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8-01-12谢玉明

关键词:优质冠心病效果

谢玉明

(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心内科,湖北 武汉 43006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发后,患者可出现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及压榨痛,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针对冠心病多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面对疾病及治疗极易出现恐惧、焦躁等负性心理,并出现抗拒或抵触治疗等行为,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在其治疗过程中给予其对应护理,确保治疗顺利实施。本研究选取13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7例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3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31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5±1.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0.2)年;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32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6±1.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0.3)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1)患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冠心病;(2)自愿参与本研究,并配合研究内容开展;(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神经系统疾病;(2)预计生存期≤4个月;(3)参与其他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谨遵医嘱实施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优质生活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健康的病房环境,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及空气湿度,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减少感染风险;(2)优质给药护理。强调服药重要性,可见药物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开展;(3)优质心理护理。可通过播放音乐、视频等方式对其注意力进行转移,减少对病情的关注,从而缓解其负性心理;(4)优质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饮食护理计划,严格控制每日营养摄取量,以清淡、易消化等食物为主,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食物对肠胃造成的刺激。

1.4 研究指标

对比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参照焦虑自评量表对焦虑状态进行评分,标准分值线为5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状态越严重,反之则越轻[2]。

生活质量评分根据综合评定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总分40分,分值越高则证明生活质量越好[3]。

1.5 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1.0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观察组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0.16±1.08)分、(21.06±1.12)分,对照组分别为(60.15±1.10)分、(21.04±1.16)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3、0.102,P=0.479、0.460)。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2.13±1.04)分、(32.00±1.21)分,对照组分别为(47.25±1.03)分、(21.04±1.16)分,观察组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53、

20.922,P=0.000、0.000)。

3 讨 论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指由于机体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因缺血或缺氧而坏死。目前临床针对冠心病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观察确保治疗顺利实施,但干预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患者及医师对护理效果的满意需求。优质护理是临床一种全面、细致、贴心的护理模式,能够以患者自身为出发点,并围绕其生活、心理、饮食、治疗等方面实施护理,稳定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使其以良好状态面对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负性心理得到有效该改善,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护理中介入优质护理可使其负性得到改善,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优质冠心病效果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