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科研写作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研究
2018-01-12陆苗
陆苗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当下,亟需教师的专业发展,2011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应“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
教坛有云:把听懂的做出来,把做过的说出来,把说过的写下来。这可以说是对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真实写照和集中概括。 “聽”“做”“说”“写”四件事,建构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环节:(1)学习——(2)实践——(3)交流——(4)写作,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串起了“践行——文本”的教师专业发展链。
当下,教师专业培训平台越来越正规,教师的学习、实践和交流这三个环节,由于其外显性的行动特征而被重视,但“写作”这个环节,似乎进步不大。
要让教师有动笔写作研究论文、课题的冲动、激情和信心,将写作当成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基础练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拾阶而上。
二、研究目的
“践行 ——文本”应当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有机构成,成为教师职业成长的专业发展链。通过本方案的设计,让教师了解科研写作的价值和意义,重视和加强科研写作,并在科研写作中谋求均衡发展、进步成长、构建自我。
(一)实现教师内化吸收,提高生命内涵
写作是一种内化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教育教学是他最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作为承担着人类灿烂文化遗产代代传递使命的使者,教师的写作应该是伴随一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二)训练教师教学思维,生成教育智慧
写作是人生智慧的平台,能提升人的智慧品质,能够栽培人的思维的凝神观照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严肃性、深刻性。写作的同时,也是在进行思维的整理、梳理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度思考,提升了智慧品质。
(三)锻炼教师写作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巴金曾说:“只有写,才会写。”写作能力是通过长期的写作才能历练而成,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必须用心品味,洞明世事,捕捉工作中的现象和信息,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等,实现“写作使人精确”的目标。
(四)优化教师语言表达,提高教学质量
肖川在《写作的意义》中说:“当你在写作中练就了用完整和精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怀时,自然而然,口头语言的品质也就提高了。”所以,每位老师都应该把写作当成锻炼自己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三、实施路径
(一)写作目的上,允许教师有个性的认识
关于教师科研写作的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了不少教师是因“需要”而“被迫”写作这个结果,要坦然接受,允许不同的教师对科研写作持有不同的目的。其实,这个结果也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总是要先满足生存需要,才可能产生自身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同样是写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动机和需求。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不同动机和需求的人,都能对科研写作产生热情和动力。
面对因“需要”而写作的教师,我们要努力让他在这种“逼迫”中摸到一些门道,获得一些成就感,能慢慢地对科研写作有自信,从而都走上“科研写作的幸福大道”;对因“个人爱好、自身发展”而写作的教师,我们要大力地鼓舞,并创设不同的平台和机会,让他能在写作中实现发展的价值,从而呵护并持续他们的科研写作热情。
(二)内容体裁上,寻找教师的最近发展区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一头是教材,一头是学生。因为备教材就是研究学生发展的外部因素,而备学生就是研究发展的内部因素。同样,教师的科研写作,也应该了解自身发展的因素和条件,选择恰当的研究方向和途径,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5-10年的青年教师、各级各类名师,他们之间的科研写作内容和体裁应该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们要厘清教师的能力和需求,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1.生活记录
这是每位老师都可以尝试的一种科研写作方式。如果教师每天能多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等一系列活动,把这些发生在教学生活之中,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件、顿悟记录下来,那么这些记录就成了很有意义的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文章,教学写作的成品才有了厚重的质感,充满生命的活力。
2.教学反思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针对不同学科的课堂,我们可根据学科的特点,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设置对应的课堂反思记录表。通过反思,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参与研究,这样的“实践+反思”的科研写作,能让老师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3.观察日记
身为教师,我们天天和学生在一起,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高高在上,以“爱学生”为名“绑架”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习惯。
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选择不同的角度,耐心观察、记录这些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也为自己的教育生活积累了写作素材。久而久之,下笔成文就不成问题了。
4.体验叙事
体验叙事是教师思维的模式。在这个叙事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生成意义,进而从过去、现在的时间中重新显现出来,同时也在尽可能地向我们展现着未来。有了这些教学叙事,我们可以对过去经历过的教育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
5.论文课题endprint
这是教师科研写作中最专业、最高级别的写作方式。很多教师一听到“论文”“课题”往往会色变,觉得这洋洋洒洒上千字的内容如何能“作”出来,其实,只要坚持了上述四种科研写作方式,练就了善于积累、善于发现问题的慧心,那么论文课题也将应运而生。
当然,除了上述五种类科研写作方式外,还有经验总结、技能操作方法等方式,内容和方式无所谓好坏,总有一款或几款适合老师们,只要老师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并坚持从践行到文本,那么就会实现各个内容体裁之间的转变,创造教师专业发展奇迹。
(三)写作技巧上,加强方法的有效性指导
人一旦有了畏难情绪,就很容易对科研写作失去信心和热情,想要以科研写写作训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就要帮助教师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写作技巧方法。
1.群体性辅导
学校每学年定期举行“课题论文撰写辅导讲座”,就如何从教育教学问题中发现课题、论文的撰写视角,如何撰写课题方案,如何推进课题研究等做辅导,结合实例,让教师在讲座中对课题、论文的撰写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揭开课题论文神秘的面纱,让教师意识到,它们都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践行中产生的,并将以文本的形式再次指向教育教学行动的优化和提升。
2.面对面交流
群体性辅导解决的是共性,而面对一个个不同的教师个体,我们还需要面对面交流。随时、随地、随人,根据教师实际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可针对教师的某篇论文、某个课题方案等有针对性地交流。通过这样的面对面交流,让教师时刻处于科研写作的研讨氛围和技能提升中,为践行到文本的实现提供保障。
(四)反馈交流上,形成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在如今全媒体时代,在科研写作上也要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的评价体系,并用此体系,来持续教师进行科研写作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1. 博客
我市的“新教育实验博客”走过十年有余,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让教师们进行博文撰写、互评等活动。博文的主题有“自由”和“专题”两部分组成:每个月的3篇博文写作,不限主题,只要和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契合即可;每学期定期举行“专题”博文撰写活动,已经进入常规化的“专题”有“教育专著阅读后感”“我与课程建设的故事”等。这样的博客撰写,让教师自觉地将践行转化为文本,为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条件。
2. 沙龙
沙龙气氛宽松融洽,而且又是面对面的交流,这使得教师更容易在这样温馨的场景中推心置腹,沟通交流。根据教师们自身的情况,学校可以开展 “分组沙龙”“集中沙龙”“自由沙龙”等多种接地气的沙龙活动。主题和形式均可以多样化。可以是阅读专著后的“圆桌式”现场观点碰撞,可以是课堂实践后的“探讨式”评课议课,也可以是就某一个代表性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随性的经验介绍和困惑支招。在一次次的讨论碰撞,一次次的思辨、碰撞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以这样的氛围来熏染教师的专业成长。
3. 论坛
每学年做好“分享课程经验,我的一年成长论坛”活动和“我话课程建设”论坛活动,让教师在对一年的课程建设、成长路程进行回顾的同时,提炼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明确方向。同时,在“我的一年成长论坛”中引入身边“名师成长故事”,让教师们对名师的成长历程有更直观系统的了解,从而激发起自己专业成长的勇气和行动。
4. 专著
对于从“经验型”走向“骨干型”“专家型”的教师,我们努力创造环境,引导他们通过教育科研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创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发表、获奖达到一定数量,学校鼓励他们著书立说,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使团队成员朝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从而带动学校的发展。
四、分阶段实施步骤
(一)成立“阶梯式科研写作”中心组
“阶梯式科研写作”中心组以学校各级名师和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组成。从成员的组成结构上体现“阶梯式”。
以这样的“阶梯式”实现中心组成员之间从上而下的引领和辐射,并在这种引领和辐射中,潜移默化,使整个团队在专业成长上有向上的践行力。
(二)分层实现中心组成员的“阶梯式科研写作”
第一阶梯: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月规定撰写不少于3篇的博客文章,以“生活记录”“观察日记”为主,为科研写作开启引领之门,也为更高阶梯的科研写作积累最原始的素材。
第二阶梯: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在第一阶梯的基础上跟进“教学反思”“体验叙事”等撰写,分别安排专题讲座与训练内容,着重指导练笔,让这些教师普遍了解“教育日志”“教育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的基本特点,提高科研写作水平。
第三阶梯:中心组成员在掌握两个阶梯写作要领后,加入和各级名师一起的“课题”“论文”写作的第三阶梯。同样安排相关“课题”“论文”撰写的辅导讲座与训练,并用“教学问题单”帮助老师厘清教育教学上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通过研究去“解决问题”,将教学问题变为课题。
教学问题单
学科 教学问题(描述) 可操作的课题方向
上表中的“学科”和“教学问题描述”两项由教师填写,“可操作的课题方向”由中心组的市级以上名师从教学问题描述中提炼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同时,此阶梯开始教学论文的写作训练,其重点是教师在前两个阶梯累积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炼观点,形成主题,进行从优化学法到优化教法的不同关注点的论文写作训练,有阶梯性地研究落实如何更好地“教”以及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四阶梯:由市级名师组成的“名师指导团队”,对教师的科研写作,特别是论文和课题研究上的写作进行辅导和面对面交流,实现名师自身从“会写”到“会教”有一个阶梯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关照科研写作,使其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三)关照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师个人成长规划册》
无论是“阶梯式科研写作中心组”的成立,还是“阶梯式科研写作”的实施,都是外在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控手段,要想教师真正实现“践行——文本”的专业发展之路,最根本的办法是激发起老师自身的发展欲望,正如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般,有主动发展的意愿,才能有可持续性发展。
学校建立并运行“教师个人成长规劃册”,每学期期初,教师撰写新一年的“个人成长规划”,只有善于规划,才能有更专业的成长。每学期期末,让教师将个人成长的历程放入“规划册”,并对照期初的“个人规划”进行反思,通过“规划册”让教师时刻直观地感受到自身成长的轨迹和速度,避免盲目成长,找到最适合个体的专业成长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