅导员说”素质教育讲座,制作与学生事务相关的微课,新增职业资格证书,完成校级以上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或建设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实现辅导员“一年入门、两年达标、三年创优、四年冒尖、五年成才”的培养目标,提升辅导员专家化水平,通过辅导员成长成才实现服务与成就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结语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承担着新任务,也面临着新挑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大学三年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成熟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应以新的视角和方法重新思考和探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学生为导向,以实现学生价值为主线,学生工作重心下移,变管理为主动服务,发挥多方育人合力。“服务与成就学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高职院校需要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学生营造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可以出彩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兴洋.高职教育要“眼中有人”.人民日报.2016-12-29(18).

[2]黄诚、刘晓东.骨干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3]刘法根.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育服务成就学生的路径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4]王磊、陈明虎.高职院校新型学生工作服务方式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4(30).

[5]张洁.基于服务理念的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探究.职业教育.2015(11).

猜你喜欢

成就高职院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了不起的成就
失恋“成就”的CEO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