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界图》:中国最精确的灾后地籍图

2018-01-13刘家信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8年4期
关键词:潼关渭河黄河

◎刘家信

地籍图是一种表示土地权属界线、面积和利用状况等要素的地籍管理专业用图。中国地籍图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周礼·地官司徒》载:“小司徒之职……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调解土地纠纷的地籍图。

中国古老的地籍图品种虽有近3000年历史,但保存下来者寥寥无几。而灾后地籍图,更是极其稀有。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比例尺平面图《三界图》(又名《潼关图》),就是一幅内容完善、幅面较大、尺寸准确、注记详细的灾后地籍图。

《三界图》表示的地区位于陕、晋、豫三省交界的潼关城近郊,东接滚滚黄河,北临缓缓渭河,南依峰峦耸削、壁立千仞的五岳华山。关中第一大河渭河,在潼关汇入由北奔腾而来的黄河,黄河由此再折东而入河南。该地区地势低洼阴湿,遭遇水灾淹没后,时常发生土地纠纷。为避免灾后耕地地界混淆,绘图刊石,以此为凭,并制定社规,共同遵守。这就是《三界图》制作的起因。

《三界图》右上方有400多文字记载,详细说明了黄河泛滥时间及水淹灾情:“道光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黄河西浸,崩塌我村堡寨、村庄,共九处;水田、井园、旱地、沙滩地亩共五百余顷。不数年间,胥移河东,欲渡河耕种,岂知新滩阴湿过盛,萌芽难生。缓待数载,恐其与邻村地界混迷,随鸣钟集众,谪议将所伤之地亩、村庄形式,并各阡长阔数目,著册、绘图、刊石,以防异日之用耳,当此时也。”也记述了当时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三社人民千有余户,地无锥劄,居无枝栖。使我村之人,四散逃外者不计其数;所留者不过三百户。暂居桃林寨、並公庄、吊桥等处。更有穷民借居庙宇者甚多,遮席藏身者亦不少矣。人皆举首蹙頞,彼此相告曰:田亩全无,大粮尚存,将何以求生?”

《三界图》著册绘图、刻石年代在黄河水灾两年之后,即清朝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二月二十五日。发起者为首事人王殿魁、王廷辅、柳若金,执笔者为铁笔赵廷兵。此碑图高68厘米,宽120厘米,表示了潼关城以西,东接黄河、北靠渭河一带的村庄地籍详情,图上耕地约有50块,面积不同,形状多为长方形。全图覆盖面积约有60平方公里,涉及实地耕地面积,约有30平方公里。

图幅四边分别注有东、西、南、北方位数字,定向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图上虽未注明比例尺,但可进行推算。以“教场南阡”一块耕地为例,图上长度为16厘米,实地长度说明为960步,按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步,等于4800尺,折合为1600米。按计算公式,可求得该图比例尺约为1 ∶ 10000,属于大比例尺地籍专题平面图。

图上地界以单实线表示了范围,地界之中土地均注明了详细地籍名称及阡长、阔尺寸,以“步”“尺”为单位。长阔数字具体明确,是通过丈量后注出的,以便日后备查,此项要素是古地籍图的主体内容。此图还对远距离主要界点注明距离尺寸数字。如“自大斜阡中行至教场滩东界共五千七百七十八步三尺”“自教场滩南界至河边阔一千三百步”等。

此图表示的较大地名有潼关城,图上标注了大量村庄名称,有演武亭、田家庄、新城庄、长兴堡等。每块地界之间均注有地界名,如:南寨子、东滩地、郭家壕、芦苇滩、梁家坊、街头阡、咸水井等,载负量颇大。

水系方面,图中以双线绘出波浪滔滔的黄河,由北而来再折东流去。渭河由西向东、洛河由北向南,在葫芦滩一带注入黄河,并注有注记:渭河口、洛河口。水渠以双线绘出,沙滩采用点状符号表示,外围绘有范围线。图上有一处泉水注记:黄家泉,一处桥梁注记:吊桥。

此图还绘有南北向、东西向的北大路和南街。图上路口表示甚详,注有专有名称,如:小河口、南路口、小路口等。图中一些符号形状及表示方法大体与现代地图类似。

《三界图》详细记载了潼关西郊一带村落地籍内容,地界间距准确、长阔数字详尽、名称注记齐备、内容要素丰富、载负量大、范围广泛,充分反映了地籍专题特色,是研究清代潼关附近地籍测量的地图珍品和地籍资料。

猜你喜欢

潼关渭河黄河
故乡
故乡
两个字点活潼关的一副对联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潼关:优化营商环境
关中“下水道”变“黄金水道”
抗战大剧《兵出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