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镇干部的新要求

2018-01-12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乡镇干部农民农业

乔 菲 李 辉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和今后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立足点和发力点。乡镇干部是加速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践行者,是党在新时期乡村治理方针深入推进的执行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镇干部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和历史担当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乡镇干部要懂农业

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创新高,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1791万吨,成为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的基石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要素配置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亟待改善,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广大乡镇干部要懂农业,首先就需要认清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理解农业未来发展方略。这就要求乡镇干部要切实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准认知农业部等上级部门有关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的来龙去脉,尤其是要重点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重大决策意味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自1978年第一轮承包开始将保持稳定长达75年,连续稳定的政策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期盼,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乡镇干部要牢牢把握这一工作主线,深化对农民和土地关系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更加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将选择权交给农民,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而不是搞强迫、一刀切,不折不扣地坚守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不能”底线——“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第二,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改善农业发展结构、深度激发农业发展潜力的重大举措,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着力推进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集中表现在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作为直接面向农村和农民的乡镇干部,要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矛盾,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调整工作重心,以新发展理念来统筹工作。比如在工作中要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不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观,注重强化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为农民调整农产品结构、优化经营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深刻理解城乡关系,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中央政策文件首次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这一概念,是我们当前振兴乡村、重塑城乡关系的纲领性指引。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而造成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的深层次原因,既有历史积淀的问题积累,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结果,同时也与国家在特定时期更为倚重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乡镇干部要认清当前城乡二元经济差异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差异、文化差异,在具体工作中因地制宜,一方面对标城市,充分利用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要素等带动乡村发展;另一方面,更要留住乡村的“魂”,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新型乡村,构建城乡资源互补、竞相繁荣的发展格局。

二、乡镇干部要爱农村

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从来都是相互依赖、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形成鲜明的一升一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1347万人,农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上升至58.52%,较2016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28171万人,比上年增长1.5%。一方面,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失衡,影响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许多农家子女通过求学、就业方式离开乡土,在城镇打拼,加剧了农村的凋零。

乡镇干部要爱农村,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大学生村官提出“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的殷切希望,“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是每一位基层干部都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只有热爱,才有奉献;只有扎根,才能实干。只有始终与人民心相连、情相通,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更好地建设美丽新农村。对于坚守基层的乡镇干部,除了在思想品质层面的高要求之外,更需要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来帮助他们“化解压力”,以更加昂扬积极的姿态投入工作。2018年1月《人民日报》“深阅读”栏目推出的“基层干部状况调查”显示,“活多人少待遇低,工作难干”是基层干部的普遍现状。只有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培训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层乡镇干部职业倦怠困境,建设起一支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乡镇干部队伍。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新时代的乡镇干部要具备过硬的乡村治理能力。伴随着部分农村空心化、乡村凋敝而来的就是乡村治理难度加大,风险隐患多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形成人口庞大的农村留守群体,且以老弱幼为主;原本稳定的婚姻家庭结构面临巨大冲击;乡村公共生活、文化娱乐生活匮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渐凸显;土地征用、拆迁等导致的利益冲突和突发事件增多等问题日益尖锐,治理资源却十分匮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关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着拥有5.8亿人口的乡村未来发展。法治是乡村治理的根本保障,要不断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解决农村社会矛盾、推进农业支持保护等方面的权威地位;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主体性作用,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提升乡村德治水平,遵循传统乡土的“熟人社会”特点,重视良好道德的教化作用,搭建起德法互补、协同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乡镇干部要爱农民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在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距。诸多学者都曾经撰文指出,农民的权益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者和支撑者,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共享者。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为直接面向农民、服务农民的乡镇干部,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首先,乡镇干部要当好政策宣传的讲解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项接着一项。如何让广大农民理解政策、用好政策,需要基层乡镇干部当好宣传员和讲解员。乡镇干部要在自己全面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最朴实、最接地气、农民群众一听就懂的语言传播好党的好声音、好政策;要充分利用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广播电视、手机、文化书屋等各类资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惠农政策宣传;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让符合政策的农民先行一步,以实际效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取信于民。

其次,乡镇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当好农民的服务者。乡镇干部是连接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桥梁,他们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知与评价。当前一些农村的乡镇干部在土地征收流转、惠农补贴、旧村改造资金使用、扶贫救济、农民医疗互助等方面违规操作,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极大地损害了农民利益。对此,相关监管部门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基层,实现监督全覆盖。每一位乡镇干部也要从自身做起,增强自律意识,时刻紧绷廉洁这根弦,耐得住辛苦,守得住清廉,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情怀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再次,乡镇干部要将积极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农民是振兴乡村的主体力量,其科技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培养懂技术、能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文化书屋、科技下乡、劳动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民主法治素质,调动他们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主体;此外,还要通过加强宣传、典型示范、政策牵引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下乡创业,带动传统农民增收致富,共建美好乡村。

猜你喜欢

乡镇干部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饸饹面“贷”富农民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干部
请您抽空盖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