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推进“学困生”帮扶工作
2018-01-12周德帅陈杰
周德帅+陈杰
摘 要:大学生学习成绩是检验大学培养效果的一项重要标志,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积欠学分过多,甚至面临留级、退学危险,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对大学生活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意志不够坚定,时间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方法不正确等;为更好培养精英人才,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加强多措并举,力图标本兼治,扎实推进“学困生”帮扶工作探究力度,对“学困生”实施综合性、创新性管理。
關键词:高校;学困生;帮扶;
一、开展高校“学困生”帮扶工作的背景
大学“学困生”一般指智力水平正常,由于学习方法、心态、动力、意志等原因引起的成绩下降,落后于同学,未能达到学校规定最基本要求的大学生。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在各大高校中出现了大批高校学困生,并且这个数目在不断增加,很多学生无法毕业。因此,制定综合且有创新有实效的“学困生”帮扶计划,开展高校“学困生”帮扶工作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分析“学困生”成因
通过高考选拔一同进入学院的学生综合能力上没有明显差异,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比较优异,但是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学习情况欠佳,达到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存在困难,其后果就是留级、休学、退学等。分析可得以下几个原因:
1.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刚脱离高考的大学生沉浸大学的喜悦中,经过三个月的欢乐假期后,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好进入大学的思想准备,在他们的认知下,大学这个概念就像中学老师说的那样“解放了”。大学是什么?大学该做点什么?毕业后何去何从?进入大学前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入学教育时候又没有入脑。结果就是学习积极性下降,逐渐与正常学习轨道脱轨。
2.高中时期很多学生是被动式的或者是填鸭式的学习,学习习惯并没有培养起来。由于高考压力,父母老师极度重视,无时无刻监督他们的学习,没有电子产品,周围同学大多受到类似压力,他们的目标相对统一,即考上大学。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缺少高中老师式的监督,周围同学有的参加社团部门,有的吃喝玩乐,受如此萎靡之风气影响,容易失去学习方向,常常把不挂科作为自己的学业目标,没有了高中时候的好学生光环,潜意识里把自己定位成不及格学生并且理所当然的接受这种想法,沉迷各种热门的网络游戏,玩物丧志,对学习失去兴趣,临时抱佛脚,考前翻翻书。
3.缺乏正确的学习技巧,无法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由于大学课程难度突然加大,上课速度明显增快,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进度,有些同学心存侥幸,没有主动改变学习方式。然而大学课程知识点众多,不像高中老师能够留出大块时间回头帮助学生复习,渐渐地不懂的知识点积少成多,最后无法达到老师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4.长期处于舒适区,抗挫折能力差。考入我院的学生,高中阶段处于中上水平,生活在外界夸赞之中,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业难度突然加大,部分同学无法很好的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在高中与大学的过渡时期没能够承受住压力,情绪慢慢变得失落,学习目标变得模糊,对未来十分迷茫,产生逃避、畏缩等一系列消极心理及行为。除了学业问题之外,大学期间常常还掺杂着感情方面等问题,如果也受到挫折,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认为努力学习也不会有好的未来等一些负面想法。开始接触网络游戏,逃避现实,将大学宝贵时光耗散在虚拟世界之中,最终虚拟世界就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舒适区,在那里他们能够获得成就感,他们得心应手,感到安全和舒适,害怕外界带来的失败和改变。
三、多措并举帮扶“学困生”
基于上面的“学困生”成因分析,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并且有效的摆脱学困的状态,单从某个方面入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探索综合性、创新性的帮扶之路,尽可能全方位的帮助“学困生”,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
为此,从思想、心理、习惯、方法、帮扶机制五方面进行帮扶工作的开展,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使帮扶行动渗透到学困生的思想和内心,让他们在心理上逐渐建立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做到全面和谐发展,确保帮扶工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见到成效。
(一)统一思想,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
班级方面:通过组织班委会,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小组座谈会等形式,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班级凝聚力,激发集体荣誉感和“学霸”的奉献精神,为参与帮扶工作卓有成效者颁发“帮扶之星”荣誉证书。
学业导师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规划指导,开展一系列专业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加强学生对本专业考研方向、就业前景的深入了解。要求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业计划,加强与学生进行单独交流,让学生明确自己短中期的学业目标和长期的未来方向。对于大学生来说,规划是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的,是不断修正的过程,要达到学业上的进步需要循序渐进,制定短、中、长期学业计划,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度,明确努力的方向。
辅导员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辅导员通过与学生深入交谈,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对症下药,一点点提升“学困生”的思想境界,把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学习的动力源泉。通过组织一些素质拓展,提高“学困生”的能力,充实其大学生活。动员大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利用辅导员的工作特性,走进学生教室、寝室,在生活中给予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三观,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把学习的目标建立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上。
(二)党员带头,朋辈助推帮扶共同进步。
发挥好“朋辈帮扶”模式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发挥专业内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各类团学干部在“学困生”帮扶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大学生党员一般是思想先进综合素质优秀,在“学困生”帮扶工作中既能承担具体的一对一帮扶也能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优秀的党员学生和学生干部带领“学困生”一起奋发向上。
实行“一对一”乃至极度困难的“多对一”帮扶措施,党员干部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加入到帮扶工作中来,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帮扶者也能够寻找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共同进步,实现班级成员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
(三)学霸引领,方法指导,高效学习实现短期提分。
经过深入调研,一般来说,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会在一个宿舍内传播,影响整个宿舍成员的学习状况,相反优秀学生常常扎堆在某个宿舍。针对上述现象,实行“学霸宿舍对接学困生宿舍”。当临近期末复习阶段,学霸引导“学困生”利用高效的复习方法,为“学困生”整理复习提纲,“学困生”跟着学霸的复习计划扎实整理知识考点,会在短时间内高效复习,迅速掌握知识点,达到快速提分的效果。
(四)心理辅导,关注情绪,缓解压力调整状态
学校开设有心理学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缓解各种压力,摆脱负面情绪。但是由于缺乏针對性,无法对需要心理指导的“学困生”获得有效的帮助。如果通过学生之间以及辅导员的作用,多渠道搜集信息,真实全面的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障碍。
遇到学生由于心理状况导致学习困难情况,学院负责心理的辅导员要有针对性的对“学困生”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寻找问题并且分析解决的方法,提出相应个性化方案。周围的同学应给予“学困生”一定的鼓励,增强其自信心,积极拉拢“学困生”再次融入班级,让其在班级中有存在感和价值感。有必要时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动态调整,另一方面可以使用正确方式帮助周围的“学困生”,使其摆脱负面情绪。
(五)完善机制,瞄准帮扶,落实奖励制度保障
学院为帮扶者与被帮扶者设立专门的奖励机制,建立相应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聚焦学生的学习,提高帮扶效果,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针对学生上一年的学习情况,学院应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建立“一对一”帮扶名单并且提供帮扶工作的具体计划以及学年目标,一学期之后再次进行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对有进步的“学困生”根据制定的奖励机制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未见明显成效的“学困生”进行了解谈话,分析具体原因,得出解决方案,瞄准帮扶对象,实现学业上的精准帮扶。
四、结束语
读书,不是逼着学生非做不可的事,而是让学生感受到想要去做的事。仅仅凭学习成绩评判一位学生优秀与否是片面的,但是学习成绩却是进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无论考研还是就业,拥有一个好的成绩单就相当于一个敲门砖。要想使学院越办越好,就应该大力开展“学困生”帮扶工作。帮扶工作对于“学困生”来说起的仅仅是辅助作用,解决“学困生”问题,究其源头在于其本人是否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精英人才,应当时刻怀揣着家国情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红波.赵进,欧阳九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5):73-74.
[2]黄巍.自我价值论对“学困生”帮扶的启示和应用[J].文化学刊,2015(06):131
[3]杨东萍.高校“学困生”帮扶模式探究[J].管理观察,2016(24):106-110
[4]李颖.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5]杨菊杰.独立学院学习困难学生特点及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