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引领下的乡村治理创新
——山东沂南后峪子社区的实践探索
2018-01-12罗宗毅郭鲁江李作钦
罗宗毅 郭鲁江 李作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山东省沂南县后峪子社区党支部秉持着“就图群众说党好”的信念,团结带领党员群众把一个往日出了名的落后村,一步一步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探索出在党组织引领下创新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
缘起
后峪子社区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县依汶镇,是个典型的山区村。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后峪子村曾严重缺水、道路阻塞,祖祖辈辈在几亩薄地里“刨食吃”,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由于贫困,过去的后峪子村民思想落后,人心散、民风差,“石头满山跑、打水要排队儿,闺女往外嫁、小伙打光棍儿”,这是周边村民打趣当时后峪子村的顺口溜。
为彻底扭转贫穷落后面貌,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在全面改善水、路、田等设施基础上,相继培植发展了林果蔬菜、服装玩具、乡村旅游三大产业,走出了一条有后峪子社区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同时,村党支部注重“富口袋”与“富脑袋”一起抓,坚持不懈地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持之以恒地推进村风民风提升,尊老爱幼、邻里和谐、热心公益、清洁卫生等文明风尚在村里蔚然成风。如今的后峪子社区,已从一个土地贫瘠、水源匮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林果满山、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小康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2016年10月份又获得“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做法
一是自力更生整山治水。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加上耕地面积少,自然条件恶劣,一直以来后峪子都缺乏发展生产的基础条件。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党支部经过认真分析,先从解决缺水和缺路两个问题入手,带领群众年年不断整山、治水、修路、架桥,彻底拔掉了“吃水难、行路难”的“穷根子”。现在,后峪子的水利设施已点成线、线成网、网成面,遍布山间地头,昔日的“干巴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水利村”。同时,累计修路18公里、大小桥涵8座,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多年的整山治水、苦战山河,村干部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村民的心气顺了,村里的风气正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是齐心协力脱贫致富。在整山治水的同时,村班子始终把目光瞄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上,立足村里山多地少的实际,先后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泰安、枣庄等地参观学习,最终确定了靠山吃山、大力发展林果业的思路。按照集体开发、连片种植、分户承包的原则,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累计治理荒山2000余亩,栽植帅李等林果1700余亩,使往年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农业村,同步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村里按照“支部+协会”的组织模式,成立了后峪子帅李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育苗、供药、采摘、销售和技术培训、信息援助等服务,并注册了商标,成为全市最大的帅李种植基地。2009年,阳都帅李、板栗通过了有机品牌认证,填补了沂南县林果业有机认证空白。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村干部积极走出去招引项目,先后引进了3家企业,打造了“千亩李花”观光带,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为群众增收350万元。群众的腰包鼓了、生活好了,对村班子也更加信任和拥护了,都觉得跟着党组织干日子有奔头,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是评先创优倡树新风。村党支部按照“树新风和抓发展一样重要、有钱花和讲文明一样也不能少”的理念,以评先创优为突破口,建立村规民约规范群众行为,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群众整体素质。自1991年开始,村里在每年正月初三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公开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好公公”和“五好家庭”“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后来又将好媳妇评选活动按年限进行升级,五年以下的称为“好媳妇”,八年以上十二年以下的称为“优秀媳妇”,连续十二年以上的“好媳妇”称为“明星媳妇”。至今已有19人成为“优秀媳妇”,21人成为“明星媳妇”,全村共评出各种荣誉户200多家,各种先进个人560人次。通过这种评先创优的方法,全村形成了学先进、讲道德、树新风的良好风气,营造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以“好家风”带动了“好村风”促进了“好民风”。
四是寓教于乐促进文明。为更好地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也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08年村“两委”投资12万元建成了文化大院和高标准的村民活动室,并购置了演出道具和音乐器械,组建了20人的“庄户”剧团。在农历每月十六日的党员、村民代表和群众活动日,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庄户戏、快板书等方式,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自编自演,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投资4万多元,添置了科技书籍和电教光盘,配备了电脑和大背投电视,开通了宽带网络,建立了小康电子书屋和远程教育室,利用信息手段全面加强群众教育。并规划建设了村卫生室、便民服务室、健身广场等服务设施,利用农闲时节积极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门球赛、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该村把维护稳定当作深化农村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由村干部全年一天不落地带班值勤,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达到了保一方平安的目的。多年来,后峪子社区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治安案件。
特点
一是选准了一个好书记。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支部书记是村庄发展和乡村治理的“关键人”,抓住这个关键人,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就能更好地推进实施。后峪子社区的“带头人”梁兆利同志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深受广大村民爱戴。多年来,他团结党支部一班人,以“就图群众说党好”这一朴素的信条为指引,围绕发展做文章,瞄准问题聚力量,培树新风尚、典型做榜样,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抓手的乡村治理新路,真正发挥了“主心骨”和“领头羊”作用。
二是锻造了一支好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后峪子的村班子严格制度、严肃规矩,细化目标、夯实责任,党员干部不占集体便宜,不与群众争利,面对困难冲在前,有了任务打头阵,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特别是在工程建设中,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成员以身作则,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并发动群众出工出料,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的村干部甚至把给孩子结婚、给老人买棺材的钱都捐了出来。正因为党员干部的带头,才使后峪子的老百姓走上了集体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三是形成了一套好机制。正人先正己,后峪子社区在工作中严格落实农村工作规程,形成了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在财务管理上,坚持“两委干部不管账”,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工作决策上,实行全程公开、民主监督,畅通党员群众民主参与管理渠道,农历每月十六日、三十日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组织讨论村内发展工作、学习上级精神;每月十日向村民公开村务党务,每年的正月初三召开村民大会向全体村民公布一年来的村务和财务情况,制定下年度工作打算。通过一整套民主规范的工作机制,村里的大事小情群众都看在眼里,形成相互信任、共同担当的良好干群关系。
启示
一是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是根本。村民自治的关键是党领导下的基层民主建设,要实现真正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将基层群众自治纳入法治轨道、增添德治内涵,推进村级自治的优化和发展。党组织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其作用不能仅限于发号施令,应立足乡村实际,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推选乡贤村贤等群众易接受、愿参与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转变陈旧观念,在点滴积累中深耕乡村文明,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倡树文明村风,深化乡村治理,必须先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从后峪子社区由弱变强的历程看,群众在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村级自治是有名无实的。正是靠着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整山治水、修路架桥,克服层层发展的困难,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之后,村民自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也遵循了十九大报告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判断。
三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是关键。村级事务都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得到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否则蓝图描绘得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正如梁兆利所说,群众最讲实际,只有发展了,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当干部的说话才有人听,办事才有人跟,群众才真心拥护你,党组织才能硬邦邦,群众才打心眼里说共产党好。
四是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是保障。后峪子社区在村级事务上十分注重村务、财务的管理和公开,30多年来始终坚持召开“四个会议”,形成了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了村干部规范履职、村级工作规范运行。从中可以看到,通过规范村级运行机制,促进了村干部法治意识的觉醒,增强了村民代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了协商议事的质量和效果。同样道理,在深化乡村治理,培树文明乡风方面,也需要运用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