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接”:新建本科高校艺术类专业群转型的路径选择
2018-01-12林莉娅
林莉娅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影视系,福建 福州350202)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 号),近几年来,各新建本科高校认真夯实建设基础、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以“真转型”为出发点,进入重点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群建设新时期。新建本科高校艺术类专业群建设亦然。[1]新建本科高校艺术类专业群转型的路径选择主要表现为三个对接,即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要求相对接,专业群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产业人才需求相对接以及专业群基本建设与专业群持续发展相对接。
一、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要求相对接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因素的影响和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类专业群建设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无论是本专业群的报考与招生人数,还是学校、政府对本专业群的人力、财力投入,都不断增大。[2]28-31这里的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类专业群,其中的专业主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所属艺术学门类的戏剧与影视学类、音乐与舞蹈类、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所属专业。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复合型产业,是科学与文化艺术跨界融合的新兴产业。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的整合化、复合化、多元化态势,以及信息和智能等技术的融入,文化创意产业日趋快速地升级转型,人才的需求结构也相应发生改变,需要构建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专业群中的动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美术学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等之间可相互支持发展,统筹兼顾,细化优势,鼓励创新,使专业群中各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当下,文化创意产业普遍重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与之相对接,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类专业群中各专业,一方面其人才培养应该以艺术素养为基础,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以通晓职业技能手段的应用型人才为重心,培养出精专业、有技术、会创意的复合型人才[3]14-16;另一方面专业群中各专业知识的渗透、相互交叉和融合就必须提上日程,做到既相互融合又各具特色、既合理布局又实行差异化发展。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产业人才需求相对接
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类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之一,是构建与产业人才需求相配匹的专业群中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必须打破专业群内部“课程壁垒”,搭建“平台+模块”——艺术类专业群平台基础课程+艺术类专业群岗位职业模块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艺术类专业群平台基础课程应注重各专业理论与实践的交叉与结合,即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专业群平台基础课程是专业群内所有学生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群内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要求而设置,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4]87-92这样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得到整合,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群平台课程,如摄影基础、艺术概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PS)、文化创意概论、形态基础训练(平构)等。通过该平台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不局限于自己所学专业,还能够联系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设计创作,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得到锻炼,从而为满足产业人才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艺术类专业群岗位职业模块课程是在充分开展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专业群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而建立的。艺术类专业群岗位职业模块课程中的每个专业至少设置2个方向模块。在培养方案中,实行岗位跨学科领域设置专业方向,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前提下,促进学科交叉,紧扣行业发展创新趋势,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专业方向课程包括专业限选和专业任选两类课程。专业限选课程是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在设置的若干门共修课程中有限制地选择部分课程进行修读;专业任选课是对设置的若干系列方向课程任意选择进行修读。
三、专业群基本建设与专业群持续发展相对接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群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促进专业群中各专业的融合,需组建由专业群负责人带头、专业负责人及“双师型”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专业群负责人拟定和落实本专业群的发展规划,指导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开发专业群服务地方的渠道。在专业群负责人组织与带领下,艺术类各专业应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专业群可以聘任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实习指导、专题讲座和毕业设计指导,也可以通过采取灵活安排授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精英作为学生技能训练的兼职指导教师,并要求兼职教师为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建议。同时选送教师下产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专业群每年选派至少3-5名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或参加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各类学习培训班。同时将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作为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有效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倾斜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薪酬政策。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新建本科高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5]87-88实训基地建设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按专业群分类组建实训基地,特别是校外实训基地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坚持有实质性合作的原则。所选的企业应该与专业、课程和实习内容相匹配,且双方应该在人员接收、具体实习指导、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做好深度融合。
服务地方产业,融合发展。艺术类专业群要通过与行业协会合作共商共享模式,开展教育培训、商业模式推介等活动来激发专业群内部活力,构建专业群融合发展的共同体优势。在实践工作中,可以以行业协会为支撑,通过合作共商共享模式构建专业群“融合”发展共同体,推动专业群拥有丰富的资源,较好地实现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对接。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有效互动,为构建专业群融合发展的共同体优势奠定基础。
[1]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17-05-30].http://www.fjedu.gov.cn/html/xxgk/zywj/2016/05/28/e45a7a6c-f746-4913-b40b-d7110659 245a.html,2016-5-28/.
[2]陈红玉.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培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2).
[3]姚伟钧.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4]潘鲁生.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与设计产业发展——关于设计新六艺计划的构想[J].山东社会科学,2014(6).
[5]马凤芹,王凌霞.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教育探索,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