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心理探究
2018-01-12谢冰
谢冰
摘要 大学生的学习基础、目的、方法与习惯是影响其专业课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心理直接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专业课教师应关注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心理现状,悉心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专业课学习心理,使之成为提高专业课教学及学习效果的有效助力。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目的等基本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学习方法、习惯的成因及专业课学习心理的形成,探究了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心理对创新素养形成的影响,以期为大学生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心理;蔬菜生产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278-02
学习心理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是专业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心理无疑将对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及习惯等不同,这些差异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复杂而多变,而学习心理问题与大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素质密切相关[1-2]。精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现状,采取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使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真正达到相应的职业要求,成为摆在大学专业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而要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深入探究当下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心理成为首要任务。笔者在多年从事植物科学专业蔬菜生产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心理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以期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参考。
1 大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目的的基本现状
1.1 学习基础
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国高校录取率逐年上升,但同时也带来了本科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农科类专业中更普遍。据了解,2个教学班55~60人的学生中,入学成绩刚过一本线的占20%~30%,一本线到550分左右的占30%~40%,560~600分的占20%~30%,偶有600分以上的,每一届学生的成绩分布基本稳定。尽管不能唯分数论,但高考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大学生入学时的学习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与习惯以及学习心理等。基础不同的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课,学习效果会有显著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各类学生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学习方法不科学,仍未养成适宜大学阶段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这一点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1.2 学习目的
当前来看,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尽相同。有准备考研、考公务员的,有准备自主创业的。学习目的不同,导致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差异,进而影响学习心理与成绩。
2 大学生学习方法、习惯的成因及专业课学习心理的形成
2.1 学习方法、习惯的成因
分析发现,本科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习惯多数是在中学阶段养成的。目前,多数中学只注重理论课教学,由于学生数量多,实验课开课有一定难度,故很少甚至基本不上实验课,即使是重点高中也存在类似问题。虽然高考题目中有实验内容的考察,学生的应试准备却仅限于死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根本谈不上结合实验过程进行学习的经历与体验,因而难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尤其是难以形成适应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进入大学以后,实践课的学习条件明显改善,但他们仍然习惯性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完全割裂,没有自主进行有机结合并加以学习。这样一来,会直接导致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2.2 专业课学习心理的形成
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心理,不同类型的学生具有不同特点。目前,准备考研的学生占比很大,尤其是为成功保研而努力学习的学生,学习态度很端正、很积极,也最關注成绩,他们通常喜欢课后主动向教师索要授课内容的ppt,目的是为了方便复习授课内容,但真正能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识记的学生并不多。这部分学生囿于学习方法没有进行适时的调整,仍在沿用中学阶段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学习效率较低,难以实现预期成绩。这也直接导致他们的学习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至于其他学生,有的对蔬菜生产兴趣浓厚,他们通常在蔬菜生产学实践课上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喜欢动手操作,但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却表现出一定的惰性,因而综合成绩并不突出;而有的学生对专业课成绩的预期就是及格,基本处于一种学习颓废的状态[3]。
3 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心理对创新素养形成的影响
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心理是否健康,关系着专业课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大学生专业创新素养的形成。一是学习动力有限,各种因素带来的不良专业课学习心理导致大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动力不足;二是不良的学习心理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学习效果有限[4];三是只追求考试成绩而对专业知识不求甚解的学习模式严重影响了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大学阶段的学习除了基本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之外,学会学习至关重要。只追求分数的学习目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存在的土壤,学生成为记忆机器,完全没有形成专业素养,对专业知识不能活学活用,不能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形成。
4 结语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种植业模式日益更新,多元化复合型农业科学专业人才需求倍增。培养基础扎实、创新意识活跃、学习能力强的本科生,成为专业课教学及教师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尤其作为本科阶段“攻坚战”的专业课教学,如果不能顺利实现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专业素质就达不到理想水平,进而影响本科生的就业水平及入职后的发展,这违背了以本为本的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初心与目的。因此,在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时刻关注各类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心理,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使之成为提升本科生专业素养的重要助力。
5 参考文献
[1] 杜允.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述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01-107.
[2] 万峰,成婷,陈倩.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6):95-98.
[3] 叶展航,吴紫莹,杨韶刚.从学习倦怠到学习颓废:大学生学习心理之忧思[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77-78.
[4] 李小倩,李晓娜.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剖析及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