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应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2018-01-12李立新

关键词:水杨酸回顾性胃肠道

李立新

(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阿司匹林又称为乙酰水杨酸,诞生于1899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发热、感冒、头痛、肢体痛、牙痛等,而随着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发现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1],故而又将本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之中,且其地位“不可动摇”。但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目前存在明显的误区,即“阿司匹林十分安全、可长期应用”,进而导致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后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应正确面对阿司匹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给予足够重视,临床中规范合理的使用该药物,才可有效避免其所造成的不良反应[2]。本文即对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41例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2~74岁,平均(48.7±4.3)岁。治疗疾病:发热、感冒12例,头痛5例,牙痛3例,关节炎、关节痛7例,冠心病9例,风湿热5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观察用药方法和剂量、不良反应种类及表现、转归预后等情况。

2 结 果

本研究共纳入41例患者,其中1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占比41.46%;11例出现过敏反应,占比26.83%;6例出现水杨酸反应,占比14.63%;5例出现瑞士综台征,占比12.20%;2例出现肝损害,占比4.88%。所有不良反应在停药、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未出现严重躯体损害及死亡病例。

3 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分析

3.1 胃肠道反应

本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病例最多,提示其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其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阿司匹林药物本身的原因,即其可作用于胃粘膜,破坏胃粘膜的疏水保护屏障,对胃部产生强烈的刺激,同时阿斯品林亦可直接损伤肠粘膜的屏障;再者,阿司匹林可维持胃肠道血流、减少血小板凝聚,易于引起溃疡而出血;另外,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服用的时间越长,如超过3个月[3],其造成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出血的几率越高,故而针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格外重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

3.2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主要表现有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水肿、汗出过多、呼吸困难、鼻塞、烦躁、哮喘等。其引起哮喘的机制是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物水解酶产生、增加白三烯含量而引起支气管痉挛[4]。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置。

3.3 水杨酸反应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可出现水杨酸盐慢性中毒,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嗜睡、汗出、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紊乱、酸碱失衡、可逆性耳聋等。

3.4 瑞士综台征

瑞士综合征也是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之一,其中在儿童中最为常见,其具体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和呕吐等,当发生瑞士综合征不良反应时,应注意降低颅内压治疗,同时配合抗病毒治疗。

3.5 肝损害

肝损害的发生也与服用阿司匹林时间较长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右腹部不适感,或有腹部触痛、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表现,在停用阿司匹林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综上,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可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故而在使用时应严格把握该药物的适应症,确保用药正确、剂量合理,避免长时间的应用,以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水杨酸回顾性胃肠道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回顾性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小肝细胞癌的准确性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