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在急诊急救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
2018-01-13张晓艳
张晓艳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观察分析在急诊急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护理问题,并寻找能够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护理对策,以为进一步提高急诊急救中的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现本研究选取本院急诊急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相关护理问题,并针对采取护理对策,通过统计急诊急救成功率,进行分析护理对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详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本院急诊急救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8.56±5.12)岁。全部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检测后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且均处于急性期。
1.2 护理问题及对策
1.2.1 异常心电图的观测诊断
为早期明确诊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实施快速准确的急救处理对策,需掌握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特征,如:①面向透壁心肌梗塞: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显示宽且深的病理性Q波,T波倒置[1];②背向心肌梗塞:ST段压低、R波增高、T波直立增高;同时,还要掌握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特征,如:①下壁心肌梗塞:ST段普遍性压低≥0.1 mv、病理性Q波、可见小波、高大对称性T波;②既无ST段变化、也无病理性Q波,但有超早期高大T波倒置。
1.2.2 呼吸抑制的氧疗护理
氧疗护理是急诊急救心肌梗塞患者的首要措施。当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塞时,常会表现出呼吸困难或抑制症状,需立即给予人工持续性吸氧救护,可根据病情轻重给予鼻导管、面罩、气管通气等给氧处理[2],并适当调节氧气流量,以迅速改善其心肌缺氧症状,利于有效控制及缩小其心肌梗塞的面积。
1.2.3 溶栓前后症状的评估护理
溶栓前测定患者的血常规、血型及凝血时间,并了解并掌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有无严重且未稳定控制的高血压史、近期大型外科手术史、严重外伤疾病史,以及有无脑血管疾病、活动性出血疾病及出血倾向等既往病史,以防出现溶栓禁忌;严格遵医嘱适量应用溶栓药剂,且严密观察溶栓后的不适反应(发热、寒战)、过敏反应(皮疹)、血压减低(<90 mmHg)、出血性反应(皮肤黏膜或颅内出血),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3];定期进行尿、便常规检测,以利于血便、血尿等的及时发现。
1.2.4 对症给药处理
及时给药对急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故需尽快建立两组以上有效的静脉通路,应优先采取中心静脉留置针形式,并随时观察静脉闭合情况,迅速遵医嘱正确给药,以快速扩张冠脉,使闭塞的冠脉再次通畅,实现心肌细胞获得再次灌注,从而减少心肌梗塞的面积,并利于缓解患者的心区疼痛症状。
2 结 果
本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45例(急诊急救护理成功率为90%)经急诊急救护理之后病情及时趋稳,观察无异常后转至临床内科接受继续对症治疗及护理,另外5例(急诊急救护理失败率10%)急诊急救护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进而将其转至急诊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的严密监护。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冠心病中的一个严重类型,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患者可表现出呼吸受限、口唇紫绀、心律异常或休克等症状,而且在急性期,多数患者伴有无法平卧、异常焦燥、夜间难以入睡、咳喘、浑身无力及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另有少数患者突现急性肺水肿或心动过速等严重症状,此病的临床病死率高,需要立即入急诊接受急救与护理,以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之,在急诊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过程中,若能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相关护理问题,并及时进行补救,以及在今后相关工作中不断完善且制定出安全可行的一系列护理对策,使得急诊急救护理程序更加严密有效,则能够为患者赢得更多有效的救护时机,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对提高整体的急诊急救护理质量也有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