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措施在急性心梗患者急救中的治疗效果
2018-01-12夏艳波
夏艳波
(吉林省龙井市开山屯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龙井 133417)
急性心肌梗死(AMI)实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诊科病症,具有发病快及病情恶等特点。据相关数据统计得知,在AMI死亡病例中,发生于起病1 h内患者约占51%,因此,及早进行有效抢救,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利,能够正确更多宝贵时间[1]。针对AMI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尤为必要且重要。本次研究针对本院各阶段所收治的AMI患者,以传统院前急救护理为对照组,探讨采用改良后的院前急救护理表单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46例,将其作为对照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区间37~71岁,平均(56.3±5.1)岁;发病到请求急救时间区间2~30 min,平均(8.1±5.1)min;心肌梗死部位:3例多部位梗死,11例下壁垒,6例间壁,25例前壁。另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AMI患者的50例为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区间36~70岁,平均(56.1±5.0)岁;发病到请求急救时间区间2~29 min,平均(8.0±5.0)min;心肌梗死部位:4例多部位梗死,12例下壁垒,6例间壁,28例前壁。两组年龄、心肌梗死部位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即接收到出车指令之后,急救人员立刻前往现场,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监测呼吸、心率及血压等情况,简单急救后,即刻送院。观察组则利用改进后的院前急救护理表实施护理,事先完成院前急救护理表格的制定,并放于急救车指定位置,护理单的填写由院前护士专门负责,记录现场时患者的体查监测结果、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等,且及时、快速提醒医生,尽快进行还未操作的急救项目,提高入院治疗速率。内容为:(1)现场急救护理。当人员达到现场之后,将患者取平卧位,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并快速构建静脉通路,对其心率、脉搏等进行测量,明确为心肌梗死后,则可用50~100 mg哌替啶实施肌注治疗。(2)心理护理。在急救过程中,对患者实时开展心理护理,消除或减轻其害怕、焦虑等不良心理,避免加重心肺负担。(3)快速转运。当患者病情维稳后,快速抬上救护车,送院。搬运使,保持平稳,途中需对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进行密切观察。与接诊医院保持联系,告知患者当前病情,请接诊部快速做好人员、器械等安排与准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两组院前急救护理的有效率与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3.0处理数据,x2检验,若经比较有显著差异,由P<0.05表示。
2 结 果
观察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2.00%,有效49例,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0.87%,有效41例,有效率为89.13%,两组死亡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x2=4.28、5.89,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发病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氧、缺血,生命体征异常,此时,不可随意进行搬动,需取平卧位,等待急救与处理[2]。院前急救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快速至现场,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改善不良表现及症状,稳定各项生命体征,争取院内救治时间,以便更好开展医疗救治。通过开展快速且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一定程度减少死亡率,提高院内救治成功率[3]。本次研究结合本院多年救治经验,依据急救现场实况,对急救护理各项内容进行分析,制定院前急救护理表单,指定护士专门填表;在转运时,护士及时将急救细节及情况,实时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能提前备好器械、药品及人员安排等。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AMI患者,采用此种改良后的院前急救护理表单开展护理,取得较好救治效果,即观察组院前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高于后者,而死亡率显著低于后者。由此表明,在急性心梗患者急救中,采用改良后的院前急救护理表单方法,效果好,能争取更多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
[1]刘东虎,LIUDong-hu.规范急救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疗效的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9):66-68.
[2]李荣彦.“四化”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5):15-17.
[3]严雪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