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中高校统战部门作用研究
2018-01-13郭元君栗秀萍张利平
郭元君,栗秀萍,张利平
(中北大学 党委统战部,山西太原030051)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召开多次党外人士协商会、座谈会,包括每年年初的共同迎新春活动,从侧面反映出中央对党外人士的重视和尊重。2015年5月18日到2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召开。此前,中国已经召开了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只有这次,将会议名称中的“全国”变成了“中央”。名称的变化“升级”了会议级别,传递出中央对统战工作的重视,也凸显出“大统战”思维。尤其是习总书记在会上指出:“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1]
1 “大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及其内涵特征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是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战工作的内涵与外延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
在我们当前所处的时期,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接近,“四个全面”、“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然而,当前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我国周边风云变幻,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时期统战工作对象增多、范围扩大、流动加快、任务加重的客观现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中共中央需要树立大统战观念,将全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建立大统战工作格局,共同做好统战工作。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抓好统战工作,各级党委负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和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率先垂范做统战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担负起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职责。”[2]
所谓“大统战”工作,即中共中央以更高更开阔的视角,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大团结”“大联合”作用,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努力。从内涵来说,“大统战”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认识高,就是把统战工作放到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上去认识,放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名称的变 化升级,《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以党内法规形式发至全党各级党组织,孙春兰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中央统战部部长,这都传递出了中共中央对统战工作的重视,也凸显出“中央大统战思维”。只有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保持思想认识上的与时俱进,才能增强做好统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对象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拓展了统一战线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条例》将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进行了调整增加,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纳入进来,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入统一战线性质,使其完善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
三是范围大,“大统战”工作理念要求统一战线工作范围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大统战”工作不仅要关注传统的政治领域,而且要向经济、文 化、社会乃至生态文明等领域拓展。统战工作从大中城市延伸到乡镇和村社,从上层扩展到基层。这就意味着在抓好政治领域统战工作的同时,“大统战”工作应积极拓展经济统战、文化统战、科技统战、社会统战、海外统战等新的工作领域,实现统一战线在广度、深度和高度上的突破。
五是体制顺,“大统战”工作要形成全党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格局。习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真正做到‘四个纳入’”[1],即“把统一战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统一战线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考核内容,把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各级党校的教学内容,把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宣传、新闻工作计划”。统一战线工作面广线长,涉及党政多个部门,全党应高度重视,政府应积极支持,社会各界应广泛参与,从而形成有利于统战工作的最强合力。
2 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特点
高校统战工作涉及范围广泛,综合性强,承担着民主党派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无党派人士工作、民族宗教工作、归侨侨眷工作、台胞台属工作,以及海外留学人员工作等方面的任务,是整个统战工作的缩影和窗口,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高校统战工作的外部形势与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统战对象的层次、范围不断扩展,统战工作涉及面更广、综合性更强,内涵更加丰富,工作任务更加繁重,需求也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人才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一大批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高中级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归国人员和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群体不断扩大,各民主党派成员人数进一步增多,他们接受的西方思想和观点更多,思想更为活跃,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新的特点。这些因素都使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增多、任务加重。
二是随着高校扩招及与港澳台海外的文化学术交流日趋频繁,高校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组成也更加复杂。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有宗教信仰家庭背景学生、港澳台与大陆交换研修生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中的党派成员越来越多。[3]再加上新媒体的兴起,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与复杂,这对于处于价值观、人生观还在形成当中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然而,目前高校在统战工作中,并没有将青年学生纳入统战对象,对于他们的统战工作开展存在着关注少、实践经验不足等现象。深入研究这一部分学生群体的特点与思想诉求,探索高校学生统战工作的措施与方法,是高校统战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3]
2 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构建的主要着力点
面对新形势,继承和发扬党的统战工作优良传统,将《条例》精神贯彻到实处,切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高校亟需树立“大统战”的理念,不仅要发挥统战部一个部门的力量,而且必须构建由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各负其责,“点—线—面—体”全方位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合力,助力发展。
3.1 纵向深入,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随着办学规模扩大,管理重心下移,高校的院(系)等二级单位的规模大幅增长,功能大大加强,成为高校内部的管理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高校统 战对象的工作内容、业务范围及遇到的问题和利益诉求大多发生在基层院系,不论是从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还是方便程度来说,基层党组织作为统战工作在基层的主要负责主体都更为合理,更有效率。[4]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院(系)等二级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将统一战线工作列入本单位的工作职责范围和议事日程,服务高校自身的发展。
3.2 横向联合,发挥各职能处室功能
统一战线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各职能处室应着眼于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立足本职,明确责任,强化配合,在党委的领导下自觉地做好各项“大统战”工作。涉及到的职能部门,如组织、人事、宣传、学生、国际交流、安全保卫、信息管理等部门的工作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在校党委分管领导的协调下,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做好工作,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整体功能。
以江苏省为例,验证上述配置模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数据选自《江苏卫生计生年鉴》(2017年)、《江苏统计年鉴》(2017年)。
3.3 顺势而为,扩大统战对象范围
长期以来,高校统战工作对象主要集中在教职员工中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知识分子、留学归国人员、海外侨胞及其眷属、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等,对作为高校主体的青年大学生关注较少。随着时代发展,高校大学生与统战工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有宗教背景的青年大学生、港澳台及海外侨胞青年大学生逐渐增多,以及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一系列影响和冲击。因此,要扩大统战对象范围,将青年大学生纳入爱国统一战线,引导其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帮助解决其思想教育中有关宗教信仰、民族差异、党派区别等难题,有利于促进高校校园和谐与稳定,维护宗教信仰自由。
3.4 与时俱进,创新统战工作方式
随着以互联网和移动通讯为主体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统战宣传工作的工作对象和范围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传统的统战工作媒体模式已显得低效和滞后,高校统战部门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开拓创新,对有利于统战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都可合理采用,尤其针对统战对象年轻化、构成扩大化的现状与趋势,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拓展推进高校统战网络宣传形式,结合高校统战工作任务,积极利用新媒体的宣传、导向、教育、沟通和凝聚作用,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统战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统一战线的工作效率。[5]
创新工作方式还体现在根据高校自身定位和学科特色,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以开展一些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的活动为载体,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兼容,要将过于严肃、机械单一的工作方式,向综合性并有感染力的交友联谊与沟通协商等方式方法转变,充分调动统战对象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 高校统战部门在“大统战”格局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新时期,高校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就要建立由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在这个格局构建过程中,高校党委统战部作为统战工作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要从政治和服务大局出发,把抓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协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学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服务作为大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重心,从政治引导与教育宣传、理论研究与制度构建、沟通协调与服务拓展、自身建设与考核反馈四个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争取人心,凝聚力量。
4.1 政治引导与教育宣传
政治引导与教育宣传是高校统战工作的第一要务,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关系日益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复杂性、多变性不断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6]这些变化对高校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政治引导与教育宣传机制便成为统战部门的重要任务。
高校统战部门要兼顾各方利益,团结多样化的党外人士,积极开展政治引导工作。首先,高校统战部门要从政治上保持一致,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在坚持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前提下,鼓励党外人士提出不同认识和意见,包容而不能压制和打击。其次,高校统战部门不但需要通过各种政治理论培训班、学习会、报告会等形式提高统战对象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同时还要注意打造新媒体条件下宣传、学习和交流平台,结合重大事件、重点人物和热点问题,通过新媒体、大数据等媒介,进一步加大高校统战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广泛普及统一战线知识,宣传统战工作新成就;让统战对象了解、关心和支持统战工作,为全面展示高校统一战线的新风貌营造氛围,提升和扩大高校统一战线的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良好校园政治舆论引导环境;通过论坛、贴吧等渠道及时高效地了解统战对象的学习动态、意见建议,并通过分析综合、适度引导、平衡各方、达成共识,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性。再次,还可在政治引导中引入校友资源,邀请校友中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担任学校荣誉统战员,与在校大学生建立联系,加强沟通,通过他们的政治见识、成长经历与社会阅历,感染启发广大统战对象队伍中的青年大学生,用他们的现身说法来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优秀校友政治引导作用。
4.2 理论研究与制度构建
研究统战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摸清统战对象的实际现状和工作难度,是全面规划统战工作的先决条件。高校统战部门要着力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以省级、校级统战理论课题研究项目为支点,主动参与理论研究,同时调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务工作人员、学生管理人员参与统战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对策。
高校要充分发挥“大统战”工作的整体功能,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大统战”格局下,随着工作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必然要求新的工作格局加以配合,只有以规范化、制度化作为统一的协调准则,才能保证“大统战”格局下全校统战工作的平衡发展。高校统战部门需要把握政策、研判形势,根据“大统战”格局构建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工作制度,督促完善现有制度中不足的部分,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着重推动建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高校党委履行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形成组织、人事、宣传、学生、国际交流、安全保卫、信息管理等职能部门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合力,明确职能部门和基层党组织的统战工作内容和职责,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各基层党组织、各单位关于统一战线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从制度上保障形成全校统战合力。
二是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物色发现、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发展和高校发展需要的党外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其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和解决自身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切实发挥他们在学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和推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建立重大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协商制度,定期听取统战人士意见及反馈制度,建立邀请统战人士参加学校工作部署会、处级干部会、情况通报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定期向党外人士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度,充分保障统战对象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权利。
四是督促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绩效考核制度,在绩效考核中对于统一战线工作成果给予认定,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量,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和统战理论研究成果参照相应级别科研成果的标准给予奖励,并计算一定的工作量,真正把党外代表人士的各项政策待遇落到实处,积极支持和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优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展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社会活动。高校统战工作制度需要高校统战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密切沟通、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联合制定,并以高校党委的名义下发,以保障制度的执行力,确保统战工作顺利进行。
4.3 沟通协调与服务拓展
高校统战部门对外有上级组织,如省委统战部、省高校工委、省侨联、省台办、省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各民主党派省委等,同级有各市、区委统战部,对内有全校各单位,统战部作为窗口单位,应加强内外协调联系,积极搭建交流与发展的平台。
对于高校内部,统战部一是要支持和协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团体以及与国外有交往的学术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丰富活动,正确引导其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作用,以此有效延长统战工作的抓手;二是要调动院(系)等二级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导和教育学习,提高基层党组织对统战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在统战工作一线的重要作用;三是要协调各职能部门在大统战理念的框架下配合做好统战工作,着眼于统战对象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地维护其根本利益,为每个统战对象创造条件,拓展空间。
对于高校外部,统战部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是要积极向上级部门、统战团体举荐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他们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文史馆员等;推荐参与各级知识界人士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归侨侨眷联谊会等统战团体;推荐担任党外特约人员或挂职锻炼人员。使这个群体拥有能够发挥才能和优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社会服务的平台。[7]二要与驻地统战部门、民营企业紧密联系,积极搭建党外代表人士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及优秀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为高校和地方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等合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成党外人士为企业转型跨越、提档升级提供科技和人才服务,推进党外人士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其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协调、合作共事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复杂矛盾等方面的能力,为党外人士的健康成长和作用发挥打下坚实基础。
4.4 自身建设与考核反馈
统战干部能力强弱,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统战工作能不能更好地开展,“大统战”工作格局能不能顺利构建。面对新时期的统战工作,高校必须加强统战干部自身建设,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统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统战队伍整体驾驭能力。通过选派统战干部参加各类统战教育培训、交流和实践锻炼,从而使其提升理论水平、拓宽政治视野、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和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树立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
高校党委应把统战工作纳入学校党建目标管理体系,把统战理论政策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工作和高校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细化标准、区分层次、制定统战工作考核体系,统战部门牵头对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基层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同时,统战部门要注意掌握监督考核工作中收到的反馈信息,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各种有效的信息,更好地对统战工作做出科学的判断并做出必要的反应,从而进一步改善统战工作。
5 结 语
高校统战工作的实践证明, 统战工作本质上是做团结人的工作, 把各方面统战对象团结起来, 为学校中心任务服务, 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 构建党委统一领导、 统战部牵头协调、 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将切实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效。 高校统战部门在大统战格局构建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 必将有利于健全高校统战工作网络, 加强统战系统的协调配合, 理顺各职能部门关系, 形成统战合力; 有利于解决高校统战对象增多、 工作任务加重、 工作难度加大等与专职统战干部配备不足的矛盾; 有利于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团结合作, 调动统战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推进高校改革、 发展和稳定, 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1] 习近平. 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EB/OL]. 2015-05-21[2017-08-02].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0521/c172467-27034028.html.
[2] 习近平. 巩固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N]. 新华每日电讯, 2015-05-21(1).
[3] 梁小伊, 许纯蕖, 赵振增.论新时期青年学生层面的高校统战工作[J].教育与职业, 2012(12): 47-49.
[4] 薛明扬, 王小林. 高校统战与高校发展[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5] 罗宝成.论高校统一战线政治引导工作机制的创新[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6): 32-35.
[6] 练庆伟.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1): 48-52.
[7] 栗秀萍, 张利平, 郭元君. 高校统战部履职方式新途径研究——以智慧办公平台为例[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2(6):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