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泽辣椒高效栽培技术

2018-01-12侯广欣车寒梅张淑敏李如欣王丽萍赵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育苗田间管理

侯广欣 车寒梅 张淑敏 李如欣 王丽萍 赵敏

摘要 本文介绍了鸡泽辣椒高效栽培技术,具体包括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鸡泽辣椒;高效栽培;育苗;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1.3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068-02

鸡泽辣椒又称羊角椒,因其尖上带钩而得名。由于鸡泽辣椒皮薄、肉厚、辣度适中、富含丰富的VC且味香,深受人们喜爱。辣椒适宜生长在15~30 ℃的环境中[1]。最适生长温度为23~28 ℃,温度过低抑制生长。合理处理辣椒种子,培育壮苗是辣椒生产的关键。提高幼苗抗性,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并及时疏苗、分苗和定植,在辣椒生长过程中做好水肥管理工作,控制好通风和光照,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提高辣椒产量的保证。

1 播种育苗

1.1 种子处理

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 min,捞出冲洗干净,用30 ℃左右的温水浸泡5~6 h,浸种期间轻轻搓掉种皮表面的黏膜,再用湿布包好,放在33~35 ℃恒温下保湿催芽2~3 d,每天清水冲洗1~2次。待70%以上的种子露出根芽时即可播种。若其他条件暂不适宜,不能按时播种时,要做好种子保湿措施并放在2~5 ℃低温下蹲芽[2]。

1.2 育苗时间

春辣椒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育苗,夏辣椒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育苗。

1.3 育苗方式

1.3.1 穴盘育苗。穴盘育苗基质为草炭和蛭石的混合物,两者混合比例为3∶1,一穴一苗,播种后表面覆盖一层蛭石。育苗株数以所需苗数的1.3倍为基础,多余辣椒苗可用于后期补苗。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之間,夜间温度控制在15~16 ℃之间。为了保持基质湿度、出苗整齐,在距离基质2~3 cm处覆盖一层地膜,有超过1/2种子发芽后揭开地膜,视基质干湿度情况向基质表面喷水。如果出现“戴帽”现象,可适当多撒蛭石,利用蛭石将种帽脱掉[3]。

1.3.2 苗床育苗。辣椒属茄科作物,为了避免连作障碍,应选择3~5年内未播种过茄科作物的肥沃土壤,提前15~20 d进行翻晒、打碎和整平[4]。将腐熟有机肥和园土混合埋入苗床土壤内部,有机肥比例占40%,另加磷酸二铵0.5~1.0 kg/m3和硫酸钾0.5~1.0 kg/m3配制成营养土,营养土在使用前需进行消毒。播种前1 d浇1次透水[5-6]。应选择晴天上午播种,采用撒播方式,播种间距大于1 cm为好,一般为10 m2苗床出苗5 000~7 000株为宜,一般1 hm2栽植田需播种床150~225 m2,播后覆盖细土厚1 cm,用塑料薄膜封闭并升温[2]。

1.4 苗床管理

1.4.1 疏苗。播种后保持床温30~35 ℃,当有70%以上种子出土时降温,以白天30 ℃、夜间20 ℃为宜。幼苗1~2片真叶时间苗,防止辣椒苗过密影响生长,疏苗遵循“去弱留壮”原则。结合间苗拔除周围杂草,防止杂草与幼苗竞争养分,间苗后株距3~4 cm。

1.4.2 分苗。2~3片真叶时立即分苗,将幼苗放到营养钵中,分苗后用小拱棚覆盖,保持棚内温度27 ℃,提高棚内相对湿度,尽量减少分苗对根系造成的伤害,缓苗期间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8 ℃;缓苗过后,棚内温度在27 ℃基础上降低2~3 ℃,如果棚内温度过高,注意通风,防止高温高湿诱发病虫害。一般苗高17~20 cm、真叶8~10片,定植前10~15 d从阳畦顶部放风进行炼苗,使辣椒逐步适应外部环境,为定植做好准备。壮苗标准:茎杆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叶色浓绿,茎叶完整,无病虫,根系发达、侧根白,一般苗龄为60 d。

2 定植

结合耕翻,施用腐熟有机肥60~90 t/hm2、磷酸二铵600~750 kg/hm2、硫酸钾150~225 kg/hm2。土地整好后,及时起垄,春栽需覆盖地膜增温保湿。垄距100 cm,起垄后喷施地乐胺600倍液防草害,并覆膜保墒增温。

春季定植时间为终霜期过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其他方式栽植应以气温不低于10 ℃、地温不低于13 ℃为原则确定茬口定植期。一般株行距为27 cm×45 cm,定植密度为7.50万~8.25万株/hm2;杂交辣椒可适当放宽株行距,密度为6万株/hm2左右。

3 田间管理

3.1 整枝

定植后要及时打杈、整枝,以便改善植株间光照和通风情况。一般采用留2枝的整枝方法,留下长势良好的对称2枝,其余侧枝全部打掉。在主枝生长过程中要及时修整主枝上的侧枝,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3.2 水肥管理

晴天整地晒土,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一般采用沟施法施用基肥,遵循施基肥和做畦相结合的原则,需施用腐熟有机肥60~90 t/hm2、磷酸二铵600~750 kg/hm2、硫酸钾150~225 kg/hm2。进入结果期后,适当控制浇水,以促使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禁止大水漫灌及阴天傍晚浇水,保持地面见干见湿,提倡膜下灌溉。当门椒坐住后,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25 kg/hm2或腐熟饼肥750 kg/hm2;果实采收期结合浇水追施磷酸二铵225~300 kg/hm2。进入盛果期后每7~10 d浇1次小水,每次浇水后追施尿素75~150 kg/hm2、硫酸钾120~150 kg/hm2。7—8月防止雨涝,及时排水。

3.3 其他措施

注意适时通风。辣椒生长周期长,不喜强光照射,因而在生长过程中若日光强烈需要适当进行遮光处理。

4 常见病害预防方法

辣椒感染炭疽病后叶片和果实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染病叶片上病斑呈褐色且中间淡灰色,果实上病斑偏黄且有隆起的同心轮纹,染病叶片和果实均有小黑点出现。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防治,连续防治2~3次。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源,将病残体、落叶、坏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辣椒疫病发病早期,叶片、茎部表层出现褐色、深褐色条斑;后期会引起皮层腐烂,茎基部发生软腐,枝叶很快枯萎,植株大片死亡。因此,应及时防治,最大限度地减轻病害。首先要摘除病叶,去除传染源,防止感染其他叶片[5-6],同时加大通风和提高光照,防止湿度过大。在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3 000倍液,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进行防治。7 d左右喷1次,视病情连续喷2~3次。

辣椒病毒病常见有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4种症状。花叶表现为叶片浓绿、淡绿相间斑驳,严重的可导致植株矮化,果实变小;黄化表现为叶片变黄并出现落叶现象;坏死表现为植株变褐、有条斑或环斑,同时会有顶枯现象;畸形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变形,分枝特别多,多呈丛枝状。当辣椒出现上述1种或多种症状时,可用20%病毒A或1.5%植病灵、毒青、毒圣、病毒必克等药剂防治。

5 参考文献

[1] 冉崇江.辣椒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农技服务,2016(15):62.

[2] 李智.辣椒高效高产栽培技术探究[J].南方农业,2017,11(17):3-4.

[3] 胡彦坤.辣椒保护地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8(1):12-15.

[4] 黄田夫.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2015(3):35-38.

[5] 伍良荣.浅谈当前辣椒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6,33(2):100.

[6] 梅映雪.辣椒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北京农业,2015(26):40-41.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育苗田间管理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抢种暮春
试论棚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