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沃夏克和他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2018-01-12郑瑾

新一代 2017年15期
关键词:德沃夏克协奏曲大提琴

郑瑾

《b小调大提琴与乐队协奏曲》(作品104)是德沃夏克在他一生的最后十年、继第五交响曲之后写成的,是这位伟大捷克作曲家的一次创作总结。其内容之深刻、音乐形象之鲜明、交响气魄之宏伟使之成为古典大提琴作品中最有成就的作品之一,属于他的优秀作品之列。它同舒曼、圣一桑、拉罗等人的协奏曲;同柴科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一道列入世界大提琴文献的“宝库”之中。

协奏曲自1896年首次演奏以来,其影响范围很广,到目前为止它仍是演奏家和教学当中常用的曲目。能有幸演奏这首乐曲,可以说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净化和升华。《b小调协奏曲》的艺术特点吸引着听众和演奏者,也使我们的研究充满兴趣。我们研究这首曲子的目的主要在于揭示作品的音乐冲突,在解释演奏方面确定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先让我们来分析下作曲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十九世纪是捷克音乐文化的繁荣时期,捷克古典音乐奠基人别?斯美塔那和他晚些时候的同代人安?德沃夏克的创作达到了艺术的顶峰,也就是他们的作品中特有的捷克民族特点形成了,并反映出十八世纪末捷克民族复兴时期最进步的人民民主思想。

众所周知,十七世纪初捷克丧失了民族独立。在这段时期,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为捍卫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宣言,捍卫文艺发展的斗争,特别是为捍卫民间音乐发展起了历史性的作用。他们的创作思想反映出当时同时代最进步的思想——爱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思想。正是在这样一些极为重要的创作思想作用下,同人民保持着血肉联系,又进一步的影响着德沃夏克的创作激情。年轻时的德沃夏克经常参与布拉格音乐生活。自1862年起,他在临时剧院当中提琴手,了解到斯美塔那的早期歌剧和格林卡的歌剧以及公演的捷克作曲家的管弦乐作品,这一切对他的创作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当时民族解放运动正处在高涨时期,民族题材在德沃夏克的笔下得到了真正的民主体现。德沃夏克为彰显爱国主义思想打下基础的第一部作品是交响乐伴奏的大合唱《颂歌》(1873),随后又创作了《胡斯序曲》第一、第二和第四交响曲。这些作品全部由英雄主义同民族民间因素戏剧化结合在一起,还同自然、朴实的生活风格综合在一起。英雄主义是解决民族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另一方面,他以乐观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这一特点体现在九十年代两部最大的交响乐作品《第五交响曲》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中。

在旅居美国近三年的时间里,作曲家不仅创作出了《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而且还创作出《e小调交响曲》、钢琴套曲《幽默曲》、《F大调弦乐四重奏》这些优秀曲目。其中《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同《e小调交响曲》连同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一起,达到了捷克古典交响音乐的顶峰。这是德沃夏克创作中最后一部交响曲和最后一部协奏曲。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交响乐体裁和协奏曲体裁的“典范”。《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在德沃夏克创作的协奏曲中还有巨大的进化意义。1876年德沃夏克发表了钢琴协奏曲,1880年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最后在1895年,完成了《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这几部作品概括了作曲家三十年的创作经历,勾画出一幅协奏曲进化的画面,体现了作曲家在创作上的成长全过程。不难发现其中两个特点:一是协奏曲的思想内容逐渐深刻化;二是协奏曲这种体裁强烈地被交响化,但并不消除协奏曲的独立性。协奏曲体裁充分交响化表现在他的晚期作品《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里。其交响手法的深度、广度方面都更接近德沃夏克本人的晚期交响曲。它们都综合利用民间歌舞音调作为创作内容的基础。在每个旋律中都充满着捷克的民族精神。这些作品的民族因素并不是创作的目的,而是揭示进步的民主思想的手段,从而音乐民族艺术性成了全民性。第五交响曲和大提琴协奏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德沃夏克创作上总结性表达之所在。其一,这部作品发展了器乐协奏曲这一体裁形式;其二,它同第五交响曲一齐在交响乐创作上达到了最高成就;其三,它用鲜明的艺术形象体现出该时代进步的民族解放思想。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德沃夏克1895年写于纽约的。协奏曲第一乐章是一充分发展的、奏鸣曲式的快板,它有两个陈述部,宏大的展开部,简洁的再现部和一个颂歌般的、壮丽的结尾。它以两个主题为基础,第一主题具有鲜明的英雄个性,英雄主题是整个协奏曲的中枢。第一乐章的英雄主题具有多样性,它具有进行曲式的特点,又具有歌唱性、陈述性的特点。它来源于胡斯战歌。第二主题充满人性的深刻感情,是德沃夏克内心最珍贵的个人情感的表现。第一乐章以一个篇幅很大的交响呈示部开始,英雄主题先弱起,速度处理得稍慢,接近高潮时恢复原速。这是捷克人传统的演奏习惯,也是突出英雄主题的宏伟性。第二主题在音乐慢慢柔化的過程中象“露出水面”一样呈现出来。第二主题应用轻柔的音色演奏,以便形成对比。所以我们在演奏时要有所控制,不要过强,以免过早地使第一乐章获得凯旋性质的结局。在这种情形下将宽广的演奏同强烈的戏剧性结合起来最为理想。宏大的展开部完全是建立在英雄主题的发展之上的。再现部体现出第二主题较为积极的、坚定的个性特点。再现部的结尾向颂歌般的英雄主题过渡,它也是第一乐章的结尾。整个结尾是在十分热情、十分高涨的情绪中进行的,英雄戏剧情节到了末尾就发展成为生活必胜的信念,它反映出德沃夏克对解放斗争和人民的光明未来必胜的信心,更体现出整个作品的总精神。

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感情深沉、情绪安祥并具有高尚的情操,它让我们看到了作曲家的内心深处。二乐章是用复三部曲式写成的,它以两个歌调性极为相近的主题作为基础。第一主题在音调上同第一乐章的英雄主题有一定的联系。它来源于英雄主题的典型音调。在演奏时不要将主题开始具有的宁静和田园气氛扩展到整个呈示部,而是在激动不安的插部里,用一种不寻常的力度迸发出忧郁感情同开始作对比。另一方面又逐渐回到第一主题起初那种明朗而宁静的气氛中。第二主题形象是德沃夏克个人痛苦的回忆和悲伤心情的反应,旋律优美,别具一格,但热情调式仍保持不变。第二乐章的两个基本音乐形象内在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发展,演奏第二乐章指导性的关健在于处理好两个基本音乐形象,Adagio同第一乐章英雄主题发展之间的联系。这里应当努力表达出抒情的、歌唱性的主题,同第一乐章统一起来,奏出强烈的戏剧色彩。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终曲是作曲家绝对成功之作。如此完善的套曲结尾在大提琴协奏曲文献中几乎没有第二个例子。它明朗、自信的主题是整个作品英雄戏剧性构思的乐观主义的总结。终曲的音乐形象是由进行曲、舞曲和抒情歌调汇合而成的,都具有捷克民间音乐特色。它是用回旋曲式写成的。终曲的主要主题第一遍是一个三段式的插部,第一主题是雄壮的进行曲与优美的舞蹈因素充分的结合。在演奏时不要为了强调第一主题的抒情性而在拉第二遍主题时放慢速度,因为它们只是同一音乐形象的不同方面。德沃夏克强调在演奏中(intempo.保持速度: =104)保持住运动特征和总速度,要求演奏得紧凑些,不允许发生某种速度的偏移。第二主题也应当回到原速,不能出现加速。第三主题是个间奏曲。开始时,抒情、沉思,而后情绪动人、激昂。主题三次出现后,德沃夏克赋予了它一个宽广、充分发展的结尾。这个结尾既优美又庄重,既华丽又朴实,具有真正深刻的交响性,它是整个协奏曲的总结。如果我们将整个终曲成功地统一在乐观的、高涨的情绪之中,全部插部都统一在基本速度的总脉搏之中,这个结尾才称得上是整个协奏曲的史诗般的终结。

在协奏曲的分析行将结束之际,我们不得不承认德沃夏克的这部作品是世界大提琴文献中难度最大的作品之一。它达到了大提琴力度所能表现的极限,对乐器演奏宽广音域的最高要求。如沉思般的抒情同勇敢、力量戏剧性地结合,轻快的谐谑性同史诗性的结合,这就要求演奏者展现出各色各样的演奏技巧,如大型旋律句、激烈的、高难度经过句,双音以及和弦技巧等。

以真正的爱国主义反映出德沃夏克深刻的民主解放思想内容,以及体现出这一思想的丰富的器乐表现力,都使《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成为大提琴演奏家和广大听众最能感受到民主自由和最喜爱的大提琴作品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沃夏克协奏曲大提琴
请让我独处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德沃夏克:胸怀爱国热忱的作曲家
浅析德沃夏克《A大调钢琴五重奏》Op.81第二乐章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自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