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针药结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2018-01-12

关键词:针药后遗症面瘫

曾 耘

(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卫生院,重庆 401231)

面瘫有称为口眼喁斜,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口眼向一侧歪斜,在西医中认为该疾病主要是由于茎乳孔内面部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面部神经产生严重损害,并产生后遗症[1]。经过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有30%的患者在治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由于病程长,患者可能会产生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等状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本组针对我院收治的87例面瘫后遗症患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面瘫后遗症患者87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我院就诊并确诊,符合《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面瘫的诊断标准,存在面部肌肉痉挛、口眼联动征。排除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中枢性面瘫或肿瘤引起面瘫者。其中男48例,女39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为(41.06±3.17)岁。按照单双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4),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针刺基本穴,如地仓、阳白、足三里、中脘、颊车等,操作方法:面部腧穴患侧和健侧交替使用,健侧轻刺,除中脘、足三里采用补法外,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内服柴胡疏肝散合牵正散加减治疗,方剂包括:川穹、茯苓、香附、白芍各10 g,合欢花、柴胡各15 g,丹参20 g,白附子4 g,制半夏8 g,每日一剂,每次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三个疗程,一个疗程为6次[3]。

1.3 疗效判定

根据国际密爱内部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其中痊愈:面部神经正常;显效:面部神经有轻微功能障碍,面部张力正常,静止时对称,眼睛用力可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面部功能明显减弱,单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静止时面部对称,张力正常,口明显不对称,眼用力可闭合;无效:面部静止不对称,眼不能闭合,口有轻微运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应用软件SPSS 11.0进行数据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9.77%;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6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面瘫,中医属营卫失调、血气不足、正气亏虚,风邪趁虚而入,从而导致经筋功能失调,气血痹阻。当该疾病到后遗症期,病程长,存在严重的气血亏虚,因此在面瘫后遗症治疗中主要是以舒筋活络、益气活血为主,在周围型面瘫的治疗中,在发病中情志因素十分重要,或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顽固性面瘫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情志护理,降低患者心理焦虑程度,从而帮助病情诊治工作。在面瘫后遗症期需要配合化瘀通络、疏肝行气之法,而牵正散是疏散外风剂,具有通络止痛、祛风化痰等功效,在风中头面经络治疗中得到广泛使用[4]。柴胡疏肝散是行气活血的常用方,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情志,改善患者情绪,促进疾病恢复。而针灸是我国在周围型面瘫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在临床中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在本组研究中取患者足三里、牵正、地仓、颊车等穴位,活血通络,调节面部经筋气血。针药并用,可以有效促进面瘫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经络通、风邪散等功效。

据本组研究发现,针药结合治疗在面瘫后遗症中的应用,具有舒筋通络、疏肝行气等功效,有效缓解患者情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1] 梁 艳,龚正寿.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Bell氏面瘫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02):273-275.

[2] 严凤花,姚旭红,严兴科,张永奎,井小会,何天有.何天有教授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J].中国针灸,2015,35(02):169-172.

[3] 姜 丹.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12):98-100.

[4] 袁忠玉,康世瀛.正交设计在中医针药结合治疗面瘫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06):429-430.

猜你喜欢

针药后遗症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春天的“后遗症”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