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前贤,推陈出新
2018-01-12罗献中
罗献中
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情景交融,脍炙人口,历来备受推崇。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甚至放言:“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论虽然未必严谨,但由此可见该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思想内容上说,它是一篇表达隐逸主题的辞赋名作,是一篇决心抛弃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书,抒发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由衷喜悦。由于该文的巨大影响,加上作者又是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隐逸诗人,于是人们往往误以为该文开启了文学作品表现隐逸主题的先河。
其实,追根溯源,并非如此。隐逸主题的表达在文学创作中由来已久,早在《庄子》等书中即有体现,其后绵延不断。汉末文学家张衡的名作《归田赋》就是集中表现隐逸主题的早期代表作品,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杰出作品。所以,《归去来兮辞》并不是表现隐逸主题的肇始之作,而是在对前人作品的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而写成的。具体言之,该文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张衡《归田赋》的影响和启示,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对《归田赋》均具有明显的借鉴甚至模仿的迹象,也分别有较大的发展与创新的表现,是对《归田赋》的推陈出新。
我们先看《归去来兮辞》对《归田赋》的模仿和借鉴。《归田赋》是张衡任职京都时所作。当时朝中宦官专权跋扈,迫害贤良。张衡由于受到阉宦的忌恨与威胁,感到朝政日非,官场险恶,遂产生了归田隐居,避祸自保的念头。《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弃官归田时所作。其归田隐居的原因是不能忍受官场的黑暗和束缚,“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两人产生归隐念头的缘由皆与仕途风险有关,有相似之处。《归田赋》篇幅精短,蕴含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归去来兮辞》篇幅稍长,意味隽永,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结构安排和主题表达上,两文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逐一对应的。具体表现如下。
《归田赋》的第一部分是述说意欲归田隐居的缘由,其文云:“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归去来兮辞》的第一部分也是述说归田隐居即“归去”的缘由,其文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田赋》的第二部分描述田园生活的乐趣,其文云:“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尔乃龙吟芳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盘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归去来兮辞》的第二部分也是以叙写田园生活的乐趣为主,其文曰:“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归田赋》的第三部分是化用老子的格言,托古抒情与言志,其文云:“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归去来兮辞》的第三部分运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表达自己的人生哲学,也是一种托古抒情与言志,其文曰:“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由上观之,《归去来兮辞》的构思深受《归田赋》的影响,在写法上明显借鉴了《归田赋》的行文思路和结构模式。而且,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方面也有惊人的相似性。主题方面,《归去来兮辞》像《归田赋》一样,主要抒写“归园田居”的快乐和情趣,表达超然物外和荣辱偕忘的心志。手法方面,《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相同,也是以议论开篇,又以议论收尾,中间以《诗经》中赋的手法进行铺陈、叙写。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归去来兮辞》在第三部分的议论中,竟然像《归田赋》一样,在议论之中加入了两句叙写的成分,构思简直如出一辙。请看:《归田赋》在议论中加的两句叙写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归去来兮辞》加的叙写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一般来说,段落内部的构思安排,相对于文章宏观方面的布局谋篇而言,自然属于微观方面,通常是灵活多样、千姿百态的。而《归去来兮辞》在这个微观方面竟然也与《归田赋》完全相同,这种情状从情理上说决非巧合,决非“不谋而合”,而应当是后出者对于前出者的刻意模仿与借鉴而已,可谓“谋而后合”。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歸去来兮辞》并非机械地模仿《归田赋》,而是在借鉴中作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是推陈出新,也是青出于蓝。其发展和创新在主题和手法两方面分别有如下表现。
主题方面。其一,增加了田园劳动生活的叙写。张衡在《归田赋》里只写了田园生活中的“盘游”之乐、读书与写作之乐,尚未摆脱士大夫的心理和情趣;而陶渊明则在此基础上,又写了田园里的劳动生活以及与劳动人民的亲密关系:“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表明自己要做一个真正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不仅仅是个超然物外的士大夫和隐居者。这就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现实主义精神。其二,增加了生死观的论述。张衡在《归田赋》里只谈到了荣辱观,而陶渊明在文中除了言及荣辱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之外,又论及了生死观,谈到了在生机蓬勃的自然万物面前感到了人生的短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更表明了自己要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达观的人生态度:“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生死观比荣辱观对普通人而言更有现实性,所以陶氏的生死观对普通人更具有普遍的启发与开导的意义。
手法方面。其一,语句表述更为灵活生动。《归田赋》里除了末尾一句使用了反问句之外,其它各句皆为陈述句,句式比较板滞单调,缺乏灵动性。而《归去来兮辞》除了以陈述句为主外,还多处使用祈使句和反问句,例如祈使句:“归去来兮”“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已矣乎”。反问句:“田园将芜胡不归?”“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如此就使得行文表达更为灵活自如,生动活泼,增强了表达效果。其二,叙写之中加以议论和抒情。《归田赋》和《归去来兮辞》两文主体部分的内容都是叙写田园生活之乐,但有所不同的是,前者除了该部分最后一句是议论兼抒情外(“极盘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其它地方均为叙写;而后者则打破了叙写一统天下的格局,在叙写之中穿插了议论和抒情之语,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如此即消除了平铺直叙的单调沉闷。
当然,《归去来兮辞》对于《归田赋》的借鉴与发展应当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对主要方面作以上浅论,其它方面姑且从略。
在文学史上,继承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推陈出新是文学的生命。优秀作品一般都是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推陈出新的结晶。《归去来兮辞》就是这样的作品。《归去来兮辞》是对《归田赋》借鉴与发展的成功之作,是对《归田赋》推陈出新的优秀之作。可以说,《归去来兮辞》之所以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备受世人喜爱,享有崇高的文学地位,与其对《归田赋》的借鉴与发展是分不开的。换言之,对《归田赋》的推陈出新成就了《归去来兮辞》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不可颠覆的文学地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