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体会
2018-01-12梁寒风
梁寒风
(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也叫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在于患者在出生时股骨头存在异常,存在不完全或者完全脱出髋关节的情况,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关节囊、髋臼以及附近肌肉韧带等发生松弛,最终导致髋关节脱位或者半脱位。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果能够在6个月到2岁期间得到确诊治疗,一般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到痊愈,如果患者年龄大于2岁,一般需要进行手术矫正[1]。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术前健康教育、牵引指导以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并针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出院后的恢复教育等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患者恢复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侧脱位31例,双侧脱位9例,男7例,女33例,年龄1.9~12.4岁,平均(4.8±3.1)岁。
1.2 方法
术前护理:基于患者年龄较小,在治疗过程中难免出现胆怯、焦虑、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时与其建立良好关系,通过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获取其信任感,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牵引过程中注意询问观察患者感觉,并根据患者反应合理调整牵引方案和力度。牵引过程中引导患者家属进行配合,保证牵引顺利进行,同时保证其安全性。
并发症护理:术后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包括缺血性挛缩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相关原因包括绷带缠绕太紧导致血液供应不足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年龄较大的患者下肢较长,加上卧床过程中患肢高于心脏,因此容易引发肢体供血不足。
术后护理:术后全面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给予吸氧以避免发生缺氧,患者在完全恢复意识前,护理人员必须全程陪伴;注意观察患者末梢血液循环,注意科学控制输液速度,对于部分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适量使用止痛药或者镇痛泵。
出院指导:指导家属正确移动患儿,术后三个月进行功能锻炼,恢复情况良好可在四个月后进行一定活动,注意避免发生损伤,组织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及时掌握患者恢复情况。
2 结 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在半年到两年,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32例患者干颈角恢复正常127°,髋臼完全包容股骨头,各项功能良好;7例患者干颈角基本恢复正常,髋臼基本包容股骨头,患者各项功能较好,还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关节粘连,髋臼无法包容股骨头,需要实施二次手术;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8.5%。
3 讨 论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越早越好,对于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需要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2]。基于患者年龄较小,往往不具有良好配合性,护理工作要注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打消不良情绪。
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显示显示32例患者干颈角恢复正常127度,髋臼完全包容股骨头,各项功能良好;7例患者干颈角基本恢复正常,髋臼基本包容股骨头,患者各项功能较好,还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关节粘连,髋臼无法包容股骨头,需要实施二次手术;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8.5%。这说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前后的护理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缩短治疗疗程,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