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与王粲诗歌“体弱”关系考论

2018-01-13袁卫华孙艳庆

关键词:辞赋中华书局诗歌

袁卫华, 孙艳庆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曹丕《与吴质书》说:“仲宣续自善于辞赋, 惜其体弱, 不足起其文, 至于所善, 古人无以过之。”对曹丕所谓的王粲“体弱”, 《文选》李善注引《典论·论文》曰:“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又称:“弱, 谓之体弱也。”[1]591李善认为是指王粲身体的孱弱。 据《三国志·王粲传》所载, 其拜访蔡邕时, “年既幼弱, 容状短小, 一座尽惊”, 以及赴荆州后, “(刘)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 不甚重也”[2]597-598等情况来看, 说王粲身体孱弱, 不为无据。

就诗歌创作而言, 与“建安七子”中刘桢等人相比, 王粲也表现出“体弱”的一面, 如钟嵘《诗品》中称刘桢“仗气爱奇” “气过其文”, 称王粲则为“发愀怆之词, 文秀而质羸”[3]133-142。 王粲作品的“体弱”, 一方面如钟嵘所言, 其“质羸”多半由于作品内容倾向于“发愀怆之词”; 另一方面, 王粲诗歌结构所表现出的“密”, 也是造成王粲诗歌作品“体弱”的重要原因。 以下笔者略作考述, 以求教于方家。

1 因铺陈而致之“密”

王粲的辞赋在建安文学中称善, 前人多有称说。 如曹丕《典论·论文》中说:“王粲长于辞赋。”[1]720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也以“及仲宣靡密, 发端必遒”, 列其于“亦魏晋之赋首也”之一[4]96, 可见曹丕、 刘勰都对王粲的辞赋极为推崇。

与“长于辞赋”相应, 王粲娴于作赋的具体手法, 即铺陈的运用。 许慎《说文解字》中称:“赋, 敛也。”段玉裁注解说:“《周礼·大宰》‘以九赋敛财贿’, 敛之曰赋, 班之亦曰赋。 经传中凡言以物班布与人曰赋。”[5]282就普遍意义而言, “赋”字在“班布”的意义上与“铺陈”是相通的。 具体到文学意义上的“赋”, 《周礼·大师》中说:“(大师)教六诗, 曰风, 曰赋, 曰比, 曰兴。”郑玄注称:“赋之言铺, 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6]796《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 铺也: 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也。”[4]95马积高先生认为:“赋, 《说文》: ‘敛也’。 知贡赋之赋乃本义。 古时贡赋必陈之于庭, 赋、 敷、 布、 铺古同声, 韵部亦同, 故赋又有铺陈之义。 引申之, 遂称作诗言志或诵诗述志为赋。”[7]2这些都说明文学范畴中的“赋”的手法与铺陈亦是相通的。

过多的铺陈, 势必会造成一种“密”的客观效果。 刘熙《释名》中说:“密, 蜜也, 如蜜所涂无不满也。”清人王先谦对此的解释是:“‘密’字, 经典有数义, 此则‘密比’之谓也, 故云如蜜涂皆满。”[8]128刘熙所称的“如蜜所涂无不满也”是能够恰当形容过多铺陈之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的。

王粲对铺陈手法的具体运用, 典型如《游海赋》:

鸟则爰居孔鹄, 翡翠鹔鹴, 缤纷往来, 沈浮翱翔; 鱼则横尾曲头, 方目偃额, 大者若山陵, 小者重钧石。 乃有贲蛟大贝, 明月夜光, 蠵鼊玳瑁, 金质黑章。 若夫长洲别岛, 旗布星峙, 高或万寻, 近或千里; 桂林丛乎其上, 珊瑚周乎其趾。 群犀代角, 巨象解齿。 黄金碧玉, 名不可纪。[9]294

这无疑是把海中众多的珍宝奇物一一“班布”到了我们面前。 然而, 辞赋本身特点就在于铺陈, 此处无需过多费辞。

《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说:“昔诗人什篇, 为情而造文; 辞人赋颂, 为文而造情。 ……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 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而后之作者, 采滥忽真, 远弃风雅, 近师辞赋, 故体情之制日疏, 逐文之篇愈盛。”[4]416刘勰此论指出了汉代以后人们诗文创作深受辞赋影响的重要现象。 值得注意是, 王粲就常常将赋中的铺陈手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 因此, 在他的诗歌中多有铺陈之句, 如《公宴诗》开篇:

昊天降丰泽, 百卉挺葳蕤。 凉风撤蒸暑, 清云却炎晖。 高会君子堂, 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 旨酒盈金罍。 管弦发徽音, 曲度清且悲。[9]216

极力铺陈当时的季节、 天气、 侍宴的人物以及宴会的佳肴、 美酒和音乐。 以至于王夫之在评论刘桢《公宴诗》时认为“鲜润如今日之始构。 《公宴》诸诗, 如无公干, 则当日群饮, 酒肉气深, 文章韵短矣”[10]161。 就王粲诗中“嘉肴充圆方, 旨酒盈金罍”而言, 王夫之所指不为无的。 再如《从军诗五首》(其五)写景、 写人:

四望无烟火, 但见林与丘。 城郭生榛棘, 蹊径无所由。 雚蒲竟广泽, 葭苇夹长流。 日夕凉风发, 翩翩漂吾舟。 寒蝉在树鸣, 鹳鹄摩天游。 客子多悲伤, 泪下不可收。 朝入谯郡界, 旷然消人忧。 鸡鸣达四境, 黍稷盈原畴。 馆宅充廛里, 士女满庄馗。[9]285

通过敷写行军途中的荒凉和至谯地后的和乐景象, 从而造成了强烈的反差。

清人刘熙载《艺概·文概》中云:“言外无穷者, 茂也; 言内毕足者, 密也。”[11]206综上所述, 从王粲诗歌中, 我们确实能感受到由于过多铺陈而“言内毕足”, 从而形成突出的“密”的艺术表现效果。

2 由夸张而致之“密”

王粲对其诗歌中的铺陈对象, 还常常借助夸张的修辞手法, 从而造成“如蜜所涂”的表现效果。 典型如:

出门无所见, 白骨蔽平原。 (《七哀诗三首》其一)[9]270

诗句极言白骨之多, 以至掩蔽了广袤的原野, 诗人展现于我们面前的是累累白骨之“密”。 同样是写骸骨,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君独不见长城下, 死人骸骨相撑拄”; 蔡琰《悲愤诗》中作“斩截无孑遗, 尸骸相牚据”[12]199。 显而易见, 无论是陈琳的“相撑拄”, 还是蔡琰的“相牚据”, 都不如王粲的“蔽平原”来得“密实”。 对王粲这两句诗表现出的“密”, 启功先生有很深的体会, 曾说:

王粲投奔刘表, 至武汉, 写“南登霸陵岸”一诗, 其间有“出门无所见, 白骨蔽平原”句, 是夸张, 但也实在。 杜甫诗却不一样。 他在成都盼望长安, 诗意就很不一样: 《秋兴八首》曰:“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瞿塘峡口曲江头, 万里风烟接素秋。 ……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诗意比王粲要有余地得多。 宋人张舜民被贬到湖南,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 应是长安”, 诗意又进了一层。 到辛稼轩“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更别有一番气象。 同是望长安, 几位诗人的处境、 思想、 感情乃至运用技巧不同, 诗意便大不一样。 比较起来, 王粲的诗显得太实, 毫无缝隙可言。[13]12-13

启功先生所言王粲此诗“(没)有余地” “显得太实, 毫无缝隙可言”, 皆是就其“密”而言。 由此可知, 即使从历时的角度, 同后世许多杰出诗人的诗作相比, 王粲诗歌过“密”的特点仍然十分明显。 王粲诗作中此类“密”句还有许多, 如:

陈赏越丘山, 酒肉逾川坻。 (《从军诗五首》其一)[9]277

诗句极写赏赐之物众多及犒劳的丰厚, 而以“山”喻奖品的堆积, 以“川坻”喻酒肉之盛, 于中仍可感觉其“密”的情状。 再如:

逍遥河堤上, 左右望我军。 连舫逾万艘, 带甲千万人。 (《从军诗五首》其四)[9]283

以“千万”这样庞大的数字写军容之盛。 而我们由数字稍加联想到具体的舟、 卒, 也可见其“密”, 正如清人陈祚明所说:“‘逍遥’四句, 千万全军俨然在目。”[14]194

综合以上例句, 王粲确实是借助夸张的修辞手法, 图写出了大量“如蜜所涂”的物象。 王粲诗歌的这种现象, 可借用美术字体设计中的“字怀”概念进行说明。 在字体设计中, 字怀是指一个字体内的空间。 越粗大的字体字怀越小, 越纤细的字体字怀越大。 清人宋曹《书法约言》中云书体过肥之弊曰:“满取肥……太肥则质浊。 筋骨不立, 脂肉何附……肉多而骨微者谓墨猪。”[15]566以此而观, 如此多“密”的物象出现在王粲诗歌当中, 无疑会使其作品缺少一种张力, 显得有些“虚胖”, 就难怪被人目为“体弱”了。

3 因句式重复而致之“密”

与铺陈手法相关, 王粲诗歌多用排比句, 典型如:

山冈有余映, 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 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 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 白露沾衣衿。 (《七哀诗三首》其二)[9]271-272

值得注意的还有, 王粲诗歌中频频出现相同或相近句式反复使用的现象。 如《从军诗五首》(其一), 歌颂曹操武功, 云:

相公征关右, 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 再举服羌夷。[9]277

以相同、 相似句式成文, 且间用顶真格, 使诗歌节奏紧密。 清人宋长白曾一反常调说:

钟嵘谓“粲文秀而质羸, 在曹刘间别构一体”, 余谓羸莫甚于公干, 如《赠从弟》三首, 一曰:“岂无园中葵, 懿此出深泽”, 二曰:“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三曰:“岂不常勤苦, 羞与黄雀群”。 一时一事, 句法重复至此, 回视仲宣之《杂诗》 《七哀》, 有惭德已。[16]585

这里, 宋氏虽就刘桢诗而论, 但也可见相同句式的重复使用, 确实容易给人以“羸弱”的感觉。 只不过, 可能宋氏没有注意到同样的现象在王粲诗中也相当突出, 否则也不会有此论了。

4 结构之“密”对诗歌“体弱”的补救

需要指出的是, 尽管如此频繁地使用铺陈手法, 王粲诗歌在篇章方面却仍表现出“整密”的特色。 《文心雕龙·诠赋》中有“及仲宣靡密, 发端必遒”句, 范文澜注称:“严可均《全后汉文》辑粲赋有《大暑》 《游海》 《浮淮》 《闲邪》 《出妇》 《思友》 《寡妇》 《初征》 《登楼》 《羽猎》 《酒》 《神女》 《槐树》等赋, 虽颇残阙, 然篇率遒短, 故彦和云然。”[17]149其实, 王粲诗歌在结构上入题较快, 又能紧绕主题, 不涉枝蔓的特点也是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之一。 王粲诗有开篇就言及主题者, 如:

日暮游西园, 冀写忧思情。 (《杂诗》)[9]266

荆蛮非我乡, 何为久滞淫。 (《七哀诗三首》其二)[9]271

王世贞《艺苑卮言》中曾对四言诗的“冒头”进行过讨论, 说:“但成一冒头, 百凡宴会酬赠, 可举以贯之矣。 若韦孟之《讽谏》……仲宣之《赠蔡睦》、 《文颖》, 越石之《赠卢谌》, 宁有是耶?其他仲宣之《思亲》云: ‘穆穆显妣, 德音徽止’……开口见咽, 岂不快哉!”[18]132-133)王氏明确指出王粲的四言诗《赠蔡睦》 《文颖》 《思亲》, 无“冒头” “开口见咽”, 也与这里所说“开篇就言及主题”相近。

王粲诗歌还有在简要介绍背景后点明主题者,如:

昊天降丰泽, 百卉挺葳蕤。 凉风撤蒸暑, 清云却炎晖。 高会君子堂, 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 旨酒盈金罍。 (《公宴诗》)[9]276

是在先说明时节、 天气后, 进入主题事件——宴会的描写。 又如:

西京乱无象, 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 远身适荆蛮。 (《七哀诗三首》其一)[9]270

其中, “西京乱无象, 豺虎方遘患”是时代背景, 而“复弃中国去, 远身适荆蛮”、 则是主题事件。

王夫之评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说:“落笔刻, 发音促, 入手紧, 后来杜陵有作, 全以此为禘祖。”[10]160王氏虽就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而论, 然通过以上分析, 似乎可以说“入手紧”是王粲诗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其过多铺陈而容易给人的枝蔓、 繁冗的感觉。

5 结 语

以上, 造成王粲诗歌“体弱”的诸多原因中, 过多的铺陈无疑是最重要的方面。 对此, 前人多有微词。 如元代陈绎曾《诗谱》中“王粲、 刘桢”条, 称:“真实有余, 澄滤不足。”[19]628方东树《昭昧詹言》中评王粲《从军诗五首》也说:“王仲宣《从军》五首, 紧健处, 杜公时效之, 《出塞》诸作可见。 但其铺陈处, 稍嫌繁缛, 乃知杜公有伤尽太冗之病, 亦自古人出。”[20]78是说王粲这种繁缛的风格影响了杜甫。

王粲诗歌中出现如此多铺陈之句的原因, 一方面可能因为“长于辞赋”而习惯于把赋中的铺陈手法迁移到其他文体的创作中。 另一方面则可能与其“躁竞”的性格有关。 王粲“躁竞”的典型表现见于《三国志·杜袭传》:

魏国既建, (杜袭)为侍中, 与王粲、 和洽并用。 粲强识博闻, 故太祖游观出入, 多得骖乘, 至其见敬不及洽、 袭。 袭尝独见, 至于夜半。 粲性躁竞, 起坐曰:“不知公对杜袭道何等也?”洽笑答曰:“天下事岂有尽邪?卿昼侍可矣, 悒悒于此, 欲兼之乎!”[2]665

此后人们评价王粲也基本沿用了这一说法, 如《文心雕龙·体性》篇中称:“仲宣躁锐, 故颖出而才果。”《程器》篇中称:“仲宣轻脆以躁竞。”[4]380, 598)《颜氏家训·文章篇》中也称:“仲宣率躁见嫌。”[21]237由于王粲这种与人相“竞”的心理存在, 那么就不能排除其在诗歌创作, 尤其是与他人同题创作时凭借自己的“溢才”有意进行较多的铺陈的可能。

总而言之, 王粲诗歌由于过“密”而造成了“体弱”这一现象, 从艺术手法上看, 是其将赋的创作手法移借到诗歌创作中的结果; 而从作家才性和创作心理上讲, 则是王粲“溢才”和“躁竞”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梁]萧统. 文选[M]. [唐]李善, 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2] [晋]陈寿. 三国志[M]. [宋]裴松之, 注.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3] [梁]钟嵘. 诗品集注(增订本)[M]. 曹旭, 集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4]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校注(增订本)[M]. 黄叔琳, 注; 李详, 补注; 杨明照, 校注补遗. 北京: 中华书局, 2000.

[5] [汉]许慎. 说文解字注[M]. [清]段玉裁, 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6] 周礼注疏[M]. [汉]郑玄, 注;[唐]贾公彦, 疏. 北京: 中华书局(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 1980.

[7] 马积高. 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8] [东汉]刘熙. 释名疏证补[M]. [清]毕沅, 疏证; 王先谦, 补; 祝敏彻, 孙玉文,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

[9] 吴云. 建安七子集校注[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

[10] [清]王夫之. 古诗评选[M]. 张国星, 校点.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

[11] [清]刘熙载. 艺概注稿[M]. 袁津琥, 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12] 逯钦立.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13] 启功, 赵仁珪. 启功讲学录[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4] [清]陈祚明. 采菽堂古诗选[M]. 李金松, 点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15] 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 校点. 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16] [清]宋长白. 柳亭诗话[M]. 济南: 齐鲁书社, 1997.

[17]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注[M]. 范文澜, 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18] [明]王世贞. 艺苑卮言校注[M]. 罗仲鼎, 校注. 济南: 齐鲁书社, 1992.

[19] [元]陈绎曾. 诗谱[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20] 方东树. 昭昧詹言[M]. 汪绍楹, 校点.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

[21] [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M]. 王利器, 集解. 北京: 中华书局, 1993.

猜你喜欢

辞赋中华书局诗歌
诗歌不除外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论民国辞赋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什么叫辞赋及其与对联的关系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诗歌岛·八面来风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